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风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特点属风病,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主要为心络阻滞和心络痉挛。风药主要的治疗学机制为:祛除致病因素,急则治标、速止疼痛,活血通络,直接治血,宣畅气机,宣通阳气,风药调肝,风药治脾,但多为协同综合性治疗作用。并介绍验效方羌威合剂的应用经验及其现代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3.
卫气者运行于脏腑经络、上下内外而无所不到,其运行以永不停息为特点,故一有不畅则病作矣。卫气者阳气也,其能温养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但若郁而不行时极易壅滞而从阳化热化火,故诸火热证的发生其病机关键就在于卫郁化火,治疗当以宣通卫气、舒畅气机为要。具体治法有宣畅气机、疏散郁热,活血利水、祛除邪结,清热解毒、以治其标,益气生津、温阳扶正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可按邪结、热毒、气虚、津耗、阳伤之不同侧重而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4.
介绍张伟教授从"久病入络"学说的角度论治间质性肺病的经验。慢病久病由气入血、由经入络,步步深入,以致瘀浊痰毒阻滞络脉,使病情长期不愈。张伟教授继承"久病入络"的理论,以"宿邪缓攻"为治疗原则,用辛味药宣通络脉,择虫类药剔邪搜络,应用于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不仅取得了卓越的疗效,而且在虫类药的运用炮制和膏方的应用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治痹证善从络病辨治,治周痹宣通脉络;肢痹流畅气血;寒湿痹微通其阳;风湿痹固阳,祛风湿,通经络;治湿热痹,若伤气则重治在气分,入络则予宣通经络为主;治痰血壅塞经络之痹,予化痰祛瘀通络;治卫阳疏风邪入络之痹,以宣通经脉为主;肝阴虚疟邪入血之痹,处养阴通络之品治疗;热入下焦血分之痹,又以补血养阴通络为主;风寒湿入下焦经隧之痹,予宣通经气,疏搜剔动药;气滞热郁之痹,则予宣通气;肝胃虚滞之痹,两补阳明、厥阴;肝胆风热之痹,以和阳甘寒,宣通经脉;精血虚痹,予益精气;气虚之痹,则益肺脾之气;营虚痹,用养营通络之品;筋痹,以补气血,宣行通络为主;血中气滞,疏化瘀通络之品;营中热,则通经络,清营热。  相似文献   

6.
未刻本叶氏医案,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浑朴可珍。全书载方1181条,其中治络瘀29方,反映了叶天士对络瘀的部分治法,个人就其内容,初步归纳为如下几点:一、络瘀的治疗,以通泄为大法。络瘀是络中瘀血的简称,多为久病入络之故,未刻本载方不多,但关于治疗中提出的“法宜宣通”、“宜攻宜泄”、“攻瘀”、“络瘀泻之为宜”、“法宜通泄”、“辛以润之”、“宣其络”、“府以通为用,络以辛为泄”等内容,都体现了宣通脉络、泄其瘀浊这一治疗大法,反映了叶氏治疗络瘀,以通活血脉、祛除瘀浊、重在祛邪的指导思想。因为血脉不  相似文献   

7.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经验。杨教授提出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为"正虚"兼夹"实邪",脾肾亏虚、阳气虚损是其病机关键,而湿浊、瘀血痹阻肾络是疾病进一步加重的影响因素,临证灵活辨治,以益气养血、温补脾肾等为治疗大法,同时主张将"祛湿降浊,活血祛瘀"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强调补虚不忘治实,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浅论叶天士"久病入络"之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阳 《四川中医》2003,21(1):3-4
本文对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久病入络,源宗《内经》:治络宜级,攻不伤正;通络祛邪,辩证为要;并对搜络化瘀法、辛润宣通法、辛香开通法、清络宣通法、补益通络法、涤痰通络法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体力的产生依靠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过度运动大量消耗精、气、血和津液,损伤脾、肾、肝、心等脏腑,而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全身疲劳证候。运用具有补益脾肾阳气、活血化瘀、理湿化浊、舒筋壮肌的方药内服,补阳气以化生精血,化瘀理湿以转化消除过度运动而产生的代谢产物,舒筋壮肌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通过调补、化湿、祛瘀,使经络通利、气血畅行,从而较快地恢复体力,达到抗运动性疲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谭光彦 《四川中医》2006,24(8):30-31
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头痛病中“头风”的范畴,头为阳气交会之处,名曰“清空”,肝郁化火,火极生风;肝木克脾土,或因脾胃自伤而致脾运失健,痰湿内生;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风、痰、瘀三邪合而为一,上扰清空,瘀阻脑络,气机逆乱,清空失养则生头痛。治宜熄风涤痰、活血通窍,清空通窍方主之。  相似文献   

