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中良  胡庆禧  杨秀云  曲晓璐  李剑 《河南中医》2012,32(11):1451-1453
目的:探索金威消石颗粒对乙酸致腹膜炎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金威消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经胃灌注不同剂量金威消石颗粒、双氯芬酸钠溶液和蒸馏水,日1次,连续7d.各小鼠于末次给药后1h由腹腔注射0.7%乙酸溶液0.2 mL,计数注射后20 min内各小鼠的扭体次数.另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上述5组,以上法经胃灌注上述液体,以平板法检测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1h、2h、3h和5h的痛阅值.结果:金成消石颗粒各剂量组乙酸致腹膜炎小鼠的平均扭体次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金威消石颗粒各剂量组在给药后2h、3h和5h时的痛阈值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各剂量组3h和5h痛阈值明显高于各组给药前基础痛阈值和1h痛阈值(P<0.01).结论:金威消石颗粒可提高ICR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减少乙酸致腹膜炎小鼠的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痛经宁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宁颗粒剂对痛经模型大鼠、小鼠的影响,了解痛经宁的药效学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作用环节;同时作急性毒性实验了解其安全性。方法①利用缩宫素所致SD雌性大鼠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宁颗粒剂不同剂量对大鼠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子宫组织中内皮素及前列腺素等的影响。②观察痛经宁颗粒对醋酸所致ICR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记录小鼠出现疼痛的时间(潜伏期)及15m in内的扭体次数。③观察痛经宁颗粒对热板法所致ICR雌性小鼠疼痛的影响。④将痛经宁颗粒剂制成最大浓度水溶液给小鼠灌胃,计算最大给药量。并观察小鼠给药后7d内重量,进食量,饮水量,活动,二便及死亡情况。结果:①痛经宁颗粒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大鼠30m in内扭体次数,降低扭体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月月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内皮素及前列腺素F2 a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及NO的含量,其效果与月月舒及阿司匹林组相似(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对于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痛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与空白组比较,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P<0.01),延长潜伏期(P<0.01),与月月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痛经宁颗粒最大浓度给药后7d,小鼠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痛经宁颗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②有改善子宫组织内皮素及前列腺素活性的作用;③毒理学试验表明痛经宁颗粒无毒性作用,间接说明痛经宁颗粒是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理气散结颗粒对气滞血瘀、疼痛等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及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复方丹参片组0.45 g/kg、小金丸组0.20 g/kg)、理气散结丸组(1.9570 g生药/kg)、理气散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9785、1.9570、3.9140 g生药/kg),连续灌胃给药7 d。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热板法检测小鼠痛阈值,醋酸扭体法检测小鼠扭体次数,末次给药取小鼠肉芽并称定质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气散结颗粒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沉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黏度明显升高(P<0.01),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中剂量组大鼠的全血相对指数(高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卡松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理气散结颗粒低、中剂量组小鼠的肉芽肿重量明显减轻(P<0.05,P<0.01)。理气散结颗粒中剂量组小鼠的痛阈值在第90、120分钟时均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小鼠的痛阈值在第45、90分钟时明显升高(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理气散结颗粒具有活血化瘀、抗炎和镇痛的作用,有利于临床治疗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滑膜炎颗粒在昆明小鼠和BALB/c小鼠中的镇痛作用。方法80只昆明小鼠、80只BALB/c小鼠各分为对照组、布洛芬组(0.078 g/kg)、滑膜炎颗粒大剂量组(13.98 g/kg)、滑膜炎颗粒中剂量组(6.99 g/kg)、滑膜炎颗粒小剂量组(3.50 g/kg),每组16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药5 d,1次/d。第4天给药后1 h应用鼠尾光照仪,观察鼠尾受热后出现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末次给药后1 h腹腔注射醋酸制备疼痛模型,观察小鼠扭体潜伏期及扭体次数。结果滑膜炎颗粒各剂量组对昆明小鼠痛阈潜伏期、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滑膜炎颗粒中剂量组可减少雄性BALB/c小鼠痛阈潜伏期(3.93±0.76)min,与对照组的(4.84±1.16)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炎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均能减少BALB/c小鼠扭体次数[分别为(8.56±6.19)次、(5.73±3.17)次、(6.88±4.59)次],与对照组的(19.06±6.34)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滑膜炎颗粒各剂量组对化学刺激所致疼痛呈较好镇痛作用,镇痛作用无性别差异;昆明小鼠个体差异较大,不适宜镇痛药的药效学评价,应选用个体差异小的BALB/c小鼠制备疼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元胡止痛方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探索。方法将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采用热板模型记录反应潜伏期和醋酸扭体模型观察扭体潜伏期及注射醋酸后20min内的扭体次数。用归一化法探索其"量效"关系。结果在热板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给药60 min后,阳性药组与元胡止痛方16 g/kg和32 g/kg生药组痛阈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醋酸扭体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及各元胡止痛方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归一化结果说明,在4~32 g/kg剂量范围内,元胡止痛方的剂量与其提高的痛阈值成正相关。结论元胡止痛方对小鼠疼痛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部位组方通痹四味方(TBSWF)体内抗炎镇痛、活血通络的药效,探究其作为风湿骨病候选组方的成药性。