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合并冠心病(CHD)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12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淮安城区2型糖尿病防治方案研究》相关体检的在职和退休职工3 676例。以确诊为MS的1 988例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CHD分为MS组(n=1 811)和MS+CHD组(n=177);以无CHD和MS的1 688例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S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饮酒、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合并CKD比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饮酒、SBP、FPG、HbA1c、TG、LDL-C、ALT及合并CHD对MS患者eGF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混杂因素后,性别、年龄、饮酒、FPG、TG、LDL-C及合并CHD对MS患者eGF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HD可导致MS患者eGFR下降约4.094 ml·min-1·(1.73 m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TC、LDL-C及合并CHD对MS患者合并CK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混杂因素后,性别、年龄、TC、LDL-C及合并CHD对MS患者合并CK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HD MS患者的CKD发生风险是单纯MS患者的2.043倍。结论 CHD可加重MS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临床应重视对合并CHD MS患者的肾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的关联性。方法:对符合要求的230例,年龄71~93 岁的女性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 平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血尿酸四分位分组,UA1(157~μmol/L)、UA2(262~μmol/L)、UA3(312~ μmol/L)、UA4(362~556μmol/L)各组慢性肾脏病(CKD)检出率分别为31.58%、39.66%、53.45%、8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校正了年龄、BMI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龄 女性的eGFR与其血尿酸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UA1组比较,UA2、UA3、UA4组的eGFR值下降幅 度逐渐增大(UA2:β=-4.50,95% CI =-9.04~-0.04;UA3:β=-6.57,95% CI =-10.67~-2.47;UA4:β=-13.48, 95% CI =-17.73~-9.23)。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的发病风险与血尿酸水 平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UA1组比较,UA4组人群出现CKD的风险最高( OR =10.64,95% CI =4.15~ 27.34, P <0.01)。 结论:高血尿酸水平是高龄女性eGFR下降和CKD患病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干预6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MS对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8月北京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441例,根据是否合并MS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MS组(n=290)和糖尿病组(n=151)。所有患者进行干预随访,每6个月详细记录BMI、腰围、臀围、腰臀比、颈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肌酐、血尿酸,每年记录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6年。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1)糖尿病合并MS组慢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7.6%,51/290)高于糖尿病组(9.3%,1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28)。(2)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MS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是不合并MS患者的1.88倍〔95%CI(1.06,3.85),P=0.031〕;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后,合并MS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是不合并MS患者的2.24倍〔95%CI(1.24,4.04),P=0.047〕。(3)糖尿病合并MS组干预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颈围、SBP、DBP、FPG、2 hPG、HbA1c、TG、LDL-C、血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MI、腰围、臀围、腰臀比、颈围、FPG、2 hPG、HbA1c仍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MS患者干预后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MS患者,合并MS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布司他治疗CKD3期和CKD4期糖尿病肾病(DN)伴高尿酸 血症(HU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 住院的DN[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59mL/(min·1.73m-2)]合并H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值 分为CKD3期组[eGFR为30~59mL/(min·1.73m-2)]和CKD4期组[eGFR为15~29mL/(min·1.73m-2)],随 机数字表法将CKD3期组分为治疗组1和对照组1,CKD4期组分为治疗组2和对照组2,4组均控制血糖、血压、 血脂及经过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各组治疗24周 后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 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变化,并统计不良反 应。结果: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95例,治疗组1为26例,对照组1为24例,治疗组2为23例, 对照组2为22例,CKD3期治疗24周后2组间SCr、eGFR、尿蛋白定量、UA、Cys-C、ACR、血尿NGAL、血RAA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KD4期治疗24周后2组间血UA、SCr、eGFR、Cys-C、ACR、血尿NGAL、血RAA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1和治疗组2均无严重不 良反应发生。治疗组1治疗24周后血UA达标率为95%;治疗组2治疗24周后血UA达标率为85%。结论:非布 司他治疗能够改善CKD3、CKD4期DN合并HUA患者肾功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赵建辉  陈洪宇  姜雪  包自阳  李香茶 《浙江医学》2016,38(23):1906-1908,1912
目的探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用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影响患者骨折风险等级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CKD患者依据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3组:CKD3期组(35例,eGFR为30~60ml·min-1·1.73m-2)、CKD4期组(33例,eGFR为15~30ml·min-1·1.73m-2)、CKD5期组(22例,eGFR<15ml·min-1·1.73m-2)。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记录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FRAX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等级。结果3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CKD3期组(P<0.05)。3组患者骨折风险等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患者骨折高风险比例高于CKD3期组、CKD4期(均P<0.05)。患者骨折风险等级与骨密度(r=-0.516)、eGFR(r=-0.234)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FRAX可用于评估CKD非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随着肾功能恶性进展,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折风险均呈上升趋势,骨密度是影响患者骨折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邱晴  都健  杨晶  敖娜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51-1155
