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五味子生品、炮制品和不同部位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差别,探讨五味子炮制机理。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通过外标法对五味子生品、果皮、种子及清炒、酒制、醋制五味子的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约为生品的两倍,而果皮中含量极少。五味子生品及清炒、酒制、醋制等炮制品的木脂素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炮制的初步研究(第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味子炮制前后有机酸、挥发油、木脂素三类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测定对比。结果表明:生五味子经炒制后酸性成分和挥发油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失,酒制、醋制后挥发油亦略有减少,而各炮制品种子中总木脂素含量则均比生品偏高。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21,(10)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延胡索醋制前后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生、醋延胡索潜在特征差异性成分,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特征差异性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预测生、醋延胡索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鉴定出生、醋延胡索主要特征差异性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特征差异性成分与延胡索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结论确定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可作为生、醋延胡索潜在质量标志物,对延胡索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醋制过程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考察醋五味子炮制过程中蒸制及烘制时间对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完善醋五味子的炮制工艺参数。方法:采用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7 min,50%A;17~25 min,50%~55%A;25~30 min,55%~75%A;30~55 min,75%A;55~65 min,75%~50%A),检测波长254 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蒸制和烘干时间对醋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蒸制及烘制时间对醋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具有一定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加20%米醋闷润1.5 h,蒸制3 h,于50℃烘制11 h;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24%,0.151%,0.085%,0.125%,0.185%,0.046%。结论:五味子醋制后6种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发生了一定变化,除五味子酯甲含量略有上升外,其他5种成分含量均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五味子蒸制后不宜久烘。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醋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五味子醋制前后饮片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醋制前后饮片中木脂素及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醋制后五味子饮片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有机酸类成分明显增加,二者比例由1∶16(生品)变为1∶21(醋品).结论:五味子醋制后主要药理作用的改变不仅与木脂素或有机酸成分含量的增减有关,更重要的是2类成分的量比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于揭示五味子醋制原理和物质基础与药理改变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殷放宙  陆兔林  蔡宝昌 《中草药》2006,37(9):1341-1344
目的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木脂素的差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的差别。结果从薄层色谱上看,生五味子、醋五味子及酒五味子无明显的差别,而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均以酒五味子中的量稍高。结论五味子经过炮制后,能增加其中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属于木脂素类衍生物,其中生物活性研究较多的是对肝脏有作用的成分,如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维肝福泰片系由五味子、人参、树香多糖、乌鸡浸膏经加工而成的复方片剂,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等作用,主要用于慢性乙型  相似文献   

8.
邓翀  郑洁  姜祎  宋小妹 《中成药》2015,37(1):145-149
目的考察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在大鼠肝脏代谢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分别灌服醋蒸和未醋蒸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肝脏组织中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采用DAS 2.0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它们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和峰浓度比。结果和未醋蒸南五味子生品组比较,醋蒸南五味子的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达峰时间较晚,半衰期延长,在肝脏的平均滞留时间明显延长,Ka变小;另外,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相对摄取率和峰浓度比均大于1。结论醋蒸过程延长南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在肝脏的滞留时间与南五味子"醋制入肝"的中药炮制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9,(5)
目的比较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醋蒸前后颜色及8种木脂素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五味子饮片的颜色参数,利用HPLC法建立五味子饮片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整体成分的差异性分析,同时测定8种代表性木脂素类成分的含有量。结果经醋蒸后,五味子由红色转变为黑色;将20个样品指纹图谱中的232个匹配色谱峰峰面积组成的矩阵进行PCA分析,生五味子与醋五味子可分别实现较好的聚类;测得的8种木脂素成分炮制前总含有量为0.98%~1.29%,炮制后木脂素总含有量为1.05%~1.36%。炮制前后木脂素类成分的组成及含有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北五味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五味子生品与炮制品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差别,探讨五味子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品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戈米辛N,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的含量.结果: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9.6%,98.7%,99.7%,97.0%,97.7%,RSD分别为2.8%,3.0%,2.5%,2.9%,1.8%,2.0%.与生品相比,炮制品中五味子醇乙有提高或降低外,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酒浸法的炮制品中总木脂素含量最高.结论:五味子经炮制后,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酒浸法应是五味子的最佳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快速气相电子鼻对3种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SCF)饮片进行气味特征分析,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快速判别模型,拟解决生产流通及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品种混淆问题。方法 通过建立五味子饮片Heracles NEO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方法,对生五味子、醋五味子(vinegar-processed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VSCF)及蜜五味子(honey-processed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HSCF)气味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各成分峰双柱Kovats相对保留指数,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指认了各样品气味成分及潜在气味差异标志物,最终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快速判别模型。结果 建立了五味子饮片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条件并通过了方法学考察,通过对3种五味子饮片气味指纹图谱分析,指认了36个气味特征成分,结合热图分析发现,乙酸和2-甲基-2-丙烯酸己酯可能是醋五味子气味差异标志物;3-甲基十六烷和3-乙基十六烷可能是...  相似文献   

12.
