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人食管癌组织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色染色技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hMSH2基因的表达。结果:92例食管癌组织中,发现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占42.4%;DNA二倍体食管癌患的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倍体;在39例MIN阳性食管癌组织中,22例发生了hMLH1表达的缺失,16例发生了hMSH2表达缺失,53例MIN阴性食管癌组织中,hMLH1及hMSH2基因的蛋白均呈正常表达。结论: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缺失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0例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2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5.0%),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癌恶性肿瘤尤其是特殊类型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食管癌中MSI的状况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结果45例食管癌组织中MSI有10例,检出率22.22%;MSI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SI可能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在部分食管癌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组织3p、18q位点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3p 14.3~3p21.1、18q 22.3~18q23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与人食管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alize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对28例食管癌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8例食管癌标本中23例鳞状细胞癌9例LOH阳性,5例食管小细胞癌4例LOH阳性;LOH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3P位点上有较高频率的LOH发生。结论 LOH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无相关性(P>0.05);食管癌在多个染色体位点均存在LOH现象,3P是食管癌相关的热点区域,3p位点基因的改变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广泛存在,在许多肿瘤如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泌尿系肿瘤、生殖系统肿瘤、儿童胚胎性肿瘤等肿瘤中都报道了存在MSI。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微卫星(microsatel ite,MS)是指DNA基因组中2-6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微卫星的不稳定导致复制错误而引起重复序列的改变,表现为肿瘤组织与其相应非肿瘤组织DNA结构性等位基因大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实验组中5个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第5、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并进行突变测序。结果PTEN的突变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PTEN突变已经有了显著性的改变;PTEN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2例(2/11,18.2%)DNA测序发现PTEN突变发生在PTEN外显子8的poly(A)区域;子宫内膜癌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高度相关(χ2=18.06,P<0.01)。结论PTEN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是I型子宫内膜癌中重要的分子事件,二者在内膜癌中高度相关。可能存在由于MSI导致PTEN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增加的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中的发生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3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切片提取DNA,应用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5个MSI。结果:胃癌组织MSI的发生率为23.3%,其中高频MSI(MSI-H)3例,低频MSI(MSI-L)4例。5个位点中以BAT-26的阳性率最高,为13.3%。胃窦癌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贲门癌(P<0.05),MSI与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无关。结论:MSI的发生率与所选位点有关,MSI更多见于胃窦癌,MSI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丽  房殿春 《重庆医学》2003,32(9):1170-1171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MLHl和微卫星BAT26不稳定性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维电泳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错配修复基hMLHl突变;采用PCRA-法检测细胞核BAT26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结果 52例肝癌未发现有hMLHl突变者,有4例BAT26位点检出nMSI,阳性率为7.7%。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并非通过微卫星不稳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和分析肺癌中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序列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细胞为(395±125),显著低于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733±196)(P<0.01).37例肺癌样本中共检出mtMSI 12例(32.4%).肺癌组织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与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拷贝数显著降低,可能与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谢万木  梅同华 《医学综述》2003,9(12):742-744
近年研究表明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又一可能机制 ,微卫星异常的检测也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1 微卫星DNA概述1.1 微卫星DNA的概念及特点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tandemrepeats,STRs)、简单重复顺序 (simplesequencesrepeats ,SSRs) ,是广泛分布于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短小串联重复的DNA序列 ,这类DNA序列没有编码功能 ,占人类基因组的 5 %~ 10 % ,一般由 2~ 6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单元串联排列而成 ,如 (CA)n、(TG)n、(CAG)n、…  相似文献   

11.
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液中微卫星DNA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微卫星DNA的变异。方法:选择30例原发性肺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外周血液标本及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用PCR—银染法,对其中的2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微卫星DNA变异的检出率较高(26%),肺鳞癌患者外周血20个位点微卫星DNA变异的检出率(20.2%)与癌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出的敏感位点有D3S1067、D3S1447、D3S1611、D3S1284、D3S1110、D3S1007、D5S346、D9S1748。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在全部20个微卫星DNA位点上没有检测到变异。结论:肺鳞癌患者存在微卫星DNA的变异,进行外周血中敏感位点微卫星DNA变异的检测对肺鳞癌的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突变状况,探讨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SSCP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和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21例(51.8%)p73 mRNA检测到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P<0.05),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食管癌组织中p73基因有任何突变。结论:p73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本研究未发现p73在食管癌中有突变。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过表达和正常基因型没有能够阻止癌症的发生及恶化,可能没有主要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基因在60例食管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基因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90%,100%,差异显著(P〈0.05)。随食管癌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的递增,在食管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COX)-2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食管癌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食管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OX-2及BCL-2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OX-2和BCL-2表达增高,阳性率分别为77.6%、83.5%,两者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癌旁组织中二者均呈阴性表达。BCL-2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人食管癌组织COX.2和BCL-2表达增强,COX-2可能通过激活BCL-2发挥抗凋亡作用,且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的相关基因 ,揭示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方法 :用高效、灵敏的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以食管癌及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对照 ,通过对其基因表达的比较 ,找出差异条带 ,利用ReverseNorthernDotBlot、DNA序列分析和NorthernBlot,并结合mRNA原位杂交技术对被筛片段进行鉴定。结果 :①在实验中分离、鉴定了 74条差异片段 ,其中包括正常组织表达而癌组织中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5 4个 ,癌组织中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2 0个。②其中 1个片段C5 7(337bp)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同源的已知基因或片段 ,推测其可能为食管癌相关基因。③经NorthernBlot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有表达信号。④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 (74% )。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C5 7可能是新的食管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 ,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夏仙根 《四川医学》2013,(4):450-45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原发性食管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癌组织和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的表达。结果组织MIF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和食管癌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肿瘤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MIF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相关,可作为一种食管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晓蕾  陆艳荣  王海峰 《吉林医学》2011,(18):3630-3631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在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6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66例食管癌患者XRCC1在癌组织的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XRCC1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鳞癌中不同分化程度、族别病例组之间XRCC1在食管癌和癌旁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的蛋白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差异程度与食管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在胃癌及肠化组织中的发生规律及其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胃癌、4 0例肠上皮化生的石蜡标本分别提取病变及相应正常组织的DNA ,应用银染PCR SSCP技术检测 5个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结果 :胃癌组织MSI的发生率为2 3 3% ,胃窦癌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贲门癌 (P =0 0 4 4 )。肠化组织MSI发生率 2 0 % ,MSI全部出现在中度以上肠化组织中 (P =0 0 13) ,且更多见于女性 (P =0 0 4 4 )。结论 :MSI是胃癌多步骤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蛋白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DNA-PKcs蛋白的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食管癌患者DNA-PKc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8%、63.4%、5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DNA-PKcs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DNA-PKcs蛋白表达高于中分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表达不同,DNA-PKcs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可能成为制定食管癌个体化放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和鉴定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的相关基因,揭示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方法:用高效、灵敏的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食管癌及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对照,通过对其基因表达的比较,找出差异条带,利用Reverse Northern Dot Blot、DNA序列分析和Northern Blot,并结合mRNA 原位杂交技术对被筛片段进行鉴定。结果:①在实验中分离、鉴定了74条差异片段,其中包括正常组织表达而癌组织中不表达的差异片段54个,癌组织中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的差异片段20个。②其中1个片段C57(337bp)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同源的已知基因或片段,推测其可能为食管癌相关基因。③经Northern Blot检测C57在癌组织中有表达信号。④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57在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74%)。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57可能是新的食管部相关的候选癌基因,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