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健脾通络方的消肿和镇痛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ICR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阳性药塞来昔布组(0.03 g·kg-1),每组10只,每天1次经口灌服,采用小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模型、二甲苯诱导耳肿胀实验、热板实验和乙酸扭体实验4种急、慢性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健脾通络方的消肿和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慢性炎性痛小鼠血清和致炎足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慢性炎性痛小鼠致炎足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3、环氧化酶(COX)1、COX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家族的蛋白表达情况,探索健脾通络方的初步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二甲苯所致模型小鼠耳肿胀度显著升高,热板实验小鼠热缩足潜伏期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通络方能显著提高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P<0.05,P<0.01),延长小鼠乙酸致扭体潜伏期和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慢性炎性痛小鼠足肿胀度显著升高,机械痛阈值降低同时冷敏痛阈值升高(P<0.05,P<0.01),致炎足中的AQP1和AQP3的蛋白含量增加,血清和(或)致炎足中IL-1β、IL-6、TNF-α、PGE2及致炎足COX2含量升高,致炎足p-p38 MAPK、p-JN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通络方显著降低慢性炎性痛小鼠的足肿胀度、升高机械痛阈值并降低冷敏痛阈值,镇痛持续4 h,且给药后2 h为镇痛最佳时间点(P<0.05,P<0.01);进一步,健脾通络方下调慢性炎性痛小鼠致炎足中AQP1和AQP3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清和(或)致炎足中IL-1β、IL-6、TNF-α、PGE2及致炎足COX2含量,但对COX1无明显影响,同时降低致炎足p-p38 MAPK、p-JN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健脾通络方具有消肿和镇痛作用,其机制与下调MAPKs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有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药物—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动物模型的药理作用特点。方法 按体质量等级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组,寒湿组,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复合模型组,体外培育牛黄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寒湿环境诱导+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形成复合动物病证结合模型,在感染当天给予体外培育牛黄(0.128,0.064 g?kg-1),灌胃给药,连续3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以及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中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结果 体外培育牛黄高、低剂量组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指数显著升高(P<0.01),小鼠肺组织核酸表达显著升高(P<0.01),小鼠血清中MTL含量显著增高,GAS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肺部组织细胞免疫因子TNF-α,IL-10和IL-6均显著增高(P<0.01),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B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体外培育牛黄高、低剂量组小鼠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小鼠肺组织核酸表达显著降低(P<0.01),MTL含量显著降低(P<0.01),小鼠肺组织中IL-6,IL-10,TNF-α,IFN-γ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体外培育牛黄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D4+ T细胞(P<0.05),体外培育牛黄可一定程度减轻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渗出,肺间质水肿及瘀血等病理表现。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感染致疫毒袭肺证小鼠复合模型的药理作用有明显的改善效用,可显著改善小鼠行为及排泄物状态、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提高肺指数抑制率、降低小鼠肺组织核酸表达、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调节免疫机能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作用环节发挥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小鼠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Model)、解毒通络生津方组(TCM)、解毒通络生津方加抗PD-L1单抗阻断组(TCM+α-PD-L1),每组8只。另选8只8周龄雌性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trl)。12周龄时开始中药干预,TCM组按照每天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TCM+α-PD-L1组在每天给予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的基础上,腹腔注射抗PD-L1抗体,1周2次,每次100 μg,Ctrl组和Model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第9、12、16、20周龄时的日均饮水量,干预8周后,小鼠统一麻醉下摘取颌下腺。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颌下腺CD4+CD25+Foxp3+PD-1+Treg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小鼠周龄的增长,Ctrl组小鼠日均饮水量基本不变,Model组小鼠的日均饮水量有明显上升趋势,TCM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下降,TCM+α-PD-L1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上升;与Model组比较,TCM组炎症细胞浸润灶明显减少(P<0.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CD4+CD25+Foxp3+PD-1+Treg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 解毒通络生津方可能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促进SS模型小鼠Treg细胞活化,上调Foxp3的表达,增强Treg细胞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PD-1/PD-L1可能是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SS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每组15只。