目的 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G0组,n=82)、2型糖尿病合并1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1组,n=46)、2型糖尿病合并2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2组,n=61)、2型糖尿病合并3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3组,n=71)、2型糖尿病合并4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组(G4组,n=47)。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 5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男性患者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女性患者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性别患者血清SH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HBG水平与BMI、腰围、FPG、TG、UA、空腹胰岛素、HOMA-IR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HDL-C呈线性正相关(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HBG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HBG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较低血清SHBG水平患者的患病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的基线资料,随机抽取兰州市3个社区中40~75岁的符合条件的常住居民1003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腹血糖、负荷后2 h血糖和自报糖尿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分别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评价肾功能。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蛋白尿的患病率及eGFR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GR和DM是否是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RI)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eGFR随ACR增加的趋势。结果 在整个研究人群中,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分别为26.2%、27.4%和2.5%。DM组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R组和NGT组(P均<0.05)。无论是否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蛋白尿、CKD及RI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随着CKD1期进展到CKD4期,高龄、DM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病史、DM、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IGR人群中,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113、1.904、2.608,P均<0.05)。在DM人群中,年龄、冠心病、肥胖、高TG血症及高LDL-C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69、2.535、3.359、1.827、2.690,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显著增加蛋白尿和RI的风险,OR分别为1.543(P=0.000)和1.446(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综合显示:虽然eGFR在DM和IGR患者中的恶化趋势相似,但IGR不是蛋白尿或RI的显著危险因素(OR=1.057,P=0.355;OR=0.918,P=0.614)。结论 DM是蛋白尿及RI的显著危险因素,IGR不是蛋白尿及RI的显著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女性,强烈建议筛查蛋白尿和eGFR,以预防终末期肾病。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及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变化情况,分析代谢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207例及非糖尿病者68例,应用改良MDRD公式计算eGFR,以年龄分组,多重比较分析每组间eGFR差异情况并分析与其他代谢参数相关性,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以40~70岁年龄患者组,以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组,分析各组间差异情况。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BMI、天冬氨酸转氨酶(glutamin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尿酸(uric acid,UA)、eGFR均是下降的,各年龄组组间eGFR存在差异(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eGFR与BMI、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ALT、AST、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UA呈正相关,与性别、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呈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TG、ALT(P<0.001)与eGFR独立正相关;AST、GGT、UA、HbA1c、HCY、25(OH)D(P<0.001)与其独立负相关。相近年龄患者以不同BMI分组,随着BMI增加,eGFR逐渐增高,组间多重比较显示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组间比较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肥胖组与其他各组间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水平及eGFR降低,AST、25(OH)D、UA、HCY为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相近患者,肥胖患者eGFR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康俏玲  符艳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50-1151,116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酸(UA)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4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眼底结果分为无DR组(NDR)、非增殖期DR组(NPDR)及增殖期DR组(PDR),观察各组临床生化指标并分析DR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40.41%(179/443),NPDR的患病率为34.76%(154/443),PDR的患病率为5.64%(25/443).NPDR组及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DR组(P<0.05).PDR组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NDR组(P<0.05),血肌酐(Cr)、UA、UAER高于NDR及NPDR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低于NDR及NPDR组(P< 0.05).随着UAER的增加,DR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DR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UAER、UA、eGFR为影响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AER及UA与DR发生密切相关,对其进行联合筛查有助于早期检出D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5年 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体检中心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3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42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243例,血糖正常 人群26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CKD诊断标准采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和/ 或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30 mg/g,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糖尿病前期与CKD的关系。结果血糖正常 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的CKD患病率分别为10.2%,26.3%,32.5%。