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D直细胞与其周围内质网的结构关系,方法:使用钻占石刀对肝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及其周围内质网的三维结构。对肝细胞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及其周围内质网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几乎所有的线粒体都在内质网的包绕下工作,在整个肝细胞内有26%的RER的32%的SER贴附近线粒体的周围。结论:肝细胞线粒体通常在内质网在包绕下执行生理功能,二者是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大白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只雄性大白鼠喂以高脂食(1.5%胆固醇,0.4%胆酸钠,5%猪油及93.1%基础饲料),造成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4个月后与对照组对比主动脉的超微结构及血脂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内皮细胞或增大突间管腔并发出突起,或被内皮下的泡沫细胞挤扁,甚至坏死破裂。线粒体(Mi)肿胀,内嵴消失;粗面内质网(RER)减少或扩大呈囊泡状;核糖体明显,胞质内含有脂滴。内皮下水肿;有胶原原纤维增生。内弹性膜断裂,中模平滑肌通过裂口移入内皮下层,平滑肌细胞(SMC)变为有突起的多角形,排列紊乱,RER,Mi增加,SMC间有大量脂质沉积及增生的胶原纤维。外膜小血管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增多,细胞间变宽。本实验发现除主动脉外,主动脉胸段及腹段均有早期As病变,以胸段较明显。血脂增高与AS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分析斑马鱼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方法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切片。结果斑马鱼肝脏没有典型的门管区,静脉和胆管随机地分布在肝实质中,很难观察到动脉。肝板由两层并列的肝细胞排列成双层板状结构,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肝板(肝细胞索)之间是血窦,肝细胞索呈弯曲、分支和吻合状态,肝细胞核大而圆,核仁分区明显,核孔数目多,且密度大,呈现细胞代谢活跃旺盛的形态。胞质中粗面内质网(RER)既有管状结构也有扁平囊状结构,扁平囊状结构的RER呈区域化的层层排列,可达二十余层。线粒体成群分布,并且与RER紧密接触,为RER合成蛋白质提供能量。电镜观察发现当细胞质富含线粒体、RER、核糖体时,核孔的数目多,细胞质内出现一定量的溶酶体,糖原在细胞质内有少量的聚集。当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糖原分布时,则核孔的数目较少,且细胞嚣也较少。胆管系统在肝脏内呈树枝状分布,胆小管包括细胞内胆小管和细胞间胆小管,细胞内胆小管腔内的微绒毛明显多于细胞间胆小管。本文也对内皮细胞、贮脂细胞、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了描述。并对斑马鱼肝脏的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进行了比较。结论斑马鱼肝细胞排列方式与其他硬骨鱼类有一定差异,也与前人的报道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和不同与动物种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关系。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在形态学角度证明了其活跃的合成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与内质网的空间结构关系。 方法:通过连续超薄切片重建线粒体与其周围内质网的三维模型,结果:连续超薄切片和三维模型显示:除极少量的线粒体与脂滴直接接触外,几乎每个线粒体都被内质网所包裹,大多数线粒体周围既有RER又有小囊泡状SER,少数线粒体则仅有小的SER。这些内质网与线粒体紧贴如同线粒体外壳,二者的间隙小于30nm,其间无任何其它细胞器。结论:肝细胞线粒体通常在内质网包绕下执行生理功能,二者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紧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14例正常人孕早期胎盘绒毛超微结构。结果发现:(1)细胞滋养层细胞主要结构特征为核大、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胞质中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及散在线粒体。(2)合体滋养层细胞表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有些绒毛末端可呈球形膨大。细胞核大小和形态不一。胞质内含丰富的小管、小泡,扩张的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此外线粒体和脂滴较多,亦含少量髓样结构。并可见部分胞质突起插入细胞滋养层细胞间,直接与基膜相接。(3)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以桥粒为主。(4)绒毛间质内的间充质细胞呈现功能活跃状态,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本文结合这些形态学特征,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观察、研究内皮素-1(ET-1)在人肾上腺及其病变组织中的形态学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ET-1在肾上腺瘤性和非瘤性组织中的组织学情况和电镜定位。结果ET-1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100%)、皮质腺癌(3/10)和瘤旁组织(100%)中,而不存在于髓质组织中。ET-1免疫阳性物质以环状和颗粒状存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增生组织和瘤旁组织细胞胞浆内和胞膜上,以粉尘状存在于肾上腺癌个别细胞胞浆内。