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芪桂痛风片对大鼠关节炎模型、小鼠热板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的影响。方法 给予芪桂痛风片5 d后,观察芪桂痛风片对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模型痛阈改变的影响;采用小鼠热板模型,观察小鼠给予芪桂痛风片后舔足潜伏期的变化;小鼠ip 0.7%醋酸,观察给予芪桂痛风片后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1 h后,芪桂痛风片8.10 g/kg剂量组大鼠痛阈降低值和降低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造模3、5 h后,芪桂痛风片4.05、8.10 g/kg剂量组大鼠痛阈降低值和降低率较模型组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0.01)。末次给药60、90、120 min后,芪桂痛风片各剂量(11.70、5.85、2.93 g/kg)组小鼠舔足潜伏期均比模型组延长。芪桂痛风片各剂量(11.70、5.85、2.93 g/kg)组小鼠扭体次数和扭体率均低于模型组,小鼠扭体潜伏期高于模型组。结论 芪桂痛风片能够减轻尿酸钠注射引起的大鼠关节痛阈降低,并减轻小鼠热板和醋酸引起的疼痛,提示芪桂痛风片具有抗实验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华  黄淑凤  邓翀  张化为 《陕西中医》2013,(10):1427-1428
目的:观察大血藤镇痛、抗炎的药理效应。方法:以醋酸致疼痛小鼠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模型、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为研究方法,以扭体次数、肿胀率、肉芽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大血藤10g生药/kg、5g生药/kg、2.5g生药/kg剂量组镇痛抗炎的药理效应。结果:大血藤各剂量组均能延长醋酸致疼痛模型小鼠痛阈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减轻肿胀度和肿胀率;抑制小鼠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大血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天麻胶囊对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对小鼠醋酸性腹痛扭体次数的影响、对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加味天麻胶囊2.0g/kg、1.0g/kg、0.5g/kg剂量可以减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疼痛扭体反应次数。使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潜伏期延长。小鼠疼痛明显减轻(P〈0.05-0.01)。结论加味天麻胶囊具有镇痛作用,对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元胡止痛方对小鼠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探索。方法将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采用热板模型记录反应潜伏期和醋酸扭体模型观察扭体潜伏期及注射醋酸后20min内的扭体次数。用归一化法探索其"量效"关系。结果在热板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给药60 min后,阳性药组与元胡止痛方16 g/kg和32 g/kg生药组痛阈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醋酸扭体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及各元胡止痛方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归一化结果说明,在4~32 g/kg剂量范围内,元胡止痛方的剂量与其提高的痛阈值成正相关。结论元胡止痛方对小鼠疼痛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古丁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水甩尾法,观察腹腔注射0.25,0.5,1和2.5 mg/kg四种剂量的尼古丁对疼痛的影响。结果 2.5 mg/kg剂量的尼古丁可使热板所致小鼠舔足反应潜伏期延长,与给药前相比,潜伏期提高率为99.5%;1 mg/kg剂量的尼古丁可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扭体次数的抑制率为53.0%;1 mg/kg剂量的尼古丁可使热水所致小鼠甩尾潜伏期延长,与给药前相比,潜伏期提高率为44.73%。结论尼古丁具有镇痛作用,且其镇痛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竹节参颗粒对缩宫素诱导的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将KM小鼠、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经宝阳性对照组(小鼠4.11 g/kg、大鼠1.87 g/kg)、复方竹节参颗粒组[低剂量组(小鼠6.17 g/kg、大鼠2.80 g/kg),高剂量组(小鼠18.5 g/kg、大鼠8.41 g/kg)],采用己烯雌酚(小鼠10~20 mg/kg,大鼠5~10 mg/kg)和缩宫素(小鼠20 U/kg,大鼠10 U/kg)诱导原发痛经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各组鼠的痛经表观指标(行为反应、饮食、精神状态、毛色、被毛光泽度)并进行评分,采用扭体法观察各组鼠的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检测给组鼠血清生化指标(PGE2、NO、MDA)水平。取己烯雌酚诱导后的大鼠子宫,离体加入缩宫素(5 U/L),15 min后加入复方竹节参颗粒(90、270 mg/L),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记录体外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曲线,计算收缩张力抑制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竹节参颗粒低剂量(常规剂量)组能延长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P<0.01),升高PGE2、NO水平(P<0.01),降低MDA水平(P<0.01),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抑制率(P<0.01)。结论复方竹节参颗粒具有较好的抗痛经作用,并且在常规剂量使用时疗效更好,可为客观评价其药效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的镇痛效果。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吗啡组,纳洛酮组及给药组,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给药后小鼠扭体次数(WT)、舔后足潜伏期(HPPT),同时注射纳洛酮观察其对氧化苦参碱镇痛作用的影响;采用部分结扎坐骨神经法(PSNL)建立模型,用up and down方法分别测结扎前、结扎后第3,7,14,21天小鼠手术侧后足底给药前后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观察氧化苦参碱(150 mg/kg)对神经性疼痛的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25~200 mg/kg)各剂量依赖性地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痛阈,且以上镇痛作用不能被纳洛酮所拮抗;氧化苦参碱(150 mg/kg)还能提高部分结扎坐骨神经法手术组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结论:氧化苦参碱对物理性疼痛、化学刺激性疼痛及神经性疼痛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夹竹桃叶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和热板法反应实验,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设立夹竹桃叶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建立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3d,分别测定小鼠痛阂值及痛阈提高百分率、扭体反应潜伏期、15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结果:夹竹桃叶提取物各剂量均可抑制热板刺激诱发疼痛,减少冰乙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并且镇痛效应与剂量呈反相关,低中剂量组的镇痛率甚至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结论:夹竹桃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新莉  赵华 《陕西中医》2011,32(7):924-925
目的:评价银蒿合剂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从而阐明其镇痛作用。方法:取大鼠60只冰醋酸造模后随机分为五组即空白对照组、银翘解毒液组、银蒿合剂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观察扭体次数变化情况。结果:银蒿合剂17.68g生药/kg剂量组动物扭体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银蒿合剂35.36和8.84g生药/kg剂量组动物扭体次数亦减少。结论:银蒿合剂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止痛胶囊对扭体疼痛患者镇痛的作用机制,以期更好的辨证应用在临床上。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120例扭体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芬必得、复方止痛胶囊低剂量(90 mg/kg)、复方止痛胶囊高剂量(400 mg/kg)口服,并运用经典的小鼠扭体模式进行镇痛研究。结果:生理盐水组和其他3组在扭体反应次数、反应潜伏期、痛阈提高百分率、PGE2、疼痛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方止痛胶囊高剂量组和芬必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方止痛胶囊高剂量组和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止痛胶囊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蒙药阿给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04g/kg)、阿给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生药60.0、30.0、15.0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采用乙酸扭体法记录各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及15、内各小鼠扭体次数;另取50只雌性小鼠,同法分组、给药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0、45、60、90 min后的痛阈值。