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刘新祥教授基于“病-证-症-势”辨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刘老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血瘀,治当补益脾肾、淡渗利湿、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并自拟肾安汤经验方。中医学论治水肿重视辨证,而较少辨病、辨势。刘老通过“病-证-症-势”四位一体辨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注重病名、病理与辨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在治疗过程中把握病势发展,以求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于文晓    晏斌  王浩  杜冠潮  任凯  郭军 《陕西中医》2022,(10):1427-1431
现从脏腑辨证角度以“脑-心-肾-精室”轴辨治早泄,从“脑心之神为精室之主”“早泄病位责之于肾”“早泄的本质是脑心肾精室轴的失调”等探讨“脑-心-肾-精室”轴在辨治早泄中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整体与局部结合”“心身同治”等诊疗思路,同时遵本理论提出治疗早泄的常见组合药物,以期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动-定序贯八法”治疗消渴病的辨证施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已成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范冠杰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前辈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动-定序贯八法”综合防治消渴病的临床方案.“动-定序贯八法”理论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调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核心病机进行动态把握,提出了“核心症状-核心病机-主证-治法-药串”的临床辨证规律,主张从整体把握消渴病发展规律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临证辨治消渴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动-定序贯八法”其“动-定结合”、“连贯有序”的临证辨治思维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临床诊治任何疾病均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动-定序贯八法”是范冠杰所提出的以“症状-证素-核心病机-治法-药串”为诊治特点的理论体系,强调应以动态思维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使疾病的辨证论治更具系统性、整体性、规律性。该文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的理论体系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出以动态思维、抓主症为辨治思路,以“瘀血阻络”为核心病机,以药串灵活组合、序贯治疗、内外同治为主要治疗手段,冀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泳  陈建杉  江瑞云  郭子光 《中医杂志》2011,(17):1447-145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一直是中医师深思的问题。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精神就是辨证论治,其建立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人-症-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若临证能将人、症、病、证有机结合,则能指导准确论治,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能够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近几年,高血压病渐渐成为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仝小林院士将中医理论及个人临床经验相结合,依据态靶理论,提出了高血压病“病-期-态”具体病机。脂噬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血管重塑、血管内皮损伤等高血压发病环节,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一方面认为脂噬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态靶辨治“期”的密切相关,其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病3个阶段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点互相对应,另一方面认为脂噬是高血压态靶辨治“态”的重要微观体现。基于脂噬探讨高血压病的态靶辨治“病-期-态”模式的生物学内涵,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来认识疾病发展规律,可使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精准对接,实现中医精准治疗,以期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男科疾病发病特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中医男科理论。以该轴为切入点,认为脑、心和肾脏腑失调及精室失用为早泄的核心病机,精室失用导致精窍开阖失控是发病的最终环节。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辨治早泄,更清晰地把握早泄中医发病观,治疗上突出对涉病脏腑的整体调控,同时注重心身同治。通过探讨“脑-心-肾-精室”轴与早泄的生物学基础,提出早泄与“脑-心-肾-精室”轴之间的生物学基础主要与局部脑区功能下降、神经调节失常、中枢神经递质失调、内分泌紊乱及阴茎感觉传入增强等有关,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早泄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琦教授在传统中医学辨病、辨证基础上,提出以辨体为核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从体-病-证多维角度来反映疾病的本质、阐释人与病证之间的关系、指导疾病的临床诊疗。文章以失眠为例,从辨体、辨病、辨证3个维度和层次,对以辨体为核心的思维贯穿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诊疗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桥本甲状腺炎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病程长、临床症状及病机复杂多变,辨治上存在一些难点。“三辨”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在“三辨”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依体预防,辨体施治”“衷中参西,辨病议药”“脏腑定位,辨证分型”,灵活地将辨体预防、辨病分期和辨证分型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任冬玲  江媚  陈聪  王停 《环球中医药》2020,13(4):726-729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秦月好主任医师采用辨证-辨病-辨体-辨期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诊疗模式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同时重视“荡胞”法的运用。秦师认为该病的核心病机为“寒凝气滞血瘀”,提出以“逐瘀荡胞”“行气荡胞”“温经荡胞”三法治疗,效果显著。且秦师擅于使用升降散来调理气机升降紊乱,治疗邪气壅滞之痛证,习用延胡索与乌药、五灵脂与蒲黄等药对、巧用僵蚕、蝉蜕等虫药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脑病涵盖范围广泛,病因病机复杂多端,为临证辨治带来诸多困难。从思维方式入手,以临床实际为基础,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对"肾(命门)-脾胃-肝-脑"轴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肾(命门)-脾胃-肝-脑"轴是脑病辨治的中心环节,提出"权-鉴-衡"运轴三法,即调肝疏运、理脾健运、补肾扶运,为中医脑病的辨治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炎-癌转化”是炎症相关性疾病从炎症到癌症发生、发展、转化过程的总称。基于“脾虚毒损胃络”理论并结合古今对炎症和癌症的认识,详细论述辨治胃“炎-癌转化”思路,应健脾益气以治其本,祛邪解毒以治其标,凉润通降以顺其性,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胃“炎-癌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按照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倡导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出慢性病"3+4+3"防治路向:面向三类人群(一般、高危、患病人群),朝向四种状态(无病、病前、病中、病后状态),指向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进而探讨其应用策略:对于一般人群无病状态——辨体养生,固本防病;对于高危人群病前状态——辨体干预,治本救萌;针对患病人群病中状态——"三辨"施治,标本兼顾;针对患病人群病后状态——辨体调理,固本防复。文中结合案例加以佐证,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现代医学主张微创切除治疗,但难以解决大肠息肉易发病、可癌变、多复发等问题。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大肠息肉的诊疗新策略,临床可在“辨病-辨证-辨体”的“三辨”诊疗模式基础上,指导患者规避危险因素、阻断癌变风险及调理偏颇体质,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实现大肠息肉的中西医结合精准预防、高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18.
阮诗玮教授博采众长,创立热病“六辨”体系,即辨病、辨因、辨位、辨体、辨势、辨时。文中总结阮诗玮教授多年辨治热病的临床经验,以辨病为统领,结合辨因、辨位、辨体、辨势、辨时五个方面,以期对中医热病辨治提供新思路,起到由博返约,以简驭繁之效。  相似文献   

19.
从“治肺不远温”理论的内涵出发,结合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机特点,探讨支气管扩张辨治中“治肺不远温”理论的运用依据及要点,提出“治肺不远温”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片面性。指出“同病异治”不可忽视“同病同治”;“异病同治”不可忽视“异病异治”。认为临床治疗须将病因学治疗与发病学治疗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