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四经发挥》是滑寿的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对针灸学的贡献,首先在于把督、任二脉与十二经合论为十四经,提出十四经概念;考诸《内经》,厘定穴位657个;肯定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绘制经穴图,编写腧穴歌,使经络学说益臻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2.
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论述十四经脉的循行及病候,按经脉循行列出穴位,编写各经脉穴位歌,倡立十四经脉,把任、督二脉提高到十二经脉的同等地位,并对十四经脉进行发挥,确为创新之作。然而该书存在概念运用不规范;“经脉"拆开解释导致后人认识混乱;断句错误没有发现而给予纠正等问题,应被后世医家所注意。  相似文献   

3.
元代著名医学滑寿对文义深奥、不易体会的《内经》、《难经》采用“ 删去繁芜,撮其枢要”的方法,大胆提出分门别类,钞而读之。他以门脉为纲,统括三十种脉象。使脉学研究更为纲举和,脉诊之大纲致于清晰,使后之学者见象知理,易于掌握。其所著《十四经发挥》,把督、任二脉与十二经合论为十四经,并考诸《内经》,厘定穴位657个,分归于十四经中,使经络学说益臻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针灸大师滑寿的《十四经发挥》原本久已亡佚。目前国内流传的《十四经发挥》单行本,以承澹盦的1956年校注本传阅最广,其次有民国初年大成书局的石印本。1936年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出版的《古本十四经发挥》即承氏本。据笔者所见,单行本时间早者当推日本的几种版本:日本享保十六年,即公元1731年版,一函一册;宝历十二年,即公元1762年大阪河内屋喜兵卫版新刊《十四经发挥》,一函一册;宝永六年,即公元1709  相似文献   

5.
《校注十四经发挥》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经发挥》是元朝名医滑伯仁所著。该书是一部经络穴他专著,目前在我国已近于失传。《校注十四经发挥》是近代承淡安氏1935年在国外觅得之《十四经发挥》古本又详加校注而成。《十四经发挥》著者滑伯仁,名寿,字伯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医经小学》对明代以前针灸文献的整理、首创平针法、总结出简明实用的复式补泻手法、强调出针不可猛出、提出晕针治疗经验穴、重视针灸禁忌等针灸学术思想。这些学术观点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对明代及以后的针灸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地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7.
滑寿(1304~1386年)是元末明初的医家,名寿,字伯仁,号樱宁生。原籍许州襄城(今河南许昌),先迁到仪真(今属江苏),后定居到余姚(今属浙江)。滑寿先学医于京口(今属江苏镇江)的王居中,尽得其传,深研《内经》、《难经》,深得经旨;又学针法于东平(今属山东)的高洞阳,以后又循行了李东垣、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的学说。滑氏喜好读书,勤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481篇中外文献,481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54.79%),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邝碧瑶  李敏  王波  莫霭儿  曾欢 《新中医》2020,52(15):187-190
泽田健先生为日本著名针灸家,一生致力于专研《内经》《难经》《十四经发挥》等传统医籍,泽田派针灸在日本独树一帜,其针灸思想以我国传统医学的阴阳、五行为指导,提倡整体疗法。通过研读泽田健先生的《针灸真髓》,总结泽田派针灸的学术思想,并从刺灸特点、穴位选择、经穴移动观、特定穴及经验穴的使用、三焦与肾脏理论、疾病之三期等方面进行剖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灸大成》[1]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采辑明代以前经典、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编纂而成.《针灸大成》是继《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第 3 次对针灸学进行总结.本书集针灸理论之精华,又注重临床实践,其影响深远,堪称中国古代的针灸百科全书,对现代针灸理论研究、临床实践仍具有指导作用.笔者对《针灸大成》中照海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明代及明以前对照海的认识和临床应用,以期为现代临床应用照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献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能直接反映当时医家对"经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不同时期经脉循行路线的变化也必然反映经脉内涵的变化。本文从对照帛书"十一脉"与《灵枢》经脉循行起止点、方向、路径等变化入手,认为引起经脉循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脉诊的发展、古代阴阳术数思想、古代表面解剖学知识、气血营卫循环概念形成,并深入剖析了由"十一脉"发展至"十二经脉",经脉概念本质与内涵发生的重要演变。  相似文献   

12.
脉以胃气为本,早在<内经>中就有明确论述,在之后的历代医家中对此也有阐述,其理论基础,也丰富了中医诊断的内容,而现代研究也对其有了新的认识,为脉象的研究和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试论针刺“经络搭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晓慧  贾孟辉 《陕西中医》2003,24(9):833-834
目的 :探索无创伤、痛苦小、针感好、取效快捷的新的针刺法 ,总结命名为“经络搭桥法”。方法 :在某纵行经穴位上 ,向左右相邻 ,同向平行的经络线 ,做针刺最短垂直连线。结果 :针痛小 ,收效捷。提示 :此种方法可建枸相邻两经 ,通过针刺而形成直接沟通的“桥梁”的生理病理摸型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 五经配伍、针经治脏 ” 是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本研究通过探讨便秘与五脏的关系, 以针调本经及所对应的母经、子经、我克经、克我经的 “ 大五经 ” 的整体观念治疗便秘,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谭涛 《中医药导报》2007,13(5):14-14,33
文章通过对痿证的发病机理的阐释及对《内经》相关原文的研究,探讨了足阳明经与其他经脉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治痿者独取阳明”中的“独取”二字,不能作“仅取”解,阳明亦非仅指足阳明胃经,还应包括足太阴脾经,独取阳明应理解为治疗脾胃为主,此外依据辨证结果兼治肺肝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16.
少阳主骨理论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掘和探讨湮没已久的<内经>"少阳主骨"之说.引证<内经>和历史上知名注家的论述和注释,对其内容和含义进行系统的考辨反思.结果表明"少阳主骨"学说有可能在世界上最早认识到关于骨质疏松的全身性骨骼病症,并发现体表足少阳可以自身调控骨强度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以骨痛和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并见、阳明病不恶寒反恶热、少阳病往来寒热、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身反不恶寒、阙阴病阙热胜复等论述《伤寒论》六经病证发热。认为单纯发热易辨认,但发热有真假之分,有时不易区别,必须经过现象探讨本质。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衍变规律的分析对于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脏腑经络传变是内伤杂病病机传变的基本规律,本文从脏腑经络传变着眼,在分析脏腑经络增龄变化的生理基础和痴呆发生与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脏腑经络传变与痴呆病机衍变关系,认为脏腑经络传变是其病机衍变的基本规律,提出扶助正气是贯穿痴呆全过程的基本治则,疏通经络、维持经络功能正常是阻断痴呆病机衍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柯琴发挥《伤寒论》“六经”理论,以“经界”为六经而不专主经络说,突破了以往旧说的范围:以六经为百病立法,扩大了六经主治;六经辨证实含八纲辨证而八法寓焉;方各有经,用可不拘,灵活通用;医不执方,辨证为主,反对凿分风寒。其理论对于阐发仲师辨证论治的精髓,活用经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学敏院士经几十年来的古医籍考证,重审经络辨证,对六经之"厥"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灵枢.经脉》"是为……厥"的本意,通过"厥"之临床考证,总结其辨证施治的具体应用,并以此指导临床循经取穴,拟定补泻手法。证之临床,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