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发性气管肿瘤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源  黄志纯 《海南医学》2009,20(6):89-91
目的总结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验,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诊治的5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喘鸣是最多见的症状,5例患者均被误诊(100%)。2例为腺样囊性癌,1例为气管鳞状细胞癌,1例病理诊断为炎性假瘤,1例为粘液表皮样癌。CT和纤维内镜检查可发现气管内占位病变。4例手术治疗,术后未见并发症;1例因出现右上纵隔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改为放射治疗。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发病率低,早期易误诊,CT及纤维内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组织学检查;肿瘤的主要成分由腺样的基底细胞组成,伴有鳞状上皮增生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2例,合并中分化鳞癌1例,其中两者有组织学上的过渡。结论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适当多的活检组织,是病理组织学正确诊断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复习了气管、主支气管原发性肿瘤19例,其中鳞癌5例、平滑肌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7例、类癌2例、纤维瘤2例、平滑肌瘤1例、错构瘤1例。肿瘤位置分布:气管11例,隆突1例、右主支气管3例、左主支气管4例。有些病例的X线所见在平片上可以表现为阴性,而在体层和支气管造影片则可以得到显示。作者分析了误诊原因,讨论了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气管原发性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2007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行外科治疗的气管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病理学包括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上皮-肌上皮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结果:10例气管肿瘤患者经右胸后外侧切口完成手术,其中8例行气管袖状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例行袖式右全肺切除加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隆突切除-隆突重建。另有1例经颈部衣领切口、2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均为一期切除后重建。鳞状细胞癌患者有1枚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淋巴结均为阴性。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喉返神经麻痹,无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7±0.5) d。平均随访(6.8±2.1)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原发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2~ 1 998年 ,我院共行隆凸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切除、气管隆凸成形术 4例 ,术后无 1例出现胸膜瘘、出血、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现对 4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作一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37~ 53岁。术前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主支气管腔内新生物堵塞 ,右全肺不张 3例 ;左主支气管腔内新生物 1例。 3例行右全肺及气管隆凸切除、隆凸成形术 ;左主支管袖状切除及左上肺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气管隆凸部为囊性腺样癌 1例 ;气管恶性多形性腺瘤 1例 ;肺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5岁,平均41.5岁.良性肿瘤3例(乳头状瘤2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肿瘤7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和腺鳞癌各1例).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5例,内镜下肿瘤切除4例,单纯放射治疗1例.结果 5例行气管袖状切除,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儿童气乳头状瘤行硬性气管镜下切除肿瘤,术后均复发.2例恶性肿瘤行软性支气管镜高频电刀电切术.1例鳞癌经单纯放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结论 手术治疗是气管肿瘤的首选治疗,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式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本组 3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恶性混合瘤 5例 ,腺泡细胞癌 4例和鳞状细胞癌 2例。大多数恶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的肿块 ;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明显且生长迅速的腮腺肿块。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表现 ,能正确诊断大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发性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行外科治疗的气管及隆突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20例行气管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例行袖式右全肺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2例行隆突切除及气管与支气管吻合重建隆突。体外循环辅助3例。术后病理示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气管切缘均未见肿瘤残存。全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5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4.3%),生存至今22例(95.7%),生存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及隆突肿瘤的有效方法,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很大影响,合理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病理组织特征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见界限不清小巢状、片状及弥漫排列的肿瘤组织,有的可见结核样肉芽肿结构,如本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K5/6、P63、P40等表达阳性,CK20、NapsinA等腺癌标记物阴性;TTF-1表达不一,大部分文献报道为阴性,但本例为阳性;淋巴细胞CD3、CD5、CD20等表达阳性。结论 淋巴上皮瘤样癌原发于肺部极少见,排除其他部位等转移而来,尤其鼻咽部;伴结核样肉芽肿结构时需与肺结核鉴别。此外,还与肺原发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AB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BC临床症状不明显,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糜烂;活检组织学检查常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3)或宫颈管黏膜原位腺癌(AIS)。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子宫切除术。镜下: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细胞质少,胞核深染,核分裂不活跃;呈小巢状、条索状在宫颈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细胞巢中央见腺腔样结构及鳞状分化,无明显间质反应。浸润深度2~7mm,宽度3~7mm。随访1~8年无异常发现。病理诊断: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结论:ABC常伴有CIN3和AIS,诊断应与腺样囊性癌(ACC)等宫颈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成琦  成钊  吴淑华  胡克非 《安徽医学》2007,28(2):116-1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不典型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没有明确异物吸入史,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支气管螺旋CT的冠扫和轴扫诊断,并与气管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11例患儿螺旋CT显示右侧支气管异物4例,左侧支气管异物6例,主气管异物1例。11例患儿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其中右侧支气管花生米异物2例,西瓜子2例,左侧支气管西瓜子异物5例,葵瓜子1例,主气管异物1例完整西瓜子一枚。