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版电子病历的特点及系统架构,为提高医院新版电子病历系统使用效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着重研究新版电子病历系统三层架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果新版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得以全面解析。结论本研究推动了新版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确保了电子病历信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电子病历已经成为区域医疗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数据来源,不同于传统的电子病历概念,新一代的电子病历系统将成为医院信息化的核心系统,满足患者所有诊疗数据的集成存储,有跨平台、面向对象、云计算等技术要求,真正成为对技术架构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要求极高的大型软件系统。描述了实际工作中建立的一套成熟.NET电子病历系统技术架构,运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WCF等重要接口技术,三层架构体系实现了应用服务端的负载均衡和多种数据库支持的可扩展性,满足大型系统的架构要求。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30日,卫生部下发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于20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等文件之后,颁布的又一部规范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明确电子病历系统功能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三级医疗救治机构应急救治平台之间电子病历的传递和共享问题。方法:提出基于四层架构的电子病历共享平台设计和加密网络传输设计。结果:实现各级平台业务系统之间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上传、存储、调阅服务。  相似文献   

5.
话题·国内     
《中国医院院长》2009,(16):13-13
卫生部拟建电子病历解决“看病贵” 8月4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征求《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该《意见》表示,在加强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重点推动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机制,实现区域卫生协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XML技术的电子病历管理平台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电子病历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阐述基于XML技术电子病历管理平台构建的意义、功能及实现方案,从基于XML的电子病历建模,支持HL7、DICOM和XML集成医疗网关,基于SOA、多标准兼容集成网关的系统架构几方面介绍平台的具体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省人民医院为例,阐述电子病历智能检索系统设计思路、技术路线、架构以及具体功能,指出该系统应用有助于提升对临床科研的支撑保障能力,为实现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电子病历及其位置信息的存取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分层的病历共享网络架构,以及医疗机构间和区域间病历共享和数据同步的机制,讨论了网络拓扑参数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伸缩性好、对服务器带宽和响应性能要求低、管理成本低、易于分析和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对全国部分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评价,了解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的不平衡性。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等方法比较不同地域医院得分和评级的差异。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东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医院和西部医院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的高低可能和医院规模、服务量、医院类型、级别等因素有关,在纳入了这些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地域对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的影响仍有意义。结论:东部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这种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医疗服务的地域不均衡性,因此需要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区域电子病历专用文件标准化管理,保障区域医疗信息档案的安全。方法:从南京市3所试点医院的HIS、LIS、EMR、PaCS等业务系统中抽取业务数据,建立区域中心数据库模型,研究区域医疗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基础架构,分析界定电子病历专用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保密等级,设计构建医疗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结果:建立了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平台的安全体系架构,实现对区域电子病历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有利用价值的医疗数据资源。结论:该项目探索了适宜的区域医疗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密管理体系架构,对促进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和利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并实现一种可配置和可解析半结构化、高性能电子病历数据的病历质控系统。方法:通过对30条病历质控规则进行分析,设计通用的病历数据质控规则模型,并对两套技术栈解析半结构化文档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基于规则模型和性能测试结果设计并实现病历数据质控系统。结果:病历数据质控规则具有良好的可配置性和扩展性,Node.js+Express+xml2js技术栈的半结构化病历数据解析性能远高于Java+J2EE+SAXParser技术栈,基于病历数据质控规则模型和较优的技术栈设计并实现了可配置、高性能的病历数据质控系统。结论:病历数据质控系统能避免规则变更等因素带来的开发和维护压力。采用Node.js解析半结构化电子病历数据比传统开发架构(J2EE)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电子病历系统的现状和基于CEBX版式文件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架构和部署。基于CEBX版式文件技术的电子病历系统在统一的数据规范和版式文件基础上,对各家医院电子病历数据进行标准化集中采集,实现了区域内的医院电子病历共享。  相似文献   

13.
结合SITAR分布式入侵容忍体系结构和ITPAS密码认证体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具有入侵容忍功能的分布式密码认证系统模型,并在设计中考虑了冗余、多样性、代理、共享秘密和分布式入侵检测等技术,以求解决认证服务的入侵容忍问题和密码数据库的防字典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医院办公自动化进程,医疗信息化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病案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传统病案与电子病案的对比,分析了电子病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觖决方法。电子病案相对于传统病案有诸多优势,但由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阻碍电子病案的发展。电子病案的研制,应用和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调研民营医疗机构信息化实际需求,开发满足民营医疗机构实际业务需求并且具备中西医协同功能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介绍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该系统具有简单化和智能化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医病历较西医病历的特殊性,基于WPF设计面向中医专业人员的电子病历系统。从数据库设计、WPF与MVVM模式、XAML与数据绑定、界面设计与自定义控件等方面,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阐述系统的功能模块及数据挖掘,指出系统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功能、技术和安全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多层次的中医电子病历大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存储、数据分析、保证数据安全的功能,能够为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疗、方药知识发现、治未病、个体化疗效评价等方面提供便利,在保证中医特色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中医电子病历核心数据的开放、共享、分析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中医电子病历以及各种接口技术的特点,并阐述了采用开放视图、DLL调用及基于SQL还原法的异构数据库同步技术实现中医电子病历系统接口的具体过程,从而实现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9.
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半结构化电子病历建设的基本理念、流程、功能模块等,并评价其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采用半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有利于促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及降低医疗成本。建设基于临床路径的半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应加大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覆盖力度,同时大力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半结构化电子病历。  相似文献   

20.
A nonpreemptive queuing system based up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theory is used to evaluate expected steady state wait periods for traditional and distributed CT scheduling models. Both models are constructed using two classes of patient service—emergent and nonemergent. The former model uses only one point of service per scanner while the latter employs multiple points of service in order to accomplish all of the functions necessary to complete a CT scan. Sample data are drawn from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based system using a traditional service model. Comparison of a traditional and distributed service system, each with emergent and nonemergent service classes, shows that breaking as many activities as possible out of the scanner should provid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cost efficiency and service for patients having CT scans. Nonemergent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as much as an 89% reduction in steady-state wait times while emergent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as much as a 59% reduction in wait times. The cost efficiencies recognized either through increased scanner utilization or reduced scanner needs, even with only modest improvements, should more than offset any additional personnel needed to implement a distributed model. Proper implementation of a distributed scheduling model for CT scanning can provide substantial cost ef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s in service for both nonemergent and emergent CT sc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