采用糖水、悬尾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HT系统及HPA轴蛋白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Simple Wes)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显著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方面,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HT能神经受到抑制、HPA轴异常激活,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调控5-HT能神经及HPA轴的异常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可能是阳虚肝郁型,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5-HT神经系统及HPA轴介导的BDNF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进而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黄芪-茯苓双向固体发酵菌质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整体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含4%氧嗪酸钾与20%酵母混合制成的饲料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 mg·kg–1),菌质低剂量(250 mg·kg–1)、中剂量(500 mg·kg–1)、高剂量(1000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42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肾脏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取小鼠肾脏固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小鼠的UA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菌质各剂量组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相比,U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0 1),其中菌质高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大,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小鼠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Cr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肝脏XOD活性明显升高(P<0.000 1),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P<0.001),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提高(P<0.000 1)。与模型组相比,菌质中剂量组小鼠BUN水平显著下降(P<0.01);苯溴马隆阳性组、菌质高、中剂量组小鼠Cr水平显著下降(P<0.01);苯溴马隆阳性组、菌质各剂量组小鼠的X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00 1);菌质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1);菌质各剂量组的IL-1β、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0 1),但TNF-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肾脏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黄芪-茯苓双向固体发酵菌质可以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HYJD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粪便代谢物和异位病灶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子宫内膜异位症组(EM),化瘀解毒方组(CM),CO和EM组予生理盐水灌胃,CM组予HYJDP汤药灌胃。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小鼠粪便上清中代谢物,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筛选重要差异代谢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并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群之间关联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肠壁组织、血清及腹腔液中脂多糖(LPS)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HYJFD能够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代谢物水平,以homoveratric acid,melilotoside C和physapubescin 3种代谢物水平恢复为特征,homoveratric acid,melilotoside C和physapubescin EM分别与CO,CM比较时变量权重值(VIP)值均超过2且ROC分析中AUC值均>0.9。与EM组比较,HYJDP能够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菌群中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Blautia等物种丰度(P<0.05)。EM组腹腔液上清LPS水平明显高于CO组(P<0.05),并明显高于CM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灶Vimentin 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HYJFD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内环境,降低体内LPS水平,减轻异位灶纤维化,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药辅合一”的中药制剂原则,利用丁香酚良好的脂溶性和促皮吸收性来制备具有抗炎、抑菌、止痒功效的丁香酚乳膏。方法 预试验筛选出影响丁香酚乳膏质量排名前三的因素,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乳膏配方。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磷酸组胺致小鼠瘙痒模型考察丁香酚乳膏的抗炎、止痒效果;抑菌圈实验验证丁香酚乳膏对大肠埃希氏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优选得到丁香酚乳膏基质的最优配方,丁香酚、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的用量分别为1.00、0.75、1.65 g。制得的丁香酚乳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磷酸组胺所致小鼠瘙痒(P<0.05,P<0.01),抑制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结论 优化后的丁香酚乳膏,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良好,抗炎、抑菌、止痒效果佳,为丁香酚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五味子根、茎、叶、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味子根多糖组、茎多糖组、叶多糖组及果多糖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总糖含量为35 mg·kg-1的根、茎、叶及果粗多糖灌胃,30 min后,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皮下注射300 mg·kg-1D-半乳糖,每日1次,持续6周。通过转棒实验、前肢握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价抗疲劳能力;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活性氧(ROS)等疲劳和氧化相关指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骼肌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及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疲劳转棒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转棒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前肢握力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增加(P<0.01);负重游泳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生化试剂盒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UN、LD含量及LDH、CK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BUN含量及LDH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LD含量及CK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ROS含量显著下降(P<0.01);根、茎多糖组小鼠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细胞中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多糖组小鼠骨骼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具有抗疲劳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补元煎灌胃联合4周的跑台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及相关细胞凋亡蛋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运动组(EX组)、模型组(AD组)、大补元煎组(TCM组)、运动+大补元煎组(EX+TCM组),每组10只。