糖尿病前期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 (P<0.001,OR=3.17,95% CI 1.94-5.17),糖尿病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0.001,OR=4.27,95% CI 2.72-6.65), 糖尿病前期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CK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115,OR=1.35,95% CI 0.95-1.9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 示,校正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前期(OR=2.03,95% CI 1.02-4.03,P=0.044)、糖尿病(OR= 2.22,95% CI 1.16-4.25,P=0.016)分别与CKD独立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与CKD独立相关,因此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检出 率和管理水平、积极从糖尿病前期就采取干预措施防治CKD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慢性肾病(CKD)1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腹内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28例,采用CT测量VFA;测量血糖、TC、TG、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水平,计算eGFR并分组[90≤eGFR<120ml/(min·1.73m2)为A组,eGFR≥120ml/(min·1.73m2)为B组],探讨T2DM患者eGFR与VFA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间VF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FA是eGFR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T2DMCKD1期患者的eGFR随着VFA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万倩  陈鲁艺  应龚  张晓飞  杨轶宗  李智 《浙江医学》2018,(20):2247-224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FF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U)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66例、糖尿病非肾病组64例和糖尿病肾病组64例的FFA、24h-MAU、eGFR、血糖(GLU)、TG、TC、HDL、LDL、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中FFA、24h-MAU、eGFR、GLU、TG、TC、HDL、LD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中,糖尿病肾病组UREA、Cr、UA升高较显著。其中随着FFA水平的升高,24h-MAU、Cr、UA、UREA、TG、TC、LDL均逐渐升高,eGFR、HDL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FFA与eGFR、24h-MAU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促甲状腺素(TSH)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0 842例,男7 250例,女3 592例,测量身高、体重、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及甲状腺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TSH与MS 的关系。结果: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20.1%、9.4%,MS组TS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S组(男P=0.049,女P=0.009)。不同性别人群的TSH按四分位数分组,随着TSH的增加,MS的患病率升高,且符合MS诊断标准的项目数也显著增加(男P=0.05,女P<0.01)。在男性TSH,与年龄、SBP、UA、TG、SCr呈正相关,与HDL-C、eGFR呈负相关;在女性,TSH与年龄、SBP、DBP、UA、TG、LDL-C、TC、SCr、BMI呈正相关,与HDL-C、eGFR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尿酸、血糖、血脂后,男性TSH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尤其是男性人群中,TSH水平升高可能增加MS的患病风险,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住院患者692例,将超重或肥胖,腰围:男≥90 cm、女≥80 cm,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作为MS基本症候群,根据患者组分不同分为MS1组(272例,仅具有MS基本症候群)、MS2组〔270例,具有MS基本症候群伴三酰甘油(TG)异常〕、MS3组〔150例,具有MS基本症候群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量受试者baPWV。结果 各组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TC、TG、LDL-C、HDL-C、FPG、2 hPG、hs-CRP和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S1组、MS2组、MS3组年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PP、MAP、FPG、2 hPG、hs-CRP和baPWV均高于对照组|MS2组和MS3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PP、MAP、FPG、2 hPG和baPWV均高于MS1组|MS3组男性腰围、SBP、PP、TC、LDL-C和baPWV均高于MS2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S患者年龄、BMI、SBP、PP、MAP、TG、FPG及2 hPG与baPWV呈正相关,DBP、HDL-C与baPWV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SBP、DBP、2 hPG、TG是MS患者baPWV的因素(P<0.05)。结论 MS患者异常组分越多,引起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性别、年龄、BMI、血压、2 hPG、TG是MS患者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对MS患者进行baPWV检测有利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CD36(sCD36)在合并/不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KD)各期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2015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DM+CKD)组;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non-DM CK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是否合并粥样硬化斑块;收集患者空腹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36水平,根据CKD分期,分析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血清sCD36的表达状况。收集临床指标,分析其与sCD36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61例患者,其中DM+CKD组87例(54%),non-DM CKD组74例(46%)。两组间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C)、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肌酐、IM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on-DM CKD组相比,DM+CKD组血清sCD36水平(U/L)较低(4.58±1.06 vs. 4.97±1.28,P<0.05),但进行CKD分期分层后,两组间血清sCD36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CKD组中,血清sCD36与肾功能指标BUN、sCr、Cys-C呈负相关(r=-0.355,-0.336,-0.323;P<0.01),与eGFR呈正相关(r=0.399;P<0.01),而与TG、Chol、LDL-C、IMT无相关性(P>0.05);在non-DM CKD组中,sCD36与TG、Chol、LDL-C呈正相关(r=0.251,0.298,0.292;P<0.05),与Cys-C呈负相关(r=-0.287;P<0.05),而与eGFR、BUN、sCr、IMT无相关性(P>0.05)。