方法随机将昆明小鼠分为空白组,阿司匹林组(AP 250 mg·kg^(-1)),腰痛宁组(YTN220 mg·kg^(-1)),腰痹通组(YBT 560 mg·kg^(-1)),通痹四味方(TBSWF)高、中、低剂量组(50,100,200 mg·kg^(-1)),采用热致痛反应及醋酸致扭体反应模型考察组方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模型考察组方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诱发的足跖肿胀模型考察组方对急性关节炎的抑制效果;在以上7组的基础上再加入一组模型组,采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模型考察组方的活血通络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模型TBSWF中剂量组和AP组肿胀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热致痛反应模型,TBSWF高剂量组在给药后0.5 h能够显著延长痛阈值(P<0.01);醋酸扭体实验中各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其中TBSWF高、中剂量组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少于阿司匹林组及YTN、YBT组(P<0.01);角叉菜胶诱发的足跖肿胀实验中TBSWF方高、中剂量组分别在给药后1 h和2~3 h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P<0.01)。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中AP及TBSWF各剂量组的吸光度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TBSWF在抗炎、镇痛、活血通络及小鼠足肿胀急性关节炎模型下的表现均优于腰痛宁胶囊和腰痹通胶囊,并且各模型下都至少有一个TBSWF给药组与阿司匹林效果相当,TBSWF对小鼠醋酸扭体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3个阳性对照药。通痹四味方可作为治疗风湿骨病的候选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观察金铃子散水煎液对热板法所致小鼠出现舔足时间(痛阈值)及醋酸扭体法所致小鼠扭体次数(15min内)的影响。结果:金铃子散水煎液高剂量组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及9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金铃子散水煎液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女真丹颗粒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和热板致痛法观察复方女真丹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复方女真丹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复方女真丹颗粒1.0、0.5、0.25g/kg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疼痛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P<0.05)。1.0、0.5g/kg在给药后60min可明显提高热板致小鼠疼痛阈值(均P<0.05),0.25g/kg组则在给药后120min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复方女真丹颗粒1.0、0.5、0.25g/kg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5);复方女真丹颗粒1.8、0.9g/kg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在致炎后4h开始出现抑制作用(P<0.01,P<0.05),6h作用最明显(P<0.01),阿司匹林0.2g/kg在致炎后2h开始出现抑制作用(P<0.05),4h和6h作用更明显(均P<0.01)。结论复方女真丹颗粒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黄-桂枝(Eph-CR)药对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Eph-CR高、中、低剂量组(13.5、6.75、3.375 g·kg^-1),每组8只。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肉芽肿质量,并计算抑制率。将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组,Eph-CR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每组10只。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醋酸扭体实验、热板法及福尔马林实验,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耳肿胀度、扭体次数、痛阈值及Ⅰ、Ⅱ相阶段的舔足时间,并计算抑制率、痛阈提高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ph-CR高(2~5 h)、中(3、4 h)剂量组大鼠的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Eph-CR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肉芽肿质量显著降低(P<0.05,P<0.001)。与对照组比较,Eph-CR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P<0.001);Eph-CR高、中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福尔马林镇痛模型中Ⅱ相阶段小鼠舔足时间明显缩短(P<0.001);Eph-CR高剂量组小鼠热板法实验中60、90、120 min痛阈提高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福尔马林镇痛模型中Ⅰ相阶段小鼠舔足时间显著减少(P<0.05)。结论 Eph-CR药对对急、慢性炎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中剂量具有镇痛的药理活性,而且高剂量还具有一定的中枢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胆汁分泌量及胆汁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金威消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经胃灌注蒸馏水、消炎利胆片、不同剂量的金威消石颗粒,每日1次,连续21天。通过胆总管造瘘引流胆汁,检测各组灌注前1小时内及灌注后4小时内每小时的胆汁流量,并测定灌注前1小时及灌注后1小时内所引流胆汁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金威消石颗粒中、高剂量组灌注后1小时内大鼠胆汁流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灌注前1小时及灌注后1小时内大鼠胆汁中TC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灌注后1小时内胆汁中TC含量明显低于灌注前1小时(P<0.05)。结论:金威消石颗粒具有利胆作用,且可明显降低大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有助于抑制胆囊内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由中医验方研制而成的金威消石颗粒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选入金威消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纽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经胃灌注不同浓度的金威消石颗粒混悬液和蒸馏水,12.5mL/kg,每日2次,每周给药6d,连续3个月。然后经腹腔动脉取血1mL,检查血常规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金威消石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红细胞压积(Hct)偏高、血红蛋白(Hb)偏低,低剂量组红细胞(RBC)偏高,中剂量组淋巴细胞(Lymph)%偏低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偏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剂量组大鼠P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威消石颗粒给药3个月对大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未产生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这对金威消石颗粒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给药治疗痛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脐中穴为给药部位,考察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贴敷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热板刺激疼痛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贴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P〈0.05或P〈0.01),元胡止痛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或P〈0.01),但抗炎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与非穴位组比较,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贴敷高剂量组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热板刺激疼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其他各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都呈一定作用增强趋势。