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认知情况,为中医药科普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 在参考政府指南和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市内随机发放490份,共得有效问卷336份.调查内容涉及性别、年龄等7项基本信息和中医学科属性、中医学科优势、人体生命规律等17项中医药科普知识.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统计各项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的均值和标准差值,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两两比较,若方差齐者使用LSD检验,方差不齐则使用Tam-hane’T2法.结果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17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总认知程度均值((x))为2.13,标准差值(s)为0.55;认知程度均值最高的是服药注意事项(2.56);认知程度均值最低的是五行学说(1.80).年龄组间分析显示,40~49岁组认知程度最低,与20 ~ 29岁组均值差为6.147;教育程度对认知程度有显著影响,初中及以下学历与高中及以上学历之间认知程度差异最为突出;家庭收入对认知程度有影响,5000~9 999元/月组与1 000元以下/月组有差异(P<0.05),与1000~4 999元/月组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人群中医药科普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显著差异,学历和职业(P<0.01)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农民、收入较低者、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及40~49岁中年人是中医药科普的四类重点人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善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还应加强理论建设,建构能够兼顾科学性、适用性和通俗性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科普影视剧模式和专家讲座模式对居民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以及居民对不同科普模式的反馈评价。 方法 从上海市5个城区选择人口规模、结构以及经济水平相当的10个社区,随机分组成专家科普讲座组和科普影视剧组(各5个社区)。采用系统抽样原则,每个社区随机选取50名社区居民(共500名),接受科普宣传,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肺癌相关知识以及居民对科普活动的反馈评价。 结果 社区居民对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偏低,科普宣传后,肺癌一般知识知晓率(专家讲座组67.3% vs.76.0%,P<0.001;科普影视剧组67.2% vs.81.1%,P<0.001)、肺癌早期筛查知识知晓率(专家讲座组48.5% vs.70.0%,P<0.001;科普影视剧组47.9% vs.70.4%,P<0.001)以及肺癌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专家讲座组35.9% vs.46.1%,P<0.001;科普影视剧组37.2% vs.70.7%,P<0.001)均显著提高。在15个肺癌科普知识点中,知晓率显著提高的在科普影视剧组中有14个(均P<0.05),而专家讲座组中有9个(均P<0.05)。科普影视剧模式在知识易懂性(P=0.001)、艺术性(P=0.002)、便捷程度(P=0.003)和二次推荐意愿方面(P=0.002)显著优于专家讲座模式,提示科普影视剧模式更受欢迎。 结论 2种科普模式都能有效提高居民肿瘤防治知识,但影视剧模式效果更佳,且更容易被居民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身高的日间变化规律。【方法】依当日6∶30、12∶30和21∶30,分早、中、晚3次,常规测量身高和坐高,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早、中、晚身高均值分别为(172.90±5.23)cm、(171.95±5.21)cm、(171.51±6.82)cm,差异显著(P=0.018、P<0.05);早晚相比,差异显著(P=0.014、P<0.05);早午相比,差异显著(P=0.016、P<0.05);午晚相比,差异不显著(P=0.974、P>0.5)。早、中、晚坐高均值分别为(93.71±2.91)cm、(92.77±2.92)cm、(92.44±2.96)cm、差异非常显著(P=0.0001、P<0.001);早晚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01、P<0.001);早午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01、P<0.001);午晚相比,差异不显著(P=0.407、P>0.1)。【结论】身高在日间具有变化性,依早、中、晚呈下降趋势,下降均值为1.43 cm,其下降过程主要发生在上午,上午的下降均值为0.94 cm,占日间下降过程的74%。身高的日间下降过程中坐高下降因素占89%。身高的日间变化提示:精确、标准的身高测量,在中午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采用Cochrane Handbook评价体系对文献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项中医药与西医药对照的试验和1项中西医结合与西医药对照的试验。合并后,中医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001),中西医结合组未见明显优势(P=0.17);中医药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中医药组喘息、咳嗽和哮鸣音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2,P=0.25,P=0.91);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FEV1%(P=0.001),对PEF25无明显影响(P=0.13);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嗜酸性粒细胞(EOS)(P<0.00001);中医药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道。结论:中医药单用或与西医药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一定的疗效,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报道。但由于所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等原因,其潜在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严格设计的高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因心绞痛疑诊冠心病而收住鹿邑县真源医院并成功实施冠脉造影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史、化验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并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组和非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浆Hey水平分别为(17.64±3.85)和(11.39±2.18)μmol/L;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浆Hey水平显著高于非冠脉病变组(Z=6.634,P<0.001)。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和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浆Hey水平分别为(13.81±3.34)、(16.63±3.87)和(19.91±4.32)μmol/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14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双支和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浆Hey水平显著高于非冠脉病变组(P<0.001);多支病变组亦显著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P<0.001)。血浆Hey水平与冠脉病变等级呈正相关(r=0.760,P<0.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脉病变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陆世凯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00-170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复发次数,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A组临床有效率为96.97%,B组为90.91%,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χ2=10.664,P=0.005);且A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631,P<0.001)。3组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及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9.281,P<0.001;F=4.372,P=0.016;F=6.714,P=0.002);A、B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B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对照组为12.50%,二者均显著低于B组的54.55%(χ2=15.461,P<0.001);且A、B两组,B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91,P=0.005;χ2=12.827,P<0.001)。 结论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及复发次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江文宇  吕泽平  林卫  吴娟  杨秀塔  朱希  张延玲 《吉林医学》2013,34(23):4653-4655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整体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域的影响。方法:对178例无合并脑血管病变的T2DM进行为期1周的血糖监测,比较不同血糖水平组间认知功能差异。结果:①T2DM与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视空间、语言、注意力、延迟回忆等方面显著下降(P<0.001);②不同血糖控制水平认知功能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均不良者认知功能下降最为明显,而血糖控制良好者语言、延迟记忆也有显著减退(P<0.05)。结论:T2DM具有独立于脑血管病的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者;但血糖控制良好者的语言及延迟记忆也存在减退的现象,提示语言及延迟记忆可能早于其他的认知功能下降而出现。  相似文献   

8.