随着CKD的进展,血清sCD36水平逐渐下降(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中,血清sCD36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和CKD分期相关,而与脂类代谢指标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5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记录糖尿病病情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病程、年龄、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缩压、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24 h尿微量白蛋白(UA1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病程、年龄、DN、BUN、Cr、及UA1b与DR呈正相关(r=0.300,r=0.169,r=0.284,r=0.273,r=0.173,r=0.29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DN、BU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OR=4.744,OR=1.29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BUN及DN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蔡雅卫  李建辉  叶森森  蔡珂丹  朱瑶  徐宁 《浙江医学》2019,41(19):2067-207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以改良的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计算患者入院时的eGFR,分为eGFR降低组[<60ml/(min·1.73m2)]63例和eGFR正常组[≥60ml/(min·1.73m2)]162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检查、肠道微生物计数结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肠道微生物与eGFR降低的关系。结果与eGFR正常组比较,eGFR降低组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高(均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计数均显著偏低(均P<0.05);肠杆菌、酵母菌计数显著偏多(均P<0.05);肠球菌计数略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肠杆菌、酵母菌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eGFR降低的危险因素(OR=1.456、1.278,均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eGFR的保护性因素(OR=0.472、0.510、0.673,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且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在治疗中应当密切关注此类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早干预以降低肾脏损害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86例,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按伴或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300例)和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2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压、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和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肝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和不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组收缩压、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清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GFR)、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降压药服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和年龄后,两组仅高血压患病率和降压药服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为51.2%(300/586),其中男性为44.6%(166/372),女性为62.6%(134/214),男女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00,P=0.105)。不同年龄段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1,P<0.00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单纯视网膜动脉硬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视网膜病变和同时发生视网膜动脉硬化及视网膜病变的患者(χ2=134.25,P<0.001|χ2=89.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异常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相关(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病率高,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与CKD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CKD 3~5期患者120例,其中CKD 3期、CKD 4期和CKD 5期各40例;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比各组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blood phosphorus,P)、钙磷乘积(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Ca·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观察各组SOST、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并分析SOST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CKD 3期组、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D 4期组和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CKD 3期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与CKD 4期组比较,CKD 5期组eGFR、Hb、25-(OH)D3显著低于CKD 4期组,SCr、BUN、SOST、iPTH显著高于CKD 4期组(P<0.05)。CKD 3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KD 4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C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D 5期组Ca、ALB、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Ca·P、AK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于CKD 3期组比较,CKD 4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3期组,P、Ca·P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CKD 5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3期组,P、Ca·P、AKP显著高于CKD 3期组(P<0.05);CKD 5期组Ca、BMD显著低于CKD 4期组,P、Ca·P、AKP显著高于CKD 4期组(P<0.05)。CKD 3~5期患者SOST与eGFR、Hb、Ca、25-(OH)D3、BMD呈负相关(r=-0.910、-0.660、-0.426、-0.393、-0.223,P<0.05),与SCr、P、Ca·P、iPTH呈正相关(r=0.610、0.640、0.548、0.404,P<0.05)。 结论CKD 3~5期患者血清SOST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BMD及矿物质骨代谢指标Ca、P、Ca·P、iPTH、25-(OH)D3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CKD-MBD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何晓东  李巍  张鹏 《西部医学》2020,32(10):1529-153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2 5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行降尿酸治疗后对肾功能改善效果及影响,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8年6月收治CKD2 5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264例临床资料,均行规范降尿酸药物治疗6个月;根据入组时eGFR水平进行分组,CKD2 3a期122例设为对照组,CKD3b 5期142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同时分析血尿酸达标和未达标组相关eGFR水平差异及血尿酸eGFR值与deGFR、SUA间关系。结果 患者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后第1、3及6个月血尿酸、Scr、BUN及eGFR水平均显著优于入组时(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eGFR和deGFR水平均显著优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eGFR是影响患者deGFR水平独立影响因素(b=0178,P=003);血尿酸达标组治疗后血尿酸、eGFR及deGFR水平均显著优于血尿酸未达标组(P<0.05)。结论 CKD2-5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行降尿酸药物治疗后可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患者治疗后deGFR水平与入组时eGFR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