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糖尿病一级家属糖耐量减低人群干预效果的。方法选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中已确诊的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n=30)、口服阿卡波糖干预组(n=30),口服阿卡波糖结合健康教育干预组(n=30),评价一年后,三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及三组患者转归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组、口服阿卡波糖干预组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尤以口服阿卡波糖结合健康教育干预组的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健康教育、口服阿卡波糖、口服阿卡波糖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中糖耐量减低患者均可以有效的改善BMI、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尤以口服阿卡波糖结合健康教育组为突出,从而更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居民1853人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正常糖耐量、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后三者统称糖调节受损。测定血压、血脂等,以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血糖与血压、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糖尿病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依次逐渐上升,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与是否患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正常糖耐量者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选择上海市杨浦区部分街道2098例30岁以上居民,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糖值和2h血糖值,分别诊断为正常糖耐量、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在正常糖耐量范围者按年龄分成5组,按空腹和2h血糖值分成6组,观察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各组的年龄、血糖与胰岛素抵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糖耐量者中60~69年龄组空腹血糖值[(5.2±0.5)mmol/L]较50~59年龄组[(5.1±0.4)mmol/L]高(P<0.05),50~59年龄组空腹血糖值较40~49年龄组高(P<0.05);各组空腹胰岛素值、胰岛素敏感性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空腹血糖值>5.0mmol/L组较空腹血糖<5.0mmol/L组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与腰围、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老年正常糖耐量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空腹血糖可能增高,空腹血糖≥5.0mmol/L可能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来自鼓楼医院体检中心362名脂肪肝患者的体检资料,并与36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同时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栽脂蛋白B、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及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脂肪肝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不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与血糖、血压及BMI间也有联系,脂肪肝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患病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生物化学检验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到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检查对象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主要的内容有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结果通过对这两组检查对象的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这些指标都要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检验可以有效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区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等都要高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兴区40~70岁居民高血糖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4个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5-10月对大兴区黄村镇4个社区中40~70岁的当地常住居民894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测量身高、腰围、臀围和血压,并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及餐后2 hC肽等.对无糖尿病史但空腹血糖>5.4 mmol/L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将受试人群分为正常血糖组、IGR组及T2DM组.结果 参加体检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为235名,IGR患者45名,血糖正常者614名.与NBG组比较,T2DM组、IGR组除空腹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与IGR组比较,收缩压、TC、TG、LDL-C、HbA1c和餐后2 hC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舒张压升高、腰围、BMI、TG六个因素与T2DM相关.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腰围、BMI四个因素与IGR相关.结论 血压和血脂的异常均与糖尿病有关.对糖调节受损人群应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社区人群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筛查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体检人群中进行餐后2h指血血糖检测筛查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1例体检人群行100g标准粉馒头餐餐后2h指血血糖(2hPBG)检查,2hPBG≥6.5mmol/L者,进一步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检查。结果经100g馒头餐后2hPBG筛查,2hPBG≥6.5mmol/L者609例,其中68例进行了75g OGTT检查,确诊糖尿病16例,葡萄糖调节受损者36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加测2hPBG有助于早期筛查出糖尿病,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362名脂肪肝患者相关指标及相关疾病患病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来自鼓楼医院体检中心 3 62名脂肪肝患者的体检资料 ,并与 3 62名健康体检者 (为对照组 ,年龄相差不超过 3岁 )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脂肪肝患者体质指数 (BMI)高于对照组 ,同时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及血压 (收缩压及舒张压 )均值均高于对照组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脂肪肝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不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与血糖、血压及BMI间也有联系 ,脂肪肝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患病率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0.
