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不同产地布渣叶的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x150 mm,1.6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进样量1μl.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技术,在负离子模式进行采集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技术对代谢轮廓及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聚类,并筛选布渣叶的差异化学成分.结果:安徽产地与其他产地布渣叶在化学成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定出13个黄酮类差异成分(3个原花青素类、5个黄酮碳苷类、5个黄酮醇氧苷类).结论:通过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产地布渣叶的差异化学成分,为布渣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为揭示生态环境对布渣叶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不同产地白术药材的共性与差异性成分,从化学成分角度为传统道地药材现代化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分析了7个产地的白术药材样品,根据一级质谱精确的质荷比与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特征,结合Mass Bank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技术对代谢轮廓及化学成分差异性聚类,并筛选出白术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浙江产地与其他产地白术在成分上有明显差异,主要差异成分为16个化合物,包括酪氨酸,甲基化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脱氢香橙烯及其同分异构等。结论:浙江产白术健脾作用优于其他产地,而燥性相对降低。酪氨酸与脱氢香橙烯可作为白术道地性评价的指标性成分,为白术药材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民族药用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的叶、枝和果实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对其果实开展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获得不同部位差异性成分。通过正相硅胶、凝胶(Sephedex LH-20)以及循环制备高效液相(RE-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桃金娘果实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PCA分析显示桃金娘叶中的成分单独成为一支,枝、果两部分合为一支(枝、果两部分存在重合),说明叶的化学成分同枝、果两部分存在较大差异,而枝和果两部分成分差异不大。利用OPLS-DA分析、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组成分析检索以及文献比对,从叶中鉴定出4个标识性化合物,分别为杨梅苷(1)、杨梅素-3-O-L-呋喃阿拉伯糖苷(2)、鸢尾苷(3)和3,3′-二去甲基-9-羰基-松脂醇(4);并从桃金娘果实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slinic acid(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7)、白藜芦醇(8)和白皮杉醇(9)。结论为桃金娘不同部位差异性成分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研究同种生物不同部位所具有不同药理活性的差异成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技术建立了罗汉果不同部位(果瓤、果皮、叶、茎)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C1s色谱柱(100 mn×2.1 mm,1.7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检测;所得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PCA结果显示,果瓤和果皮的成分类似,但与叶、茎部位存在显著差异;13种对分类贡献较大的特征化合物被筛选为“标志物”;利用TOF-MS精确分子质量、同位素匹配以及色谱保留规律,鉴定出其中5种罗汉果苷(果实标志物)和5种黄酮苷(叶、茎标志物).结论 为罗汉果不同部位的识别和化学成分的比较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并为其活性研究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生态环境对杜仲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LCQTOF 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杜仲中化学成分差异性进行研究。通过二级串联质谱分析,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并进行特征峰提取;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标准品比对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显示,3个不同产地杜仲样品间的化学组成得到有效区分;初步鉴定出23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14种共有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该结果为揭示生态环境对杜仲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规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UPLC/Q-TOF-MS建立北柴胡药材的指纹图谱,鉴定其主要色谱峰,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模式识别方法评价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以乙腈-0. 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处理软件Peak View 1. 2,代谢组学分析软件MarkerView 1. 2. 1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PCA。结果:在35 min内建立了北柴胡药材的UPLC/Q-TOF-MS指纹图谱,并结合PCA区分了不同产地的药材,筛选出8个差异较大的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O-乙酰基柴胡皂苷A,3″-O-乙酰基柴胡皂苷D和6″-O-乙酰基柴胡皂苷D。结论:UPLC/Q-TOF-MS可用于不同产地北柴胡指纹图谱的快速鉴别,IBM SPSS Statistics 21. 0和PCA能够较全面地区分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可用于评价该药材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黑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1mm×100 mm,1. 8μm),0. 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E),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结构鉴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叶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PCA结果显示该4种柴胡明显聚成3类,其中北柴胡和竹叶柴胡聚为一类,而藏柴胡、小叶黑柴胡与北柴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牛伟  瞿伟菁  曹群华  邓云霞  刘超  郭扬 《中成药》2005,27(4):456-458
目的:比较蒺藜全草和果实中主要甾体皂苷元成分,探索蒺藜中的确切指标成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C18柱和示差折光检测器,定量比较了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全草和果实中的主要甾体皂苷元成分.结果:全草与果实中的海可皂苷元含量相近而替告皂苷元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替告皂苷可能是蒺藜全草的主要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9.
