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基于处方数据挖掘近二十年中医药方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配伍规律及为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2000~2019年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4篇临床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共涉及141首方剂。得到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中药187味,药食同源类中药42味。全部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半夏-陈皮,半夏-丹参,半夏-茯苓,药食同源类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茯苓-陈皮,茯苓-山楂,茯苓-甘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性多寒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经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痛经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以中华医典所收录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源,结合手工检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1)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类药物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五灵脂、肉桂、延胡索,各7次;2)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性方面以温热类居多,占总药物频次的56.9%,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寒凉类药物和平性药物;3)药物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味方面,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且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苦味和甘味药物;4)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药物在归经方面,较多归属于肝经、脾经、胃经药物。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为:药性方面多用温热类药物,药味方面以辛、苦、甘味应用频次较高,归经方面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十年来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冠心病的应用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筛选2009-2018年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冠心病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83篇临床文献,103首方剂,122味中药。临床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5味中药为丹参、黄芪、川芎、红花、瓜蒌;最常用的5味药食同源类中药为甘草、当归、桃仁、人参、薤白、桔梗。结论:防治冠心病的药食同源类中药以补气活血养血类中药为主,药性平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治疗妇人诸疾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局方·卷九》中妇人诸疾的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设计建立原始数据库并录入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对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Weka 3.8软件对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进行挖掘及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对所得药物间关联规则进行网络视图化展示。结果《局方》中治疗妇人诸疾的高频药物为当归、甘草、地黄、川芎、肉桂、党参、干姜、白芍、白术、附子等,多属补虚药、温里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辛甘,归经多属脾肝肾。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甘草-当归、川芎-当归、地黄-当归、肉桂-当归、党参-当归;地黄-川芎-当归;甘草-肉桂-当归;甘草-川芎-当归和川芎-党参-当归等。结论《局方》治妇人诸疾方中药物的性味、归、配伍及关联关系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闭经的药物使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运用Excel 2010、Spss 22.0、Weka 3.8等数据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闭经方剂的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及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484首治疗闭经方剂,其中涉及中药344味。高频药物为当归、白芍、桃仁、大黄、甘草、川芎、牡丹皮、肉桂、牛膝等,多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苦、辛、甘,归经多为肝、脾、心、胃经。通过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当归-白芍、当归-桃仁、桃仁-大黄、大黄-当归、当归-甘草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闭经的方剂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对闭经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历代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整理、分析,挖掘其中药物的潜在关联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历代中医古籍中治疗乳痈的方剂,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药对、处方等数据,运用Excel 2007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医古籍53本,收录方剂360首,涉及中药272味.其中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当归、大黄、黄芪、白芷、人参、乳香、黄芩、白芍、赤芍:药性以温、寒性为主,药味多为苦、辛、甘味;归经以脾、胃经居多;常用药对有甘草-当归、黄芪-当归、人参-黄芪、人参-当归、白芷-当归等.单味药对功效以益气活血、疏肝散结为主,重组新方以清热消肿为主,兼有益气、行气.结论: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古代医家对乳痈用药以补益气血的药物为主,加以清热解毒、疏肝散结的配伍组合,常用治法为疏肝凉血、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5—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药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20与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以挖掘中医药治疗IBS-D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6篇,中药处方417首,涉及中药205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白术、甘草、白芍、茯苓、陈皮、防风等。治疗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药味多见甘味,药性以温、平性为主,多归于脾、胃、肺经。治疗常用药对组合有白术-白芍、白术-白芍-茯苓、防风-白术-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出5类处方,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补虚止泻等。结论:中医药治疗IBS-D主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采用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等法治疗,临床常用痛泻要方、四神丸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肉桂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肉桂常以单味药或复方中的佐使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这与肉桂归肾脾肝经的药性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证明,肉桂及其复方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诱发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探索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将为研究和开发温阳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应用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 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收集运用中药方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 台(V2.5) 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到方剂92 首,涉及药物206 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 当归、秦艽、甘草、地黄、赤芍等;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为主,尤为注重 治血;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然后依次为胃、心、脾、肺、肾经 等;常用药对有“当归-秦艽”“当归-地黄”“甘草-当归”“川芎-当归”“当归-防风”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 类分析提取出2 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5 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5 首。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了银屑 病关节炎治疗的用药规律,挖掘到新处方5 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 以2010年—2019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的中药处方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 2019对规范后中药的使用频次、类别、性味与归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肺系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最多,如川贝母、半夏、杏仁、紫菀等,其余则多选用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和活血药等。其药性多为寒性、温性和平性,多具有苦味、甘味和辛味,多归于肺经、肝经、胃经、脾经、肾经、心经。结论 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常首选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再配伍诸如补气药、活血药、行气药等;寒性药、热性药和平性药均为常用药,临床需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进行选择;在药味方面,多选苦味、甘味和辛味;此外,也需要兼顾其他脏腑,如肝、胃、脾、肾、心等。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