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惠芬  何昱  张宇燕  杨洁红  舒明春  万海同 《中草药》2016,47(19):3463-3468
目的 探讨黄芪川芎有效部位配伍给药后川芎嗪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同时ig给予黄芪川芎有效部位配伍组方(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川芎总生物碱、川芎总有机酸各100 mg/kg),给药后0.083、0.25、0.5、0.75、1.0、1.5、2.0、3.0、4.0、6.0 h各时间点眼眶静脉丛取血0.5 m L。RP-HPLC测定血浆中川芎嗪的浓度,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DAS 3.2.6软件拟合PK-PD结合模型,并计算药动学与药效学参数。结果 大鼠血浆中LDH活性效应值与川芎嗪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以效应室联结的Emax模型较优。结论 成功建立了黄芪川芎有效部位配伍给药后川芎嗪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PK-PD结合模型,可推广应用于预测其他中药配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PK-PD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总量统计矩法研究中药复方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的不同配伍对主要活性成分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养阴通脑颗粒中的主要有效部位和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的量作为配伍的质量控制标准,按正交试验法设计复方主要有效部位的配伍实验,在不同时间点上检测川芎嗪和葛根素的血药浓度,分别计算川芎嗪和葛根素在各配伍条件下的零阶矩和平均滞留时间,再计算葛根素和川芎嗪的总量零阶矩和总量平均滞留时间.应用正交分析法分析配伍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黄酮对葛根素和川芎嗪的总量零阶矩影响最大,生物碱对葛根素和川芎嗪的总量平均滞留时间影响最大,皂昔对2个总量统计矩参数的影响都很小,而挥发油对2个总量统计矩参数的影响都较大,提示挥发油可能促进葛根素和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结论:总量统计矩参数可用于指导中药复方的配伍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荣兵  周惠芬  张宇燕  杨洁红  万海同 《中草药》2015,46(18):2759-2763
目的研究葛根素、阿魏酸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单用以及合用后的药动学差异,分析2种成分相互影响情况。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葛根素组(50 mg/kg)、阿魏酸组(50 mg/kg)以及葛根素与阿魏酸合用组(50 mg/kg+50mg/kg),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后,尾iv给药,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测定血浆中葛根素、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应用DAS 3.2.6软件以及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分析处理。结果依据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参数,葛根素单用组、阿魏酸单用组与葛根素与阿魏酸合用组比较,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消除半衰期(t1/2)、达峰浓度(Cmax)、一阶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MC)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葛根素组比较,合用组的葛根素血浆清除率(CL)、平均滞留时间(MRT)差异显著(P0.05);与阿魏酸组比较,合用组的阿魏酸MRT明显延长(P0.05)。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葛根素与阿魏酸合用能明显延长各自在血液中的MRT,呈现了药物相互作用后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芪甲苷(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4种主要有效成分ASTⅣ、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_1(Rb_1)、三七皂苷R1(R1)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探讨二者协同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病理形态学指标综合评价ASTⅣ和PNS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ASTⅣ,Rg1,Rb_1,R1的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ASTⅣ和PNS配伍后主要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变化。结果发现ASTⅣ,PNS单用及其配伍可以缩小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行为学评分,改善脑缺血后病理形态变化,ASTⅣ和PNS配伍的效应强于二者单用。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ASTⅣ和PNS配伍后,ASTⅣ,Rg1,Rb_1,R1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平均驻留时间MRT0-t延长,达峰浓度(Cmax)显著增加,表观分布容积(Vz/F)减少,且体内清除速率显著减慢。表明ASTⅣ和PNS配伍具有协同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且二者配伍可使主要有效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改变,提示其机制可能是ASTⅣ和PNS配伍后,可在脑缺血状态下延长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使生物利用度增加,达到增强药效、延长药效、发挥协同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功能行为及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研究川芎嗪和葛根素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加葛组(川芎嗪50 mg.kg-1和葛根素50 mg.kg-1)、尼莫地平组(0.5 mg.kg-1),于再灌0,6 h ip。用药后,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大脑皮质脑组织形态学结构发生改变及神经元损害等改变。川芎嗪与葛根素配伍不仅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病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川芎嗪和葛根素配伍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药效学-药动学(PK-PD)结合模型探索银杏总内酯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后分别以鼻腔、ig和尾iv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于给药后0.25、0.33、0.5、0.75、1.0、1.25、1.5、2.0、4.0、6.0、9.0、12.0 h眼眶取血,利用LC-MS测定血浆中银杏内酯B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量,绘制时-效曲线;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拟合PK-PD结合模型。结果给药组大鼠体内中银杏内酯B的消除半衰期(t_(1/2))均较小,鼻腔给药组大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ig组和尾iv组。结论银杏内酯B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有良好的保护和缓解作用,鼻腔给药方式较iv和ig方式更具有药动学优势,可以为研发银杏内酯B的鼻腔给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20,(7)
目的基于液相蛋白芯片的多药效评价方法,筛选出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栀子苷、川芎嗪和葛根素的最佳配伍。方法本实验以栀子苷、川芎嗪和葛根素为因素,以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过度炎症反应的多种因子抑制作用为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筛选出最佳抗炎配伍组合,并检测最佳配伍组体外抗血凝和体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栀子苷、川芎嗪和葛根素的抗炎最佳配伍比为1∶4∶3。与模型组相比,最佳配伍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症状评分提高,平均凝血酶原时间和平均凝血酶时间延长(P0.05,P0.01)。结论栀子苷、川芎嗪和葛根素的合理配伍能减轻炎症级联反应,促进脑部血流恢复,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葛根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葛根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的变化并作比较。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反相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葛根黄酮及其葛根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葛根黄酮及葛根素动力学均呈一室开放模型。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葛根黄酮的t1/2分别为(34.3±11.8)和(43.7±24.1)min;葛根素的t1/2分别为(11.6±1.2)和(15.8±2.1)min。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葛根素血药浓度高于正常大鼠,t1/2明显延长,表明病理状态下,机体内药物代谢速率降低。葛根素及3种未定性成分A,B,C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消长变化基本一致,提示葛根素可以作为代表反映葛根黄酮中结构相似的多种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6)
