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相似文献   

2.
袁银忠 《河南中医》2004,24(7):14-14
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具有温肾散寒,健脾除湿之功。本方原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本人近几年应用肾着汤治疗眩晕、泄泻、带下、鹤膝风等症,疗效显着,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姜苓术汤临证应用一得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李吉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于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篇》中。仲景用其主要治疗“肾着”之病,即“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  相似文献   

4.
肾着症为中医古代病名,《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所谓肾着,实与寒痹、湿痹症状相似.即寒湿痹着于腰部,阳气痹着不行所致。笔者曾遇见1例,采取针药结合之方法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患者王,女、40岁,农民。1993年正值水稻插秧季节,又逢月事,则下水插秧,当时自觉水中寒冷,并未留意。以后逐渐出现腰部板滞、沉重、冷…  相似文献   

5.
“肾着”为中医病名,《金匮要略》对其病因症状描述最详,原文谓:“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湿冷,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所谓“肾着”,实与寒痹、湿痹的症状相似,只是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病人痛苦不堪,有明显的身重、腰冷、肢体酸重等症,可做诊断依据.其病因病机多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里不密,卫外不固,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发本病.临床观察,其症状表现,有轻重之别,施治亦须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本条历代医家对此理解颇不一致,现择其要点,参以愚见,管窥如下: 一、属于少阴阳虚寒化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曰:“欲吐不吐心烦者,表邪传里也……。五六日,邪传少阴之时,自利不渴者,寒在中焦,属太阴。此自利而渴,为寒在下焦,属少阴,肾虚水燥,渴欲引水自救。下焦虚寒,不能制水,小便色白也”。近年全国高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第282条云:“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一般认为,本条讨论的病证仅仅是少阴虚寒。笔者认为,本条讨论的病证既包括了少阴虚寒,又包括了少阴虚热,“小便色白”与“自利而渴”都是辨证的依据,当综合起来考虑。首先,我们将282条的上下文(即“自利而渴者”以上之文、“五六日”以下之文)对  相似文献   

8.
正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由于方义深奥,叙证简略,历代用之不多。《医宗金鉴》甚至认为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一些医家则认为“小便难”是大便难之误。现代用之亦甚少,有人用本方治疗妇女浮肿、小便难而属于血虚热郁者2例,虽无一味利尿药而收肿消尿利之效,在实践中证明了原文无误。笔者认为,本方选药精炼,是润燥并用的典范,适用于燥湿并见的病机特点。当归养血润燥,贝母润  相似文献   

9.
《金匮》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是仲景治疗水气病的一般原则。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这一治疗原则,只宜于水气病的实证。笔者认为,发汗、利小便不仅宜于水气病实证,亦适用于水气病虚证,理由如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责之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运化水湿,肾之气化不行等,以致人体水液输布、代谢失常,水停泛滥,而见水肿、尿少等证。其治疗当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促使人体水液输布、代谢恢复正常。发汗、利小便即是为此而设。发汗法主要适用于肺失宣降者。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  相似文献   

10.
水肿一证,《金匮·水气篇》分为风水、皮水、正水和石水等,提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以及“当下之”三项治疗常法。临床所见,多有久用常法而证不减者。笔者十余年来用常法治之不效者,则变法治之,每能应手。一、逐淤水肿之产生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在病变过程中亦常与淤血互为因果。《金匮·水气篇》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证  相似文献   

11.
《金匱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说:“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尤在径说:“小便难而饮食如故,则病不由中焦而出,而又无腹满身重等证,则更非水谷不行,知其血虚热郁,而津液濇少也。本草当归补女子诸不足,苦参入阴利窍,除伏热、贝母能疗郁结,兼清水液之源也。”说明妇人妊娠,小便难,可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但是《医宗金鉴》说:“按方证不合,必有脱简,不释。”《金匱要略今释》说:饮食如故,示胃肠无病也,妊娠胃肠无病而小便难,大概是器械的压迫,如子宫后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然其方义深奥。《医宗金鉴》认为“方证不合,必有脱简。”《金匱要略简释》引沈介业医师临床验证,用本方治疗妊娠大便难。一些医家亦认为本条之“小便难”为大便难之误。全国中医学院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亦用此作按语。故众说纷云,使后学者无所适从。笔者为了探测仲景先师本义,在临床中遇血虚热郁,小便难,又浮肿的患者,用本方治疗而获效。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例1 焦××,女,18岁。1982年3月27日初诊。主诉:小便不利,头面及四肢浮肿半年余。现病史:近半年来小便不利,渐至头面及四  相似文献   

13.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两条治疗原则,即18条“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和11条“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前者是为水气病所定的一般治疗原则,而后者则为水气病的特殊治疗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水气,即水肿。古人云:“水得阳可化气,气得阴则化水。”水气是言病机,水肿是从证候上论述,此乃由于气化失常而致水,液潴留引起。三淫之邪侵袭,气失宣畅,三焦决渎之官失职,水道不通,此乃水肿之外因。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溢于肌,形成水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关系到脾肺肾。如张景岳指出:“凡水肿等证,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其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将水气病分为四水与黄汗."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该篇第5条、第25条提出里水病名."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而里水并未出现在开篇第一条的总论分类里,关于里水,古往今来众医家持有不同看法,现笔者将历代医家对"里水"的论述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国庆  邱笑琼 《新中医》2013,(1):180-181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的范畴,其主要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糖尿病之阴虚历代医家多认为以肾阴虚为主。《石室秘录》谓:"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皆肾水之不足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提出:"消渴,小便反多,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174条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本条亦复见于《金匮要略·痉湿暍》篇.此条历来众说不一,争论焦点就是对文中“大便硬,小便自利”机理的解释.诸如柯琴认为:“……其人大便硬,小便利者,……脾家虚,湿土失职,不能制水,湿气留于皮肤,故大便仅见燥化.”沈目南亦云:“若中虚邪陷,逼迫津液,偏渗前阴,不润肠间,则大便坚,小便自利.”等等,皆认为本条“大便硬,小便自利”是由于脾虚湿滞.然而纵观《伤寒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涉及口渴者有30余条,约占总条文的百分之十。口渴的提法有微渴、烦渴、消渴等的不同。有属主证、兼证、或然证之别。笔者根据有关条文,浅析、归纳如下: 口渴在临床上的意义 1.辨证依据“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条)。外感疾病初期阶段,仲景以发热,口渴提示鉴别伤寒与温病。“少阴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282条)。尤在泾曰:“五六日自利而渴,则其邪已入少阴之脏矣。”“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条)。以上各条均以口渴结合其它证候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19.
<正> 1、何谓水气病?其形成机理如何?水气病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水停不化,泛滥全身,以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在的水肿病。从本篇仲景提出五脏水来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以脾肺肾三脏阳气衰微至关重要。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失开阖,不能化气行水。皆可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气潴留,而形成水气病。故张景岳说:“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相似文献   

20.
从风水病位当为"肺肾胃(脾)心"、越婢汤证"不渴"乃用方关键之所在、关于"皮水"和"裹水"等方面入手探讨《金匮要略》中风水与皮水的意义,指出渴与不渴贯穿了风水和皮水的整个辨证过程,对于水肿疾病的治疗和用药具有指导意义,理清渴、风水与皮水之间的关系对于张仲景水气病篇的用药和治法规律的研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