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厚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厚藤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atataosideⅡ(1)、batatosideⅢ(2)、stoloniferinⅩ(3)、stoloniferinⅨ(4)、3-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5)、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6)、3,7,4'-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异鼠李素(2)、咖啡酸(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山柰酚(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6)-O-α-L-鼠李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4’,5-dihydroxy-7-methoxyflavone,2)、熊果醇(uvaol,3)、3,5-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3,5-dihydroxy-7,3’,4'-trimethoxyflavone,4)、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5-hydroxy-4’,7-dimethoxy-6一methylflavone,5)、槲皮素(quercetin,6)、芦丁(rutin,7)、阿魏酸(femlicacid,8)。结论: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蒙药菟儿丝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通过运用各种波谱法和标准品对照法鉴定分离所的化合物。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1),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金丝桃苷(5),山柰酚(6),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木犀草素(8),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化合物1、2、3、7、9和10为首次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黑边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黑边假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Rp-18反相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 7, 8-三甲氧基酮(1)、1,8-二羟基-3, 5-二甲氧基酮(2)、木犀草素(3)、β-胡萝卜苷(4)、海波拉亭(5)、1-羟基-3,5, 8-三甲氧基酮(6)、熊果酸(7)、雏菊叶龙胆(8)、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 1~3、5~7、9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杨蒙  陈重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3):253-256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干燥宿萼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11-三甲基-3-羟基-1,6(E),10-十二碳三烯-8-O-β-D-葡萄糖苷(1)、3',5-二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2)、山柰酚-3-O-β-D-槐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6)、银杏内酯A(7)、银杏内酯B(8)、3,7,4'-三甲氧基杨梅黄酮(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酸浆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壮药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RP-C18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斜叶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斜叶黄檀素A(1a)、斜叶黄檀素B(1b)、2’-甲氧基-4’-羟基-α,β-二氢查耳酮(2)、3,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8-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4)、黑黄檀素(5)、黄檀素(6)、6-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赝靛黄素(8)、8-O-methylretusin(9)、二氢芒柄花黄素(10)、2’-甲氧基-4’-羟基查耳酮(11)、5,7,3’-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2)。结论 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异黄烷对映异构体,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斜叶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a+1b)、3~4、6~7、9~12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相当。  相似文献   

8.
穿心莲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地上部分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从穿心莲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手段,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3),2′-甲氧基黄芩新素(4),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5),5,4′-二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6),二氢黄芩新素(7),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8),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9),andrographidine C(10),5,7,4′-三羟基黄酮(11),5,7,3′,4′-四羟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材黄芩根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黄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根茎的氯仿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甲酸(2),千层纸素-A(3),汉黄芩素(4),黄芩素(5),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6),黄芩黄酮-Ⅱ(7),6,7,8-三甲氧基-5,2′-二羟基黄酮(8),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9),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9)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念珠根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19个黄酮单体,分别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汉黄芩素(3),千层纸素A(4),6-甲氧基柚皮素(5),5,7,4'-三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6),5,7,8-三甲氧基黄酮(7),3,5,6,7-四甲氧基黄酮(8),7-羟基-4',5,6,8-四甲氧基黄酮(9),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10),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1),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2),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3),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14),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16),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7),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8),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念珠根黄芩中发现,化合物6,8,9,12,19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ilicagel、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杉酚(1)、浙贝素(2)、消旋丁香脂素(3)、齐墩果烷(4)、1,4-苯二酚(5)、2,5-二羟基苯乙酸乙酯(6)、对羟基苯乙酰胺(7)、槲皮素(8)及金丝桃苷(9)。