免疫电镜下ET-1阳性物质存在于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脂质体和细胞膜上。结论提示ET-1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E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具有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皮质腺瘤的意义;ET-1阳性物质存在于粗面内质网,说明ET-1是由皮质细胞合成的;存在于线粒体和脂质体,说明ET-1与皮质激素合成有关;存在于细胞膜上可能与ET-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超剂量组RU486对大鼠内分泌腺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从形态学方面探索RU486避孕机制。方法:给大鼠灌服不同剂量RU486,于不同时间取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电镜制样、观察。结果:实验各组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粗面内质网(RER)、线粒体(Mi)、高尔基体(Go)均减少,溶酶体(Ly) 略增多,分泌颗粒变化不明显;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细胞Ly增多增大,巨噬细胞中出现巨大残余体,随用药时间延长,上述三种细胞超微病理改变有加重趋势。垂体和肾上腺其它细胞、甲状腺细胞亚微结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无论用药时间长短,剂量大小,RU486均可以影响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糖皮质激素细胞的细胞器正常代谢及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高锰酸钾为固定剂的整装培养细胞制样技术:观察了几种细胞系细胞(Hela,LA_(795),2BS)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简称ER)的超微结构。由ER小管构成的连续的网络系统存在于整个细胞的细胞质中。此法同样适于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线粒体的三维空间关系,在Hela细胞中,仅用高锰酸钾固定剂固定7min就能清晰地看到线粒体的嵴。结果表明,本方法适于观察细胞中膜细胞器的分布和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动态观察了亚慢性镉中毒大鼠肝组织中镉含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病变早期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RER) 和糖原聚集成片及毛细胆管破坏等;随后糖原逐渐减少消失,RER、线粒体扩张破坏,次级溶酶体增加,狄塞氏间隙微绒毛消失及胶原纤维增生。肝细胞坏死早期较明显。镉离子与金属硫蛋白结合,故X-线波谱扫描分折无游离镉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0.
28例原发性肝癌超微结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8例原发性肝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26例肝细胞癌,1例混合型肝癌,1例胆道细胞癌)。发现肝癌细胞核明显增大,核外型极不规则,往往凹陷,多数核呈伪足状突起,大多数分化好的癌细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常成层状排列;线粒体也较为丰富,并可见脂滴和少量的溶酶体。  相似文献   

11.
用20只沙土鼠,雌雄各半,在中断双侧颈动脉血流20分钟,养活1周及1月。其中有8只的脑缺血后海马CA_1区在光镜下观察未见明显的缺血性改变。进一步取背侧及腹侧海马的CA_1区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A_1区锥体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大量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增多,线粒体固缩以及脂褐素增加。此外,还观察了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皮肤角质细胞间脂质的形态结构。 方法 :裸鼠表皮分别用四氧化钌和锇酸固定后电镜下观察裸鼠表皮角质层脂质的超微结构。 结果 :经四氧化钌和锇酸固定后的标本均能显示表皮颗粒层中被膜颗粒的结构 ,但分泌于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的被膜颗粒内含物 ,特别是角质细胞间脂质的膜状结构 ,只能用四氧化钌固定后才能观察到。 结论 :角质层脂质以其独特的结构组合分布于角质细胞间隙之中。另外 ,四氧化钌固定法可为研究皮肤角质层形态结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胶原纤维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  2 1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幼年、青年和老年组 ,应用Masson染色和数字图像分析方法 ,检测 3组大鼠心脏胶原纤维的分布和含量。结果  (1)胶原纤维包绕在每个心肌外围 ,相互吻合成网 ;(2 )不同年龄大鼠心脏胶原纤维分布有明显差异。幼年组少而密集、均匀 ;青年组相对疏松而均匀 ;老年明显增多 ,分布不均。(3)大鼠心脏胶原含量幼年 <青年 <老年 ,心脏胶原纤维从幼年到老年一直在增长 ,青年期以前增长最快。结论 大鼠心脏胶原纤维的分布随年龄变化 ,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海水浸泡对表皮屏障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浸泡0、3、6和12h,标本分别经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在电镜下观察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层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皮经海水浸泡后,角质层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上部角质细胞间空腔形成,角质细胞剥脱;四氧化钌固定后的标本显示角质层脂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间隙中出现异常的排列紊乱的絮凝块状电子致密或透明物质,脂质膜状结构异常并在膜结构间形成腔隙,上述改变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其变化愈明显.