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启勇教授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机总属痰热壅肺、腑气不通,临床上常用宣白承气汤加减以清肺定喘、泻热通腑,此种"脏腑合治"的诊治思路,颇具特色,亦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媚瑜  熊旭东 《光明中医》2016,(11):1635-16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将通腑法运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疗效明显。作者查阅文献,从理论基础、临床运用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此理论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吴红玲 《国医论坛》2012,27(3):17-18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泻热通腑、涤痰通腑、润下通腑和益气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指导,肺肠表里相关疾病的证候特征。方法: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肠系疾病临床文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其症状、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肺系疾病和肠系疾病,在症状上,往往是肺系与肠系症状并见。肺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痰热壅肺,肠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肺气亏虚,病位因素涉及最多的脏腑都是肺和肠。在病性因素中,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病理因素是痰和热,肠系疾病最常见的因素是气虚。结论:肺肠表里相关疾病,证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之处。肺与大肠的关系实质就是表和里、脏和腑的关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是其在治疗上相互为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付琳 《光明中医》2023,(3):549-551
脏腑表里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通过医案举例,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强调该理论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得出应用此理论在辨证论治肺系、肠系相关疾病时,脏腑同治较脏病治脏、腑病治腑收效更佳。总之,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临床疾病治疗肺系、肠系疾病扩宽了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腑调肺法在肺系病急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系病急重症是临床呼吸科的一个大难题,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肺病患者的生命。文章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认为通腑调肺法能通过"通腑以调肺"的作用达到保肺护肺的效果,并依据中西医学基础理论、通腑调肺法的临床应用、单味中药大黄临床研究这3个方面,初步探讨通腑调肺法的应用,期为临床肺病急重症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单海军 《新中医》2011,(6):144-14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表里学说的重组成部分之一,临床指导意义广泛。肺主气,司呼吸。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的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这种生理上的密切联系,是二者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气不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干燥秘结。笔者在儿科临床中运用此理论为指导,灵活应用宣肺通腑或通腑泻肺之法,对小儿肺系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进而在疾病方面也相互影响。对于肺系或肠系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多采用肺肠同治之法。同时,受到《伤寒论》中诸承气汤的启发,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出诸多承气汤类方。其中尤以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载宣白承气汤为首,是肺肠脏腑合治的代表方。凡证属痰热蕴肺、腑气不通者,均可用本方或其加减方,使腑气得通,肺气得以宣降,达肺肠合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6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肺通腑汤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症状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通腑汤能够改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肺与大肠相表里,近年来通腑法在肺系疾病的运用中较为常见,而且疗效显著。凡肺系疾病见腑气不通之象,均可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通腑之剂,使腑气通畅,则肺脏失常之气机得以调顺,从而有利于肺系疾病的向愈。  相似文献   

1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探讨了在泄泻的病理过程中肺脏对于大肠腑的影响,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辨证思路,总结清源洁流治湿泄、逆流挽舟洽风泄、宣肺化痰治痰泄、清肺润燥洽热泄、温肺补气治虚泄等治疗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通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A组及治疗B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A组采用阿奇霉素单程疗法联合豁痰通络方内服,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玄明粉敷胸膏外敷。观察3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以评价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通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发热改善情况: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治疗7 d后喘促改善情况: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0 d后咳嗽改善情况:治疗A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治疗20 d后痰壅改善情况: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3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比较,治疗A组优于对照组,治疗B组优于对照组、治疗A组(P 0.05)。结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通肺络联合通腑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发热、咳嗽、痰壅及喘促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万圆圆  蒋新荣 《光明中医》2010,25(1):99-100
本文通过对"肺合大肠"和小儿"纯阳之体"生理病理的描述,意在说明小儿感邪后邪气易趋热化,利用"肺合大肠"的关系,通腑撤热、通腑泄痰以及肠道用药而达到治疗肺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展开研究,将其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肺通腑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8%,明显高于对照组80. 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炎性因子、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 0. 05)。结论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客观性及"通腑护脏疗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机理探讨.着重指出,人工致直肠狭窄后模型鼠所出现的反应性脏腑损害,尤其是超微结构改变,大承气汤对上述肺损害有明显促修复作用.文章同时指出肺充血、水肿、出血以及肺泡壁Ⅰ、Ⅱ型上皮细胞的肿胀变性等是构成肺失肃降的病理学基础之一,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深入研究必将能开拓出"通腑护脏疗法"辨治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腑平喘"源自"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应用广泛,肺系疾病伴见腑实不通均可使用,为治标之法,须中病即止,切不可贪功滥用。哮喘为本虚标实之症,肺脾气虚为本,宿痰内伏为标,胃与大肠气血升降失常是关键。宿痰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遇诱因刺激,阻塞气道,肺气不利而成哮喘。痰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产物,责之肺、脾、肾三脏,大肠功能异常亦是宿痰重要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中医肺脏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指的是呼吸系统及相关神经系统,亦与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关联。支气管哮喘与胃肠激素相关性研究提示,哮喘患者部分兴奋性胃肠激素如GAS等含量均降低,部分抑制性激胃肠激素如CGRP的含量升高,是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造成大便不畅等。"通腑平喘"常用于哮喘出现大便干结难行等大肠通降失和,或阳明热结,腑气不通;临床不仅适用于哮喘,其他肺系疾病见到腑实内结,无禁忌症均可使用,以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常用承气汤、大柴胡汤、附子泻心汤。须注意立足整体辨证,分清主次;宜"通"而非"攻"不可滥用攻下;中病即止。通腑平喘为肺肠同治代表,取类比象,治疗肠系疾病时也应注意肺气宣肃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运用整体观有助于提高疗效。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皆以通降为顺。肠腑壅实,腑气不利,阳明浊气上犯于肺,肺失宣发肃降,可导致肺功能损害。以通里攻下、开宣肺气法治疗肺肠同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雪峰 《光明中医》2009,24(5):847-848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以此立论分别采用脏腑同治和脏病脏治原则组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郁肺证72例,进行组间疗效对照,结果脏腑同治组无论从总有效率还是肺功能改善程度上都明显优于脏病脏治组,提示充分应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辨证施治在提升临床疗效方面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20.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理论研究、治法等方面对该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