目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等)在正常大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模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的含有量,用药代动力学软件DAS 2.0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产生蓄积,对异嗪皮啶的消除发生改变,对刺五加苷E无影响。结论初步推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发生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相妍笑  刘沙  魏春敏  魏欣冰  郭瑞臣  张岫美 《中草药》2012,43(11):2247-2249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 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 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 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周惠芬  何昱  艾进超  虞立  杨洁红  张宇燕  赵涛  万海同 《中草药》2016,47(20):3656-3661
目的应用总量统计矩法研究丹红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正交配伍对总量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研究复方内在配伍规律。方法以改良的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L_9(3~4)组成丹红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HYSA)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大鼠尾静脉iv给药,进行药动学研究。用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法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进一步运用总量统计矩法计算总量药动学参数。应用正交分析法评价配伍对总量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丹红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HYSA正交配伍对总量统计矩各参数影响不一,总量零阶矩AUC_t以丹参素水平的影响最大,且影响显著(P0.05),最优组合为A_3B_3C_2D_1;总量一阶矩MRT_t以HYSA水平影响最大,最优组合为A_1B_3C_1D_1。结论总量统计矩可整合丹参素、原儿茶酸、香草酸、丹酚酸B、HYSA的药动学参数,表达各组方的整体药动学行为,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法进行研究,可为中药复方内在配伍规律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钊  钟菊迎  高尔宁  杨鸿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4068-4074
以3种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抗炎活性为研究对象,基于液相蛋白芯片的高通量同步23种炎症因子检测技术,采用均匀设计结合综合权重法,按照均匀试验设计-药效试验-数学建模及模型验证-综合权重法药效评价程序,进行了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3种中药有效组分不同配伍剂量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该实验采用均匀设计表U9(93)进行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3种有效组分剂量配伍设计;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3组分不同配伍组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达的2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应用中药组分优化软件,采用改进最小角回归算法分析配伍3组分浓度和细胞因子抑制率间的量效关系,得到回归方程;结合综合权重法,获得甘草酸-川芎嗪-葛根素3种有效组分最优综合药效的最佳剂量组合为25:2:13,并对优化配伍进行实验验证;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趋势一致,说明该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该实验的预测非常准确。实验结果体现了甘草酸、川芎嗪和葛根素配伍多靶点、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疗效的优势和特点,获得了具有较强抗炎活性的中药组分配伍,为后续药物开发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配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葛(川芎嗪50 mg.kg-1+葛根素50 mg.kg-1)组、尼莫地平(0.5 mg.kg-1)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法制备脑缺血损伤动物模型,于再灌注0时、6时分组ip 1次。再灌注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NGF的水平。结果:模型组脑组织NGF含量较假手术组减少;川+葛组较模型组NGF含量增高,神经功能测定也有一定的提高。结论:川芎嗪与葛根素配伍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杨桃根总提取物(YTG)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用负荷小剂量的STZ ip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YTG高、中、低剂量组(0.6,0.3,0.15 g·kg-1·d-1),另设正常组,每组8只,ig给药4周,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体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并进行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TG,LDLC,TC,CK,AST,CK-MB,LDH,HBDH,MDA含量明显升高,体重明显降低,T-SOD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YTG治疗组FBG,TG,LDLC,TC,CK,AST,CK-MB,LDH,HBDH,MDA含量降低,体重明显升高,T-SOD的活性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肥大变形,细胞核深染,间质纤维化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肌细胞肥大变形有所改善,间质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YTG可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功能的损害,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为该组方的作用机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获得药时曲线;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2种药效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获得时效曲线。采用Win Nonlin 6.4软件中的房室模型法对2种代表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乙素和芍药苷的PK-PD结合模型。结果:当分别以SOD,LDH为药效指标时,得灯盏乙素的PK-PD模型分别为E=21.08+5.49Ce/(Ce+7 368.24),E=211.98-89.13Ce/(Ce+2 013.2),芍药苷的PK-PD模型分别为E=20.02+1.58Ce/(Ce+0.02),E=216.83-37.31Ce/(Ce+0.04),式中E为效应值,Ce为药物在效应室中的质量浓度。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乙素、芍药苷的质量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乙素和芍药苷可通过提高SOD浓度和降低LDH浓度来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达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