结论: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贴敷给药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优于非穴位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元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观察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实验的抑制作用。结果:红元颗粒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降低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P0.05),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P0.01或P0.05),显著减轻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P0.05);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红元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外涂二味拔毒散的给药途径,给药1次/d,至少接触4h/次,连续给药7d。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以及A/B/C大小剂量不同的三个治疗组(0.045/0.09/0.18g·只3个剂量);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二味拔毒散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进行抗炎实验。结果:镇痛及抗炎药理实验结果显示,二味拔毒散能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P〈0.01~0.05),且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0.05)及延长热板致痛的潜伏期(P〈0.01~0.05)。结论:二味拔毒散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证候群癌性疼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证候群癌性疼痛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62例应用大剂量磷酸可待因片患者配合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VAS,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与剂量稳定天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VAS疼痛评分各证候组显著降低(P<0.01);平均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肝肾系证候群组短于肺系及脾胃系证候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肺系证候群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提升(P<0.01),脾胃系证候群组镇痛维持时间有所提升(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三证候群组疼痛均改善,肺系及脾胃系证候群组镇痛疗效较好;平均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肺系优于肝肾系及脾胃系证候群组。各证候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合力 《世界中医药》2013,8(11):1295-1297
目的:探讨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3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5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等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1%,优于对照组的71.63%,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0.53±0.16)分较对照组(1.46±0.33)分降低更为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低于对照组的1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健脾益胃、理气消积,多机制干预胃肠功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朱萱萱  王海丹  王进  施艳秋  刘志辉 《中医药学刊》2011,(12):2605-2607,I0017,I0019
目的:观察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CD4^+/CD8^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小鼠透明带多肽,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六味地黄丸组、乌鳖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和佐剂组,共灌胃给药4周。实验末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脾脏CD4^+、CD8^,计算CD4^+/CD8^的比值。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佐剂组(P〈0.05)。乌鳖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卵巢Fa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Fas—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卵巢Fas、Fas—L蛋白表达和Fas/Fas—L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各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乌鳖颗粒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Fas/Fas—L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鳖颗粒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具有调节CD4^+/CD8^比值和Fas/FasL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柳叶蜡梅茎叶水提物的“消导止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柳叶蜡梅茎叶水提物“消导止泻“的科学内涵。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柳叶腊梅0.5,2,4g·kg^-1剂量组,每组12只,以枸橼酸莫沙必利为阳性对照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并计算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以克痢痧为阳性对照,末次给药1h后灌胃蓖麻油,记录1,2,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和大便形态;末次给药1h后灌胃番泻叶水提物,记录1,2,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和大便形态。结果:柳叶腊梅3个剂量组小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均降低(P〈0.05)、血清GAS水平均显著升高(P〈0.叭),其中柳叶腊梅0.5g·kg^-1组小鼠血清MTL含量显著升高(P〈0.01);柳叶腊梅3个剂量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蓖麻油腹泻小鼠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及1,2,3h的大便形态(P〈0.05或P〈0.01);柳叶腊梅2,4g·kg^-1剂量能显著改善番泻叶致泻3,4,5h内的累积腹泻次数及3h小鼠的大便形态(P〈0.05或P〈0.01)。结论:柳叶蜡梅茎叶水提物可以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胃排空和血清GAS含量,具有一定的促消化作用,且能降低蓖麻油和番泻叶致泻小鼠的腹泻次数,改善大便形态,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风湿康冲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都给予甲氨喋呤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风湿康冲剂治疗,2组均于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与功能障碍指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心呕吐、皮疹、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康冲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能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