与螺旋CT结果一致。结论小儿支气管异物在螺旋CT扫描上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喘和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首选支气管CT检查,排除有无气管异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气管血管球瘤(glomustuillor,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气管G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气管G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示气管内新生物。纤维支气管镜下,肿瘤位于气管黏膜下组织,无包膜,内有大量扩张的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成片分布,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胞质淡染嗜酸性,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imentin、SMA均阳性。结论发生于气管的GT非常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而极易误诊为类癌,确诊需在HE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Li W  Hua W  Yan FG  Shen HH  Xu H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12):2238-2239
Primary tracheal tumors are relatively rare. Here we report one case of prim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trachea which was ever misdiagnosed as asthma and hysteria. In this cas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was normal, and firstly no obvious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laryngoscopy, bronchoscopy and CT scan of chest. Later a sagittal and coronal reconstruction CT scan of trachea showed a mass situated in the subglottic trachea. Lastly a laryngoscopy was again done after a tracheal incision and showed a small mass in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subglottic trachea, and tumor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addition,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f primary tracheal tumors and summarized the epidemiology, presenting features, available therapeutic options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气管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2例气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气管良性病变18例,恶性肿瘤24例.良性病变中以气管切开术后狭窄(10例)为主.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主要为腺样囊性癌(10例)和鳞癌(7例).手术切除重建气道38例,姑息性支架置入术4例.38例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期,除2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期间,18例气管恶性病变患者中,1例于术后4个月出现多发颅内转移死亡,6例患者已存活3年以上.非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因肿瘤浸润转移而死亡,最长存活时间为6个月.结论 气管肿瘤和良性狭窄的治疗首选气管切除重建术,术前应谨慎评估病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气管支架置入可作为姑息性治疗的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气管外科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气管外科的临床经验,包括手术切除重建、人工气管、经气管镜冷冻治疗和金属支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4月15例气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见的组织类型为腺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良性瘤4例(3例混合瘤,1例平滑肌瘤);其次是鳞状细胞癌1例,类癌1例,无病理1例,外伤后狭窄1例.本组病例采用多种手术方法:1例应用碳素气管假体;1例应用带肌肉血管蒂的金属网管重建气管;1例经硬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9例气管节段切除,切除范围20~40mm,行端端吻合术;3例放金属支架.15例中6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3例术后放疗,1例术后内镜激光治疗.术后吻合口裂开1例,导致纵隔炎、双侧肺炎死亡;局部复发1例.随访至2003年10月,12例患者仍存活.结论原发性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肿瘤需要大范围的气管节段切除.气管肿瘤的手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肿瘤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1775例表皮、附件肿瘤及瘤样病变中,良性瘤及瘤样病变共963例(54.25%),恶性瘤计812例(45.75%)。表皮良性瘤及瘤样病变(662例,68.74%)的发病率比附件为高(301例,31.26%)。在恶性瘤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531例,65.39%),其次为基底细胞癌(211例,25.99%),表皮附件的恶性瘤甚少见(9例,1.11%)。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比值为2.5∶1。各类肿瘤男女性分布之比为1.2∶1。良性瘤及瘤样病变多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而恶性瘤则多见于老年人。表皮肿瘤以头颈部多见,其次则为阴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侵及气管的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食管癌侵及气管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全部病例结合临床症状、食管造影、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CT或MRI确诊,放射治疗采用钴60^C。6、15MV X线常规外照射。结果未完成计划的6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内死亡,照射40Gy以上者其胸痛、声音嘶哑、咯血及吸气性呼吸困难缓解率分别为87.2%、74.1%、99.3%、100.0%,照射剂量50~70Gy的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68.5%、27.4%和9.6%。结论食管癌侵及气管为局部晚期肿瘤,行积极的放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能够完成计划者照射剂量以60-70Gy为宜,病灶大小、侵犯气管部位对生存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A 64-year-old man underwent a medical checkup in May 1996 and was evaluated as class V using sputum cytology. Chest X-ray examination, bronchoscopy and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emonstrated no abnormalities. Thereafter, the patient was followed up with chest X-ray, bronchoscopy and chest CT at 3-month intervals. In December 1996, chest CT showed an increased density at the mediastinal side of the left upper bronchus, B1+2. There were no findings on bronchoscopy, but subsequent exfoliative cytology demonstrated keratinized malignant cells in samples obtained from left upper bronchus, B1+2. Although, it was difficult to identify localization of the tumor, left upper lobectomy was performed and the diagnosi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 was finally made. Here, we report on the course of this patient and discuss the diagnostic usefulness of sputum cytology as well as the pathogenesis of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