11.
王阳 《陕西中医》2020,(11):1632-1634,1638
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胃络病的范围,以气络、血络为切入点,并阅读医学典籍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络失和、毒损血络”的病机观点,认为本病以气络失和、胃络空虚为先,中焦脾胃气虚,气络失和,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亏虚,胃络失养,或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久郁不化而化热,伤气入血成瘀,更伤血络,进一步久而化毒后,毒损血络,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故本病以络虚为先、通补胃气,培护中焦之本,正气内充,诸邪可祛,祛痰化瘀、解毒防变,结合胃镜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以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气虚为脾肾亏虚,包括元气亏虚与宗气亏虚;痰浊瘀血为心失所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蒸腾,痹阻于心脑脉络,发为本病。故治当培补脾肾元气,兼以活血、化痰、理气、平肝熄风、通络。  相似文献   

14.
陈玉超教授以中医"虚劳"理论为指导提出癌因性疲乏的病机以本虚为主,邪实为标。其本虚多归为心、肝、脾、肾的不足,标实则与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密切相关。脾虚毒蕴是其发病的起始,阴虚肝郁、心神暗耗是其加重的关键,肾精亏损是其缠绵难愈的根本,正虚失调,久病入络,气血瘀滞,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证候。治疗当以补宜为主,辨证采用益气健脾、养阴柔肝、养心安神、填补肾精的治疗法则,标实者可配合应用理气化瘀法并结合症状进一步化裁。对于慢性消耗性的疾病治疗不可急于求功,选方用药多采用性情平和之品,治疗当小攻小补,补大于攻,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15.
包培荣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可概括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是胸痹的基础,肾虚是诸虚之本,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关键所在,故探病求源,强调不荣则痛,重在补肾益气;因虚致瘀,络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急救其标,强调通则不痛,重在理气活血、化痰通络;临证时病证结合,衷中参西,或偏于补肾益气,或偏于活血通络、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16.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相似文献   

17.
肺纤维化作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对其病因认识不一,但总以本虚、标实并见。本虚主要在于肾,标实则是痰瘀阻于络脉。其治疗需标本同治,补气应着重于肾,活血应以通络脉为主,临床可以西洋参,白果,虫草花补肾,以浙贝母,地龙,全蝎,穿山甲等化痰祛瘀通络,标本兼治,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叶俏波 《辽宁中医杂志》2012,(12):2385-2386
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疗后防复三个方面来讨论防治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思路,指出过敏性体质儿童多属脾阴不足,不宜滥用清热泻火;应多用益气养阴,健脾除湿的药物改善体质;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期重在祛邪,迁延期正邪兼顾,恢复期重在扶正;愈后当视患儿肺、脾、肾三脏虚损之不同,运用中成药、穴位敷贴、膏方等方法,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强调防治核心在于积极主动地改善过敏性体质,截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进展,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radiculopathy,CSR)辨证分型多属总结个人经验,急需统计学的验证与完善,提供规范和标准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统计,初步确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所采集病例的基本病机以"邪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湿)为主,"正虚"(气、血、阴、阳及肝脾肾)为辅。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得出CSR分六证型:寒湿痹阻,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结论:通过对证候群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拟定CSR中医证候按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为中医药辨证论治CSR提供较为客观的证型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玉庸教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年,尤其擅长肾脏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认为尿毒症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衰败为主,标实为湿、浊、毒、瘀。"肾络瘀阻"为病机关键。治疗宜健脾补肾、泄浊解毒通络,以降浊通络方治疗,中药辅以血液透析,对于部分尿毒症早期患者,及时中药介入,可逐步停止血透,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