采用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寡聚体溶液建立AD大鼠模型,EX组进行6 d/周的跑台训练。TCM组予大补元煎水煎液灌胃(5.36 g?kg-1),EX+TCM组在跑台训练同时进行大补元煎水煎液灌胃,Sham组、AD组及EX组给予等容纯水灌胃。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Akt、GSK-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A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显著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海马锥体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密度降低;海马超微结构出现髓鞘样改变,线粒体肿胀模糊;Bcl-2、p-Akt、p-GSK-3β的水平显著降低、β-catenin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AD组比较,EX组、TCM组、EX+TC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明显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锥体细胞排列规律,细胞数量增加,透射电镜下可见髓鞘样改变减轻,线粒体肿胀改善;Bcl-2、p-Akt、p-GSK-3β表达升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且EX+TCM组β-catenin水平升高而EX组、TCM组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X+TCM组比较,EX组与TCM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增加(P<0.05,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锥体细胞排列疏松,电镜下突触完整性下降;Bcl-2、p-Akt、p-GSK-3ββ-catenin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有氧运动结合大补元煎可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升高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表达有关,且联合使用优于运动或药物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白芍总苷(TGPs)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肠动力、肠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探讨白芍总苷对SS小鼠肠道菌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BALB/c小鼠为正常组,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果寡糖组(700 mg?kg-1),TGPs低、中、高(160,320,640 mg?kg-1)剂量组,每组各6只。观察小鼠摄食量、饮水量、粪便排出颗粒数和粪便含水率,评价TGPs对于SS小鼠肠动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乳酸(D-Lac)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连接复合物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量;收集不同时间的粪便样品,采用平板涂布和气相色谱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饮水量、摄食量均减少(P<0.01),肠推进率显著下降(P<0.01),D-Lac含量和DAO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ZO-1表达量降低(P<0.01),肠道菌总菌数量下降(P<0.01),短链脂肪酸浓度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TGPs显著增加SS小鼠粪便数量和含水率(P<0.05,P<0.01),提高肠推进率(P<0.05,P<0.01)。TGPs降低小鼠血清中D-Lac含量和DAO活性(P<0.05,P<0.01),增加ZO-1表达水平(P<0.01);TGPs提高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例、降低肠杆菌比例;TGPs促进乙酸和丁酸的产生(P<0.05,P<0.01)。结论 TGPs通过增加粪便含水量,提高肠动力改善SS小鼠便秘症状;TGPs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乙酸和丁酸含量,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SS小鼠肠道屏障通透性,促进受损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相关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以对黄绵马酸BB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为受试菌,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生长活力和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酶标仪考察黄绵马酸BB对其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黄绵马酸BB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黄绵马酸BB对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1,PBP1)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黄绵马酸BB对ATCC29213的MIC为10.0~20.0μg/mL,MBC为10.0~40.0μg/mL,且对MRSA临床分离株的MIC小于头孢唑啉;与对照组比较,黄绵马酸BB组ATCC29213和MRSA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下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2MIC黄绵马酸BB可显著上调PBP1 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临床分离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其抗菌作用与破坏菌体细胞结构、降低细胞膜电位、影响PBP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的狭叶柴胡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狭叶柴胡的解热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狭叶柴胡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生药40、20、10 g/kg)组、阿司匹林(100 mg/kg)阳性对照组,干酵母诱导SD大鼠发热后分2次给药.造模后5~10 h每隔1h观察大鼠的体温变化;采集造模后10 h大鼠血浆,进行GC-MS代谢组学分析,并寻找发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阿司匹林具有很好的解热效果,在给药2h后体温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狭叶柴胡提取物使发热大鼠的体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解热作用与剂量相关;高剂量组起效较快,在第1次给药后1h即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在第2次给药后1h效果最好,体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大鼠体温在各个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体温曲线波动较大,表明药物在该剂量虽可干预体温的升高,但未产生明显效果.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指认了与发热相关的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不同剂量狭叶柴胡提取物均能调节这些标志物的改变.结论 狭叶柴胡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且与剂量相关,其可能从酶抑制、神经递质、糖脂代谢、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多层面协同发挥作用,具有多靶点性.  相似文献   

13.