秦妍  李天娇  包永睿  王帅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300-7305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建立五味子对照药材的特征图谱,将其与供试药材图谱进行比对来辨别药材的真伪,即“质”;采用“五味子甲素”作为内标物质对特征峰化学成分进行相对定量来区分药材的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五味子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7;规定了五味子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弥补目前五味子药材质量控制的不足,且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不仅完善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还能减轻中药企业经济负担,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苗明三  彭孟凡  刘保松  方晓艳  王坦 《中草药》2018,49(13):3074-3081
目的观察五味子粉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 7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康灵(0.810 g/kg)组和五味子粉高、中、低剂量(3.00、1.50、0.75 g/kg)组。小鼠颈背部sc 1.25 g/kg 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连续40 d,于第11天开始ig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30 d。于第39天进行小鼠行为学避暗实验;末次给药后2h,检测小鼠脑匀浆、肝匀浆及血浆中丙二醛(MDA)水平,全血中过氧化物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脑、肝脏、胸腺、脾脏的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五味子粉均可延长小鼠避暗潜伏期,减少小鼠明暗穿梭次数;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脑匀浆、肝匀浆及血浆中MDA水平,升高全血中CAT、SOD活性及GSH水平;不同程度升高小鼠脾脏、胸腺和脑指数,降低肝脏指数。结论五味子粉可显著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GC-MS技术分析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活体半叶枯斑法和MTT法分别研究了其抗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检测出58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3个,含量较多的有五味子素(13.974%),香芹蒎酮(8.064%),去氢香树烯(6.063%),缬草萜烯醇(5.416%),戈米辛A(4.732%)等,其中非木脂素成分含量为67.06%。抗TMV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A549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TMV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运用GC-MS方法对北五味子总木脂素中的低极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该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这为分析中药五味子总木脂素中非木脂素成分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检测方法,同时为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品质的化学和生物功能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对五味子及南五味子药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从Gen Bank中下载了五味子属10个近缘种和2个外类群的ITS2序列。利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拼接,采用MEGA 5.10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聚类树(NJ树),应用Blast法进行鉴定分析。获取所测样品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分析各样品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五味子、南五味子样品序列长度分别为231,225~227 bp,Blast鉴定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南五味子药材原植物为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五味子与南五味子药材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010 4~0.015 7)远大于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2 5)和南五味子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5 1)。在NJ树模型中,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南五味子样品被独聚为1支,皆表现出单系性,Bootstrap支持率较高,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结论:以ITS2序列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定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药材。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生熟异用”之补肾阳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慧  佟鑫  裴启洋  贾天柱 《中草药》2014,45(13):1889-1893
目的 比较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的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ig给予腺嘌呤方法制备肾阳虚模型,以桂附地黄丸为阳性对照,以小鼠体征,血清皮质醇、睾酮、肌酐(Cr)水平,精囊腺、睾丸的脏器指数,及睾丸、肾脏组织病理观察等为评价指标,比较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水煎液的补肾阳作用。结果 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对肾阳虚小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小鼠的激素水平,增加脏器指数,其中酒五味子作用最好,各剂量组以中剂量组作用最好。结论 炮制与剂量均会对五味子补肾阳作用产生影响,临床应用于治疗肾阳虚时应首选酒五味子,并注意五味子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确定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提供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并基于Q-Marker "五原则",对中药黄柏从化学成分有效性以及可测性等角度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方法利用现有文献对黄柏药材Q-Marker的来源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黄柏药材中的核心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对10批黄柏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确定黄柏药材中潜在的Q-Marker,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酚酸类为黄柏Q-Marker主要来源。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同时建立了 10批黄柏药材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8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药根碱、绿原酸、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结合网络药理学活性和成分可测性以及Q-Marker理念,初步预测黄柏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小檗碱可作为黄柏药材潜在的Q-Marker,最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一步验证了 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初步预测,同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数理统计的黄柏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黄柏药材的Q-Marker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UPLC-Q-TOF/MS的五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并鉴定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差异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味子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3个为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共识别14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结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种子(种仁和种皮)中,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is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称为"北五味子",后者称为"南五味子"。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使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且应用于多种成方制剂。早在明代南北五味子的疗效差异已被众多医家认识,自2000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并建立了各自的质量控制标准,直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其不断完善,南、北五味子形态、产地不同,成分各有差异,功能主治各有侧重,但目前临床使用存在南北五味子混用之现象。所以为了区分南北五味子,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地将五味子应用于现代临床的治疗,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南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搜集、检索、归纳、总结,从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其中北五味子挥发油成分、总木脂素的含量、多糖疗效均大于南五味子),药理作用(以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主)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南、北五味子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南北五味子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根本上真正分开,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前后的抗焦虑药效变化及指标成分斯皮诺素、五味子醇甲在焦虑模型大鼠小肠中的吸收特性变化。方法 采用空瓶应激(empty bottle stress,EBS)和孤养结合束缚应激(restraint stress,RS)2种焦虑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酸枣仁-五味子配伍前后的抗焦虑药效;大鼠离体外翻肠囊实验和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结合HPLC法,测定配伍前后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和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在焦虑模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整个小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 行为学实验表明酸枣仁、五味子均能减少焦虑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二者配伍后焦虑样行为的减少更为显著。在外翻肠囊实验中,五味子醇甲的吸收量比斯皮诺素约高1个数量级;配伍后斯皮诺素的吸收量下降,而五味子醇甲吸收量明显增加,表现在十二指肠、空肠和总吸收量的增加,并且其在空肠和回肠中的稳定性增加。在肠灌流实验中,给药30 min内,斯皮诺素基本完全吸收,但在酸枣仁单用时可能出现外排,配伍后外排减弱;给药1 h内,五味子醇甲基本完全吸收,未表现外排;配伍后斯皮诺素和五味子醇甲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