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阿给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小鼠15 min内扭体次数,延长给药15、30、60和90 min后的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阿给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疲消乐口服液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疲消乐口服液高剂量组(50.50 g/kg)、中剂量组(16.84 g/kg)、低剂量组(8.42 g/kg)和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疲消乐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50、16.84、8.42 g/kg分组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分别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血清尿素氮及肝糖原、血乳酸的含量;常压耐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结果:疲消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消乐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运动时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的含量、升高肝糖原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消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消乐口服液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运动时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的含量、升高肝糖原含量以及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龙头痛颗粒的镇痛作用,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天丸组、布洛芬组及芪龙头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灌胃3 d后,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评估芪龙头痛颗粒的镇痛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天丸组、模型组、曲普坦组及芪龙头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7 d后,腹腔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4 h后,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然后经心脏灌流,获取含有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段(Sp5C)的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s蛋白表达。结果芪龙头痛颗粒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显著下调模型大鼠血浆CGRP水平,上调血浆β-EP水平,抑制Sp5C的Fos蛋白表达。结论芪龙头痛颗粒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或神经肽水平及抑制Fos通路的活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挥发油含量柴胡制剂药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挥发油含量柴胡制剂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二甲苯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引起小鼠疼痛扭体实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观察两种柴胡制剂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比较二者差异。结果:采用抗炎、镇痛、解热三种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普通柴胡浸膏5g生药/kg、10g生药/kg,富集挥发油的柴胡浸膏5g生药/kg、10g生药/kg均可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降低干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其中富集挥发油的柴胡浸膏的抗炎活性优于普通柴胡浸膏,但镇痛和解热活性两种浸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挥发油含量柴胡浸膏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柴胡挥发油抗炎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药用真菌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药马钱子,使马钱子毒性下降,同时保持其镇痛作用。方法:选用对马钱子基质适应性较强的白僵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双向固体发酵,获得白钱菌质;观察马钱子发酵前后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结果:发酵组的LD50为167.3mg/kg,与马钱子生品相比,LD50上升率为33.8%,各发酵组均可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P0.001),发酵组的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P0.05或P0.01),但低剂量组对减少扭体次数未见明显效果。结论:马钱子经白僵菌发酵后毒性明显降低,并保持了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身痛逐瘀汤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水平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国君  牛丽颖  王鑫国 《河北中医》2012,34(7):1068-1070
目的观察金麻杏片的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金麻杏片低、中、高剂量(生药为2、4、8 g/kg)组及复方甘草片(生药为0.4 g/kg)组,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予0.2 mL/10 g纯净水灌胃,其余各组予相应药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用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测定法,观察其化痰作用。取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剂量同上,采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方法来评价其镇咳作用。取豚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金麻杏片低、中、高剂量(生药为1.5、3、6 g/kg)及桂龙咳喘宁胶囊(生药为1 g/kg)组,空白对照组予0.1 mL/10 g纯净水灌胃,其余各组予相应药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采用2%氯化乙酰胆碱-0.1%磷酸组织胺混合液致豚鼠哮喘方法,观察其平喘作用。结果金麻杏片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甘草片组吸光度(OD)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金麻杏片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甘草片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均较空白对照组延长(P<0.05,P<0.01),3 min内咳嗽次数减少(P<0.05,P<0.01)。金麻杏片低、中、高剂量组及桂龙咳喘宁胶囊组给药后引喘潜伏期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麻杏片具有一定化痰、止咳、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18.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芪五味子颗粒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参芪五味子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地西泮组)、中药对照组(参芪五味子片组)和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给予地西泮(3μg/g),中药对照组给予参芪五味子片(0.75 g/kg),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44 g/kg、0.72 g/kg、0.36 g/kg剂量的参芪五味子颗粒,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7天。通过观察小鼠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以及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只数,确定参芪五味子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并检测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考察制剂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剂量能显著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只数(P0.01),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5,P0.01),而参芪五味子颗粒对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只数少于地西泮组(P0.05,P0.01),但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剂量组对小鼠入睡率的影响较参芪五味子片组明显增加(P0.05)。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低剂量组小鼠入睡时间与地西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参芪五味子片组小鼠的入睡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参芪五味子颗粒能协同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