蒺藜全草入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莉  王春雨  韩梅  杨利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63-2166
目的:比较蒺藜叶子、全草与入药部位果实之间含量的差异,探讨蒺藜全草入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了蒺藜生长的3种典型生境和6个产区采集样品,以蒺藜体内2类主要药用成分总皂苷和总黄酮物质为检测指标,测定了其在采收期内在根、茎、叶、果中的动态分布变化.结果:在采收期内3种生境、6个产区的蒺藜样品中的总黄酮和总皂苷类物质均主要分布在叶中,其含量分别为同期根、茎、果中含量的2.61倍以上.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蒺藜全草中2类有效物质的含量与果实中的没有差异,有些甚至显著的高于后者.结论:在采收和加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蒺藜叶子的采集、保存与利用.另外从含量上来讲,蒺藜是可以全草入药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快速分析香圆化学成分的方法。利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通过一级质谱精确质量数和高分辨二级碎片离子谱图库信息,参照标准品比对及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结构信息进行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产地香圆样品进行数据分析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经UPLC-Q-TOF/MS分析指认出29个成分;采自5个产地的25批香圆的PCA和OPLS-DA分析结果一致,样本群处于不同的空间聚落,可以较好地区分且被明显分成了5组,其中广西样品离散性较大,说明同一产地样品的内部差异性较大;安徽、四川、云南、浙江样品分布较为集中;进一步采用VIP值法进行分析,本实验筛选出VIP值>1的8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产地香圆差异性的主要化学标记物。所建立的香圆高分辨谱图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川麦冬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取新鲜川麦冬块根粗粉,分别采用50℃烘干干燥、80℃烘干干燥、-70℃冷冻干燥3种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应用HPLC-DAD-ELSD-MSn多检测器串联技术,筛选鉴定干燥过程中变化显著的高异黄酮类和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与新鲜麦冬药材的HPLC图相比,50℃烘干干燥最能保持药材固有化学成分;80℃烘干干燥、-70℃冷冻干燥方法则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结合HPLC-HRMSn数据,最终筛选了36个差异性成分,并鉴定了其中24个差异性成分(11个甾体皂苷和13个高异黄酮)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川麦冬中甾体皂苷和高异黄酮有明显影响;从成本、成分含量和实用性综合分析,50℃烘干干燥更有利于川麦冬药材中固有成分的保留,可以为川麦冬药材的产地干燥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聂春霞  何盼  郝艳艳  刘聪  倪艳  郝旭亮 《中草药》2019,50(10):2362-2370
目的探讨山楂炒制前后调脂作用的差异,筛选山楂调脂最优炮制品。方法采用高脂饲料法制备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应用1H-NMR测定大鼠血清代谢物,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给予大鼠净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后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比较各炮制品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山楂不同炮制品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其中净山楂降低血脂作用最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乳酸、丙酮酸、赖氨酸、肌酸、甘油脂、鸟氨酸、氧化三甲胺(TMAO)、α-酮异戊酸、O-乙酰糖蛋白、N-乙酰糖蛋白、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升高,而胆碱、丙酮、苏氨酸、鲨肌醇、谷氨酰胺、谷氨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甘油磷脂酰胆碱(GPC)、葡萄糖含量降低。给药后山楂各炮制组大鼠血清中内源性物质的代谢状态差异明显,与炒山楂、焦山楂组相比,净山楂组调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差异代谢物的数量和程度更接近对照组。结论山楂炮制后调脂作用存在差异,且以净山楂效果最优,可能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杰  吴艺舟  王芍  王静  马博  孙晓波 《中草药》2013,44(12):1593-1598
目的 研究不同醋制工艺对三棱中的总黄酮、总生物碱、有效Al3+3类药效物质基础提取率及提取比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从醋酸质量浓度、醋制比例、醋浸时间、炒制温度4个因素方面,比较不同醋制工艺条件下,醋三棱的80%甲醇浸膏提取率,总黄酮、总生物碱、有效Al3+提取率与提取比率的差异.结果 与三棱生药相比,使用少量乙酸的醋制工艺提高了醋三棱80%甲醇浸膏提取率,醋炒可以有效提高醋三棱的总黄酮、总生物碱与有效Al3+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总黄酮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受炒制温度影响显著,而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则受醋酸质量浓度的影响显著.含大量乙酸的醋制工艺可明显降低醋三棱80%甲醇浸膏提取率,但可提高80%甲醇浸膏中总生物碱与有效Al3+的提取比率.结论 醋制工艺对醋三棱中不同药效物质群的提取率与提取比率有显著影响,将三棱应用于不同适应症时,适宜对症适当改变醋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陈俊可  曾锐 《中草药》2018,49(10):2328-2335
目的分析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icaulis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运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液质联用(UPLC-ESI-HRMSn)技术对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采集,所得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处理,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差异指标成分通过精准的一级质谱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同对照品图谱和软件数据库搜索以及相关文献报道成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共鉴定36个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12个、黄酮类11个、三萜类4个、酯类2个、木脂素类1个、其他类6个,其中4个成分首次在该植物中报道,通过OPLS-DA,筛选出根与地上部分间16个差异性较大的化学成分。结论粗茎秦艽环烯醚萜类差异成分主要分布于根部,而黄酮类和三萜类差异成分则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分(花和茎叶),为粗茎秦艽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燕  李爱暖  王玥  李燕芳  曾锐 《中草药》2018,49(4):819-825