徐州矿务局5000名煤矿职工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5000名煤矿职工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及患病因素。方法 测量清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指尖血糖,血糖值≥7.2mmol/L者全部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糖尿病(DM)及糖耐量低减(IGT)的患病率分别是2.66%及1.62%,标化率是3.19%及1.86%,患病率均与年龄、体重、血压有明显关系,与性别,劳动性质无关,结率 老龄、肥胖及高血压可能是本局DM和IGT的主要患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1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125例,分为糖代谢正常组(35例)、糖调节受损组(51例)、糖尿病组(39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观察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FBG、TG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间多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严重病变,病变呈弥漫性,与糖尿病组相近,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拜糖平(阿卡波糖)对于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及转归的干预价值。方法:将51例符合诊断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拜糖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转归及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两组转化为糖尿病的例数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OGTr后2h血糖、体重指数、TG、TC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OGTT后2h血糖、体重指数、TG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拜糖平可以明显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归,对于糖耐量减低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1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 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并探讨SF增高是否与胰岛素抵抗具有关联性。方法按体重指数(BMI)≥25kg/m^2将73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者和8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分为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正常糖调节超重/肥胖组、T2DM正常体重组、T2DM超重/肥胖组等4个亚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SF、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及血压水平,并计算BMI,腰臀围比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具有较高的SF水平,与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F与BMI、腰臀围比、收缩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及尿酸呈正相关,且SF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一定剂量关系。结论肥胖、初发T2DM患者体内铁超负荷,而铁超负荷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DM)组和糖耐量异常(IGT)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游离脂肪酸、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计算Homa-IR,以探讨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游离脂肪酸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初发T2DM组60例,IGT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其中老年初发T2DM组分有MS亚组和无MS亚组,IGT组分肥胖及超重亚组和体重正常亚组,正常对照组分肥胖及超重亚组和体重正常亚组,各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检测各组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餐后2 h血糖、空腹、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稳态模式(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分别测各组体重Kg、身高m,计算体重指数BMI=Kg/M2,测腰围(W)、臀围(H),计算腰臀比值(WHR)。结果老年初发T2DM和IGT组的TC、TG、FINS、INS2 h、Ho-ma-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初发T2DM组和IGT组FF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DM有MS亚组FFA、Homa-IR、TG、INS2 h高于无MS亚组,IGT组肥胖及超重亚组FFA、Homa-IR、TG、INS2 h高于体重正常亚组,正常对照组肥胖及超重亚组FFA、Homa-IR、TG、INS2 h高于体重正常亚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FINS、TG、HbA1C、BMI、FFA是影响Homa-IR水平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863、0.458、-0.115、-0.132、0.381、0.127),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8、0.001、0.000)。结论T2型DM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Homa-IR明显升高,其中T2DM有并MS亚组水平高于无MS亚组,FFA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减低(IGT)者胰岛素抵抗(IR)对血脂的影响,并与正常糖耐量(NGT)组相比较。结果,IGT组(120例)血清TG、TC、LDL—C水平较NGT组升高,HDL—C降低,且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也升高(均P〈0.05);IGT患者血清TG水平与HOMA—IR及胰岛素AUC正相关,HDL—C与HOMA—IR负相关(P〈0.05)。因此,IGT患者已存在血脂异常,且和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探讨糖耐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正常糖耐量(NGT)患者100例;B组糖耐量下降(IGT)患者47例;合并糖尿病(DM)患者(C组)6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的受累情况. 结果 207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51.68%;冠状动脉病变C组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36.67%、46.67%)高于B组(29.79%、31.91%)和A组(28.24%、31.21%)(P<0.05);C组单支病变发生率(16.66%)低于B组(38.30%)、A组(38.55%)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程度c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3.33%)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36.17%)与A组(4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高,病变更严重、弥漫,但糖耐量下降并不影响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肥胖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肥胖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方法2001—2006年健康体检诊断IGT的肥胖人群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血尿酸等指标的测定,每年随访一次。结果对256例IGT患者5年的随访中,54例转变为糖尿病(占21.0%),13例转变为糖耐量正常(占5.0%),189例仍为IGT(占73.8%)。NGT组、IGT组和DM组在基线状态下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负荷后血糖(餐后2h血糖、OGTT1h和2h血糖)均逐组增高(P〈0.05或P〈0.01)。基线状态时代谢异常项目越多者转变为DM的比率越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负荷后糖对IGT的转归具有独立影响。结论负荷后血糖指标是决定肥胖IGT人群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多项代谢异常也是增加肥胖IGT患者向DM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分别测量肥胖合并NAFLD(脂肪肝组)患儿和单纯肥胖不伴NAFLD(单纯肥胖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并检测两组患儿的血糖、血脂、尿酸水平.行口服葡萄糖耐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患儿的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和2h胰岛素(2hFINS)及HOMA-IR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儿童中合并NAFLD者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儿童NAFL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成药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IGT)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6),2组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糖脉康5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0.25,口服,3次/d,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糖尿病转化率。结果2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IS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2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糖尿病转化率为12.50%,年转化率为6.25%;对照组糖尿病转化率为11.50%,年转化率为5.75%,2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脉康可改善IGT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IGT患者向糖尿病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