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当归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抗凝血以及抗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鉴定其结构;采用凝血酶时间法测试化合物的抗凝血活性,采用连续二倍稀释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当归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24-二甲基-9,19-环羊毛甾烷-3β-醇(1),β-谷甾醇(2),2,3,6-三甲基苯甲酸(3),尿嘧啶(4),胡萝卜苷(5),金丝桃苷(6),尿囊素(7),甘露醇(8),1S-(4’-羟苯基)-1,2-乙二醇(9),咖啡酸(10),绿原酸(11),蔗糖(12),D-葡萄糖(13)。化合物3,4,6,7,9,10和11能显著延长凝血酶时间。化合物1,4,6,7和9显著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结论:化合物1,3,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3,4,6,7,9-11为当归地上部分重要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骆驼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Bge.)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运用萃取、结晶及各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骆驼蒿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O-amino-N-formylbenzyamine(1),butyl 1H-imidazole-4-carboxylate(2),liriodendrin(3),trans-Ferulic acidβ-D-glucopy-ranoside(4),(6S,7E,9R)-6,9-di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orroseoside)(5),(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3-6首次从骆驼蓬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全草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对鱼腥草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sterculin A(3),stigmast-4-ene-3β,6β-diol(4),stigmast-4-en-6β-ol-3-one(5),stigmasterol(6),3,5-didecanoyl-4-nonyl-1,4-dihydropyridine(7),十七烷酸(8),二十三烷酸(9)。结论:化合物1-5和8,9均为首次从三白草科植物中分得的成分,化合物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草豆蔻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豆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草豆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 经鉴定分别为:1, 7-双苯-5-羟基-4, 6-庚烯-3-酮 (trans, trans-1, 7-diphenyl-5-hydroxy-4, 6-hepten-3-one, 1), 乔松素 (pinocembrin, 2), 山姜素 (alpinetin, 3), 7, 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 (4), 蜡菊亭(helichrysetin, 5), 2′, 4′-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尔酮 (uvangoletin, 6), (1E, 4Z)-5-hydroxy-1-phenylhexa-1, 4-dien-3-one (7), katsumadain B(8), 羊踯躅素I(rhodomollein I, 9)和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10)。结论:化合物7为一个新天然产物, 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海南狗牙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光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鉴定为:8-羟基-6-甲氧基-3-正戊基异香豆素(1),环阿尔廷醇(2),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3),钝叶甾醇(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11-氧代-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β-香树脂醇乙酸酯(8),豆甾醇(9),[24S]-豆甾-4+烯-3-酮(10)。结论:化合物1,4,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和4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牡丹籽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籽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benzoic acid,1)、白芍苷R1(albiflorin R1,2)、6'-O-β-D-葡萄糖芍药内酯苷(6'-O-β-D-glucopyranosylalbiflorin,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氧化芍药苷(oxy paeoniflorin,5)、咖啡酸(caffic acid,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芍药苷(paeoniflorin,8)、蔗糖(sucrose,9)、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11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牡丹籽粕中发现,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的种子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一种葡萄糖的2位与单萜苷元的8位以缩酮键相连的单萜苷类化合物,系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乳香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超临界萃取乳香有效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分离乳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化合物3、4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鉴定为西松烯A(1),verticilla-4(20),7,11-triene(2),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3),3-羰基-甘遂烷名,24-二烯.21-酸(4),花生酸(5),棕榈酸(6),硬脂酸(7),1,2-二羟基十九酮-3(8),单棕桐酸甘油酯(9)。结论: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lgel-7402细胞有抑制增值作用,化合物4对MCF.7,SMMC.7721,K562Hela细胞右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广东紫珠的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5个黄酮: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7,3’trimethoxyflavone,1)、鼠李秦素(rhamnatin,2)、华良姜素(kumatakenin,3)、岳桦素(ermanine,4)、velutin(5);3个三萜: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熊果酸(ursolic acid,7)、白桦酸(betulinic acid,8);3个酚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acid?10)、异香草酸(isovanilli cacid,11);2个甾醇:胡萝卜孝(daucoster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5、8和儿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广东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沙煲暗罗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沙煲暗罗根中得到10个化合物:5,7-二羟基-8-甲酰基-6-甲基黄烷酮(1),demethoxymatteucinol(2),5,7-二羟基-6-甲基-8-甲酰基黄酮(3),5,7-二羟基-6-甲酰基-8-甲基黄酮(4),MarcanineA(5),suberosol(6),β-谷甾醇(7),香草醛(8),肉桂酸(9),烟酸(10)。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人肿瘤细胞SPC-A-1和SGC-7901显示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