目的通过化学成分测定,评价远红外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阴干、烘干、"发汗"干燥对粗茎秦艽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ESI-HRMS~n测定秦艽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和4个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山柰酚)质量分数。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样品的品质,确定最佳干燥方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样品的獐牙菜苦苷差异不显著,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和山柰酚差异明显。其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在冷冻干燥中保留最佳;4个黄酮类成分在"发汗"干燥中保留最佳。各成分在阴干样品中质量分数最低。聚类分析及TOPSIS分析表明"发汗"干燥具有与冷冻干燥相似的品质,且品质最好,其次是烘干干燥和远红外干燥,阴干干燥的样品品质最差。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秦艽药材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研究表明《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秦艽"发汗"的干燥方法具有科学性。但传统"发汗"过程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干燥效率,进一步研究方向应关注"发汗"干燥结合现代干燥技术如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以保证秦艽药材稳定品质的基础上缩短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中药饮片图像中颜色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构建与尺度和旋转无关的颜色匹配模板,建立中药饮片的颜色表征及图像识别方法。方法:选取根茎类、花、种子和果实类中药饮片共20种,每种样品各选取相应的2个观察面摄取图像,经图像分割,RGB颜色模型转换为L~*a~*b~*等图像处理过程,提取各观察面的图像前景的颜色参数。2个观察面的颜色向量按降序排序,插值缩放至一定尺度,按1∶1的权重构造综合颜色向量。对于具有向心分布的观察面(如横切面)图像,采用腐蚀操作由外至内逐圈提取各环带的颜色分量,并进行排序、缩放操作。以综合颜色向量作初始模板进行训练,计算各样本与模板的相关系数,结合t检验对阳性样本进行区间估计,以总识别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优模板尺度、环带宽度和训练量。结果:不同种类饮片训练后的综合颜色模板的可视化结果易于目视辨别;测试260个饮片样本,由a~*,b~*2个颜色分量构建的综合颜色模板的识别性能优于L~*,a~*,b~*3个分量的模板,其总识别率为95. 8%(249个/200个)。结论:整合中药饮片2个不同观察面的图像颜色特征以构建综合颜色特征向量,对于相同药用部位的样品和不同药用部位的样品均可获得较好的识别分类结果;该方法对样品的形状、取样部位及颜色的随机变化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LC-LTQ-Orbitrap MS~n对浙贝母花、花蕾、茎、叶以及鳞茎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进行鉴定。生物碱鉴定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10 mmol·L~(-1)甲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离子质谱检测模式;黄酮鉴定采用Agilent-Zorbax SB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0.2%乙酸-乙腈为流动相,负离子质谱检测模式。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质量数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从浙贝母植株各部位中鉴定37个生物碱,主要包括7个生物碱(浙贝宁苷、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去氢鄂贝啶碱或浙贝丙素、鄂贝啶碱或蒲贝素A、贝母辛氮氧化物)及同分异构体;同时鉴定了16个黄酮类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及其苷。上述结果表明,浙贝母植株地上各部位与鳞茎所含的生物碱种类大致相同,且含有鳞茎中未检测到的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和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7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2)、5-甲氧基-愈创木基丙三醇(3)、(-)-(7R,8R)-苏式-愈创木基丙三醇(4)、3,4′-dihydroxypropiophenone(5)、二氢阿魏酸(6)、对羟基苯甲酸(7)、indole-3-carbaldehyde(8)、原儿茶酸甲酯(9)、原儿茶醛(10)、丁香酸(11)、2-guaiacylpropane-1,3-diol(12)、(2R*,3R*,4S*)-2,3-二脲基-4-羟基四氢呋喃(1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14)、核桃素D(15)、C-藜芦酰乙二醇(16)、3-(4-hydroxyl-3-methoxyphenyl)-propan-1,2-diol(17)、(-)-丁香脂素(18)。结论 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居群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瓜蒌子、瓜蒌皮、根(天花粉)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栝楼各药材质量评价新模式。方法采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硫酸-苯酚法对栝楼各药用部位蛋白、黄酮、多糖进行测定,HPLC法对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R)及天花粉中葫芦素B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栝楼各药用部位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瓜蒌子质量以河南安阳黎园栝楼最优,其3,29-DR和粗蛋白的量最高;山西绛县栝楼作药材瓜蒌皮质量较佳,其粗蛋白和多糖量较高;安徽岳西黑大片栝楼宜作为药材天花粉种植,其粗蛋白量较高、淀粉量较低、葫芦素B量适中。结论所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栝楼各药用部位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所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在栝楼各药材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富乾  蒋捷  马浩然  程璐  张耕 《中草药》2017,48(7):1298-1301
目的研究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etoseminudin B(1)、gonytolide C(2)、chaetone D(3)、1H-indole-3-carbaldehyde(4)、1H-吲哚-3-羧酸(5)、indole-3-methylethanoate(6)、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7)、大黄素(8)、3β,5α,9α-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9)、(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