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行保守治疗的3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保守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组8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评分、呼吸频率明显降低( P=0.000),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02),咳痰困难、呼吸困难及活动困难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手术组疼痛评分在入院第4天之后即手术高峰时段之后明显下降,而保守组疼痛评分总体下降缓慢。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肋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疗效迅速、显著;病程第4天为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肺腺鳞癌2种成分的分布不同分为独立生长型和混合生长型;根据2种成分含量不同分为腺癌为主、腺鳞相当及鳞癌为主型.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肺腺鳞癌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生存期,研究病理与临床之间的联系.结果: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程、症状、手术切除率及P-TNM分期与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性.腺癌为主的病例多为周围型.纤维支气管镜下多表现为浸润型或非典型改变,以鳞癌为主的病例多为中央型,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多表现为新生物,以腺癌为主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独立生长型较混合生长型生存时间长;腺癌为主者生存时间最短,其次为腺鳞相当者,鳞癌为主者生存时间最长.结论:肺腺鳞癌的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之闻存在一定联系,掌握其相关性有利于对肺腺鳞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心肺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连续收集149例脑伤伴发心肺损害的临床资料,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分为脑心组132例,脑肺组12例,心肺组5例,并分析3组的临床表现和预后,进一步比较脑心组、脑肺组中不同表现的亚组的死亡率。结果:心电图异常88.6%(132/149),神经源性肺水肿8.1%(12/149),同时具有心电图异常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者3.4%(5/149)。脑心组、脑肺组及心肺组入院GCS评分分别为(8.2±2.9)、(6.3±1.4)及(6.2±1.3)分,脑心组与脑肺组(P=0.046)、脑心组与心肺组(P=0.039)比较GC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心组、脑肺组及心肺组死亡率分别为4.5%(6/132)、41.7%(5/12)及60.0%(3/5),脑心组与脑肺组(P=0.001)、脑心组与心肺组(P=0.002)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肺水肿和轻度肺水肿比较,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脑外伤心肺损害使伤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脑外伤心肺损害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眉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术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端端组),将同期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术的2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端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吻合时间、吻合口的张力大小、受压迫程度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反酸、嗳气及进食梗阻发生率。结果端端组平均吻合时间(25.17±5.15)min,端侧组平均吻合时间(26.10±5.30)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吻合口张力比端侧组小,且不受压迫而偏曲。端端组无吻合口瘘,端侧组有2例(9.52%)吻合口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流食端端组患者无梗阻感,端侧组4例(19.05%)出现梗阻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内,反酸、嗳气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无迟发吻合口瘘及需要扩张的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因不需在管胃上另做切口,可避免管胃盲端挤压吻合口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因左胸刀刺伤1 h于2010年9月21日入院。入院时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查体:R 31次/min,P 143次/min,BP 80/48 mmHg。患者急性痛苦貌,表情淡漠,声音低钝,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气管右偏,左胸腋前线第4肋间处一长3.5 cm皮肤裂伤,见气体及鲜血溢出,沿伤口可探入胸膜腔,左肺呼吸音消失。心尖搏动不明显,脉搏细速,心音低钝。入院立即行输血前相关检验、交叉配血实验,未行影像学检查,急诊入手术室。  相似文献   
6.
对以双下肢水肿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71岁,主诉双下肢水肿1个月,发现左肺下叶占位2d,水肿无明显诱因,1个月来曾在内科就诊,作生化检查肾功,肝功及电解质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胸部多发伤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头胸部多发伤48例(头胸外伤组),同期收治胸外伤81例(胸外伤组)、头外伤138例(头外伤组),比较3组治疗经过、疗效、出血情况及手术比例,观察凝血异常率与痛程的关系以及迟发颅内出血的主要时间段.结果:与头外伤组比较,头胸外伤组颅内血肿量多、迟发颅内出血的比例及病死率高(P<0.05);与胸外伤组比较,头胸外伤组胸腔闭式引流比例及病死率高,引流量大,引流时问长(P<0.05);与胸外伤组、头外伤组比较,头胸外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3 d凝血异常率逐渐升高,之后下降.头胸外伤组、头外伤组迟发颅内出血主要发生于入院后第2天和第3天.结论:头、胸部多发伤相互影响,加重了凝血功能异常与出血倾向,入院后第2天和第3天为迟发颅内出血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硬膜下积液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分析92例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资料,研究随着疗程增加患者症状及硬膜下积液的变化。结果随着疗程增加,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尤其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更为明显;治疗前及治疗第1、第2、第3个疗程后积液厚度分别为6.1mm、5.5mm、4.0mm和2.2mm,第2个、第3个疗程后积液厚度进一步减小,第1、2个疗程之间以及第2、3个疗程之间积液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1,P=0.007;t=3.264,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疗效明显,尤其超过2个疗程后疗效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弹性棉签外固定方法在连枷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1999-01/2006-12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连枷胸患者45例,均有3根及以上的肋骨骨折,并有不同程度的反常呼吸运动。所有患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入院后首先用划线笔对胸壁的浮动范围作好标记,确定无骨折的肋骨作为支撑点;根据患者胸廓大小和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弹性棉签(直径约0.3 cm,13~23 cm长短不等,两端磨钝备用),在胸壁软化区用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溶液去脂后,超过反常活动区边缘前后约3 cm、上下各一肋骨平铺第一层宽胶布,避免弹性棉签与皮肤的直接接触;然后在其上自前向后栅栏样(均匀相隔3 cm)与肋骨纵轴垂直地摆放与第一层宽胶布同样长度的弹性棉签数根(两端略大于浮动范围的横径);最后在弹性棉签上超过其边缘1 cm平铺第二层宽胶布条,固定棉签;皮肤破损处给予开窗处理;如需引流,可在引流管放置后再施行固定;外固定时间需2周左右。弹性棉签外固定后12 h检测血气分析。 结果:经弹性棉签外固定胸壁后,软化胸壁的反常活动得以控制,呼吸困难缓解,PaO2,PCO2及pH值明显好转,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对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较短。 结论:弹性棉签外固定治疗浮动胸壁无创、操作简单、经济,疗效显著;连枷胸合并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时,同期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胸壁弹性棉签外固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促进术前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分析86例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为肺癌病例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与53例肺部非恶性病变的病例比较。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肿大与不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其癌转移率(MLNMR)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主要发生在第2、3、5和7组。病程越长、原发病灶的T分级越高,则MLNMR越大(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MLNMR依次增大(P<0.05),有毛刺征者比分叶征、偏心空洞征及单纯包块者MLNMR都大(P<0.05)。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和癌转移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可以促进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