张帆 《黑龙江医学》2021,45(11):1208-1210
目的:探讨孕期甲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0年2月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孕期甲亢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n=200),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产检的200例健康孕妇体检资料纳入对照组(n=200),所有受检者均接受25-OH-D及PTH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孕期甲亢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TH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53.28±11.57)nmol/L,对照组为(76.28±19.81)nmol/L,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85,P<0.001);观察组孕早、中、晚PTH水平及差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200例甲亢患者检查结果显示,54例血清25-OH-D水平充足,占比27.00%,平均25-OH-D水平为(78.29±19.36)nmol/L;146例血清25-OH-D水平低下,占比73.00%,平均25-OH-D水平为(53.68±11.39)nmol/L,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56,P<0.001);维生素D充足组平均血清PTH水平为(75.36±11.41)pg/ml,维生素D低下组为(90.14±20.37)pg/ml,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2,P<0.001);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孕期甲亢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TH水平呈负相关(r=-0.612,P<0.001).结论:孕期甲亢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TH呈负相关,临床可通过对25-OH-D、PTH水平的检测,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实施对症且有效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三伏贴为例,调查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医药科普宣教策略与方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居民对三伏贴的认知、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医药科普的有效策略及方法。[结果]居民对其治病类型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鼻炎(21.4%)、保健和增强免疫力(19.3%);对治疗方式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医保可报销(35.0%)和每疗程用药次数(20.3%);只有7.8%居民曾有治疗体验;获取知识途径单一,主要为口口相传(26.6%)和网络(22.6%)。治病类型认知正确率的最大促进因素为基础疾病患者,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44(P<0.05);治疗方式认知正确率的促进因素有女性(OR=1.70,P<0.01)和参保人员(OR=2.41,P<0.01)。居民知识需求率为71.7%,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00%,国内外科普宣教认同率为78.2%和80.0%。[结论]居民三伏贴科普知识及应用水平较低,但治疗意愿、知识需求及科普宣教认同率较高。建议加大特定疗...  相似文献   

10.
七级语义量词赋值差值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七级语义量词赋值差值的分布规律。方法 165名士兵对同意程度和症状水平两组七级语义量词进行赋值,分析赋值差值的分布特征、组内各词赋值差值及高中组和初中组赋值差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 两组词的赋值差值均呈正偏态分布,两组词赋值差值相比,二者差异不显著 (Z= 0. 87,P>0. 05);组内各词赋值差值有显著性差异(症状水平F=15. 49,同意程度F=28. 15,P<0. 01),第一个词和第七个词与其他词赋值差值的差异性最大;被试赋值差值高中组和初中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Z= 1. 82,P>0. 05)。结论 语义量词赋值差值大小呈正偏态分布,两组词的赋值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词与词之间赋值区间宽度差异较大;学历对赋值区间宽度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legi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nd acupuncture in Canada is short.The first school of TCM opened its door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Canada in 1985 and the first legislation of acupuncture was introduced in Alberta,Canada in 1988.Currently,TCM and/or acupuncture have been regulated in five provinces in Canada.The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as well as education of TCM and acupuncture vary among the five provinces in Canada.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CM education exist simultaneously.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develop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TCM education in Canada,and possibly in othe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2.