天龙复方制剂治疗甲型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龙复方制剂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流感样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斑点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阳性者,再经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为甲型流感确诊患者。将确诊的58例甲型流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5例,给予天龙复方制剂);对照组(25例,给予乙酰氨基酚对症治疗);达菲组 ;疗程3 d,比较3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扩增Ct值。结果:中药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达菲组比较无差异。中药组和达菲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均比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与达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药组和达菲组治疗后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扩增Ct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龙复方制剂对甲型流感患者具有退热、减轻症状和减少流感病毒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金樱根、茎提取物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足跖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金樱根、茎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干酵母制备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金樱根、茎提取物的解热作用。结果:金樱根、茎提取物可减轻小鼠足跖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生成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金樱根醇提物和金樱茎水提物对发热大鼠有显著降温作用。结论:金樱根、茎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金樱根醇提物和金樱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金樱茎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金樱根入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1 g·kg-1),光叶娃儿藤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分别采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光叶娃儿藤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同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角叉菜胶致炎足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光叶娃儿藤中、高剂量组(12,24 g·kg-1)能显著降低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肿胀度(P<0.05)和足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P<0.05).结论:光叶娃儿藤具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致小鼠肺炎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1)·d~(-1))、喘可治注射液组(1.5 m L·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滴鼻感染ICR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模型,分别进行死亡保护实验、治疗性给药实验和预防性给药实验。死亡保护实验中每组20只小鼠,以2倍半数致死量(LD_(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感染后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观察感染后14 d内动物的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治疗性给药实验中每组10只小鼠,以0.8倍LD_(50)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感染后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4 d,于实验第5天处死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脑组织内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内相对病毒载量;预防性给药实验中每组10只小鼠,分组当天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0.8倍LD_(50)流感病毒滴鼻感染ICR小鼠,感染后第4天称重后处死小鼠,计算各组肺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内相对病毒载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L-8,PGE2含量,肺指数及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株病毒载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性给予喘可治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感染后小鼠的死亡率、肺组织内IL-8含量、脑组织内PGE_2含量及肺组织中流感病毒病毒载量(P0.05,P0.01);预防性给予喘可治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感染小鼠的胸腺指数(P0.01),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肺组织中流感病毒病毒载量(P0.05);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明显减轻支气管、血管周围及肺泡间质等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管腔内红细胞渗出。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HIV/AIDS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8例HIV/AIDS患者在服用西药抗病毒药物双汰芝(AZT 3TC)、奈韦拉平(NVP)的同时给予中药扶正排毒胶囊,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并检测T细胞亚群、病毒载量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血液尿素氮(BUN)和体质量。[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疗前明显下降(P<0.05),CD4计数有一定的升高(P>0.05),病毒载量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至正常范围;体质量保持稳定(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抑制HIV的复制,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良姜素对氢醌诱导的白癜风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莉  霍仕霞  彭晓明  赵萍萍  何燕  闫明 《中草药》2014,45(16):2358-2363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高良姜素对氢醌诱导白癜风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2.5%氢醌涂抹小鼠背部剃毛后的区域以诱导白癜风动物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酪氨酸酶(TYR)、丙二醛(MDA)水平及胆碱酯酶(CHE)活性,分别采用HE染色法、多巴特殊染色法、Lillie染色法观察不同质量分数高良姜素对小鼠皮肤含黑色素毛囊数、基底层黑素细胞数和含黑素细胞表皮细胞数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TYR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背部毛发颜色明显较对照组小鼠白,2.5%氢醌诱导后,模型小鼠含黑色素的毛囊数、基底层黑素细胞和含黑素颗粒表皮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低。经过高良姜素治疗后,小鼠背部毛发颜色由白变黑;与模型组相比,高良姜素治疗组的小鼠皮肤含黑色素毛囊数量明显上升(P<0.01);4.250 mg/kg 90%高良姜素组基底层黑素细胞数和含黑素颗粒表皮细胞数显著上升(P<0.05、0.01),皮肤TYR蛋白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0.425、4.250 mg/kg 90%高良姜素能够显著升高小鼠血清TYR水平,降低MDA水平及CHE活性(P<0.05、0.01);4.250、42.500 mg/kg 99%高良姜素显著提高基底层黑素细胞数(P<0.01);4.250 mg/kg99%高良姜素能够显著提高含黑素颗粒表皮细胞数(P<0.05),降低血清CHE活性(P<0.01)。99%高良姜素3个剂量均能够升高血清TYR水平(P<0.05、0.01),0.425、4.250 mg/kg 99%高良姜素降低血清MDA水平(P<0.01)。结论不同质量分数的高良姜素均能够改善氢醌诱导的小鼠白癜风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TYR活性,降低机体的MDA和CHE水平,但二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疲劳与生活质量状况的相关性。[方法]从北京、河南和辽宁的3家医院收集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运用疲劳量表(FS-14)、疲劳自评量表(FSAS)和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受试者的疲劳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疲劳和生活质量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受试者的FSAS各因子分别与SF-36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有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FS-14中的3个因子分别与SF-36中的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有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疲劳状况可导致其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