结论:海水浸泡可引起表皮角质层脂质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表皮屏障的损伤,本实验结果可为海战训练以及长期海上作业或渔业生产的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形态计量方法对从低海拔(397米)移居到高海拔(3416米)一周(急性)、四周(亚急性)及返回到低海拔四周(恢复)的Wistar大鼠海马CA3区的突触、锥体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定量研究观察。结果:急性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数量增加,粗面内质网池轻度扩张和脱颗粒。亚急性组海马锥体细胞肿胀、粗面内质网明显分布紊乱、脱颗粒和断裂;核糖体减少,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嵴断裂、数量减少、外膜膨出和变形。髓鞘变性。树突棘中的棘器减少,轴突和树突内的线粒体也发生肿胀、嵴断裂。轴棘、轴树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1)。突触小泡数量减少(P<0.01)。恢复组海马锥体细胞内部分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其它细胞器已恢复正常,突触超微结构恢复正常。本文讨论了高原环境对大鼠海马影响以及返回平原后自然恢复的可能性,并对形态改变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观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胰腺腺细胞的保护作用 ,将雄性Wistar大鼠 (n =4 5)随机分成 3组 :A组 :ANP动物生理盐水治疗组 (n =18) ,B组 :ANP动物硫普罗宁治疗组 (n =18) ,C组 :假手术组 (n =9)。动物分别于手术后 4、6、12h时间点杀死 (A、B组各时间点各 6只 ,C组 3只 ) ,检测胰腺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质量摩尔浓度 ,并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NP时胰腺组织中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明显升高 ,外源性巯基物质能抑制腺组织中MDA的增加 ;ANP时胰腺组织细胞损伤严重 ,外源性巯基物质能减轻胰腺组织细胞的损伤 ,尤其能减轻腺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损伤。提示 :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并能保护胰腺组织细胞 ,尤其是保护腺细胞内质网结构的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7.
用单宁酸块染能明显增加经醛类固定液较长时间固定的电镜样品反差,使超薄切片的组织结构细节可见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Zhu M  Zhang P  Zhang X  Lu B  Dai CL  Li YM  Qiu MC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38-742
目的探讨骨片上培养的破骨细胞及其亚细胞结构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C57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后,取其脾脏细胞,在白细胞介素(IL)3、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α,25(OH)2D3的诱导下获得大量的破骨细胞样细胞(OLC)。OLC在牛皮质骨骨片上培养即获得骨片上的OLC。NaF、两种OLC、离心去除OLC的培养基及其亚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与成骨细胞共培养5d后,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以及Cbfα1的表达活性。结果两种OLC的细胞质和离心去除OLC后的培养基虽然不能促进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多,但可显著增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性以及Cbfα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P<0.05);并且以骨片上生长的OLC细胞质和培养基的作用更大。其中,OLC细胞质(0.1100±0.0007)、50%骨片上培养的OLC培养基(0.1200±0.0041)和骨片上培养的OLC细胞质(0.1550±0.0065)对成骨细胞骨钙素比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10μmol/L的NaF(0.0825±0.0025,P<0.05);OLC细胞质(1.850±0.033)、50%OLC培养基(2.074±0.065)、骨片上培养的OLC细胞质(1.246±0.037)和50%骨片上培养的OLC培养基(1.718±0.048)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10μmol/L的NaF(1.027±0.024,P<0.05);50%骨片上培养的OLC培养基(54.0%±2.1%)和骨片上培养的OLC细胞质(48.7%±3.5%)对成骨细胞Cbfα1蛋白质表达的促进作用与10μmol/L的NaF(57.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OLC的亚细胞结构和离心去除OLC后的培养基对成骨细胞的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并以骨片上生长的OLC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