中医根植于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历经沧桑才保存至今.近代"西学东渐"思潮的兴起,西医学引进中国几度让中医濒临被取缔的境地.中医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除客观原因外,更多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中医内部出现的浮夸风、拜金主义、中医院西化、中西医同步教育等问题都阻碍了中医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加强中医科普知识和中医文化的宣传,加强传承教育,建设特色型中医院,加强中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等措施,为中医的发展扫平障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通识教育和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出中医院校学生难以领会中医理论精髓的原因是由于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应将通识教育尤其是中医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学》案例版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的编写是在中医诊断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和尝试,是以启发式教学为总的指导思想,以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培养为宗旨。本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和书写格式,使传统教材中的中医诊断学理论知识在案例中得到了阐述和深化,通过案例训练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临证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能够胜任临床中医师岗位的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理论、较强临床实践技能和宽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现代高等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探讨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结合高等中医教育自身的特色和医疗改革对中医师岗位的要求,提出中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缩减招生规模,实施精英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实施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建立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对某事业单位职工实施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前后的健康体检资料,2013年常规体检,2014、2015年增加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和治未病服务。通过分析职工的满意度、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体质的变化,探讨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 2013年职工对健康体检服务的满意度为77.23%,2014年、2015年满意度分别为91.75%、93.06%,较2013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体检结束后,针对该单位职工中医体质偏颇分布情况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作息不规律这3项较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教,2015年的生活行为方式较2014年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2015年体检后接受治未病服务,即中医辨体调养干预服务3个月的人群与未干预组对比,体质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中医体质辨识、四诊检查、中医经络检测、中医体检报告解读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教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作为西医健康体检套餐的补充,与中医治未病手段结合后,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改善亚健康、促进健康的需求,值得中医治未病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江西省某中医院校与某西医院校在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学时的设置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自制问卷从江西省某中医院校与某西医院校已开设预防医学课程的毕业班级中整群抽取350名在校大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中医院校三本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为(78.38±11.27)分,该中医院校二本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为(79.99±10.53)分,西医院校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为(86.15±9.36)分,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P<0.01).其中中医院校二本与三本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6,p>0.05),中医院校二本、三本均与西医院校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7.79,P1<0.01; q2=9.03,P2<0.01).该中医院校三本、二本及西医院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正确率分别为65.32%、66.66%和71.79%.结论:中医院校在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低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学生对《预防医学》现有内容设置满意度较低,说明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内容设置不甚合理,导致中医院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掌握较差,需要构建符合中医药院校特色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内药事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对该领域人才需求突出;中医药行业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储备尤为重要。从药事管理学科背景出发,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中医药院校在药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哲学思维为引领,培养以人为本及融合中庸之道的管理能力,掌握中医药理论+通识管理的特色专业课程知识,具备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octors’ feelings when providing medical care to end-stage patient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reflection about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palliative medicine.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hrough a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 to 1500 clinician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in 10 proviences of China. It covered issues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elf-assessment of familiarity to palliative care, prior training history, emotional attitude toward end-stage patients, and the reflections on clinical practic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hi-square test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categorical variables. Results There were 379 clinicians who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s and submitted successfully. Among them, 66.8% (253/379) had attended palliative care training courses more than twice; 66.8% (253/379) clinicians percieved powerless feeling when facing end-stage patients. We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on palliative medicin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to doctors’ better comprehension on the concept of palliative care (OR=6.923, P=0.002). Doctors who were more familiar with palliative medicine were less likely to perceive powerless feelings (χ 2=13.015, P<0.001), and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concern about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ir clinical work (χ 2=28.754, P<0.001, χ 2=24.406, P<0.001). Conclusion The powerless feeling is prevalent in Chinese doctors when facing end-stage patients. Palliative care help them overcome the negative feelings and act more caring in clinic. More careful designe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hat adapt to Chinese actual situation are needed to improve doctors’ cognition on palliative care.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55-158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辽宁某中医院脾胃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了解中药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9 年辽宁某中医院脾胃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438 张,对患者性别、年龄、处方用药味数、处方用药剂数、处方每剂药量、单张处方每剂金额及处方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38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中,男性患者处方比例略多于女性;患者年龄9~72 周岁,平均51.25 周岁,其中56 周岁以上患者居多;处方平均19.72 味/张,16~20 味的处方居多;处方平均剂数为5.71 剂,其中以4~6 剂最多;处方平均使用剂量312 g,其中250~350 g 最多;单张处方平均金额为37.70 元,其中30~40 元最多;涉及中药211 味,使用频率排序居前20 味的药物依次为党参、白术、黄芪、白及、知母、枳实、鸡内金、海螵蛸、延胡索、山楂、莱菔子、神曲、麦芽、太子参、厚朴、木香、当归、柴胡、白芍、陈皮。结论 中药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以补虚药(补气药)为基础,辅以消食、理气等为辅。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更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