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非失血性贫血的几率、贫血的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提醒临床医生重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贫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92例,记录其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及住院期间Hb最低水平。观察其并发贫血的比例、Hb下降的程度、贫血的分类,比较死亡组和好转组Hb水平的差异。结果 92例患者中87例出现Hb水平下降,约占94.6%,平均下降幅度(31.18±18.90)g/L。贫血的类型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最多见,约占49.42%,大细胞性贫血占39.08%,小细胞性贫血占11.49%。死亡组Hb的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好转组病例,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贫血十分普遍,贫血的严重程度和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中西医均应重视重型肝炎并发贫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2例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502例患者好转所占比例最高(76.89%),其次是痊愈(14.34%),总体预后良好。2)分性别预后情况与总体预后一致。男女组间预后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33)。3)年龄<20岁组和年龄>80岁组100%好转;另三组好转率(约75%)及痊愈率相近(约14%),20~40岁组死亡率最低(2.50%);60~80岁组死亡率最高(7.44%)。各年龄段组间预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30)。4)急性肝炎组预后最好;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痊愈率逐渐下降,未愈和死亡逐渐增多,尤其是重型肝炎组预后最差。不同临床类型组间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5)无并发症组、1个并发症组、2个并发症组、3个及以上并发症组,痊愈率明显下降,未愈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不同并发症个数组间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6)甲型肝炎组预后最好;重叠感染组、乙型肝炎组预后差。不同病毒型别组间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502例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乙型和重叠感染的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顸后差一些,并发症个数越多预后越差,性别和年龄对疾病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与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24例重型肝炎病人CA19-9水平及其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4例重型肝炎中,急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1例,慢性重型肝炎83例。其中13例CA19-9〈37kU/L(A组),死亡3例,治愈好转10例;43例37kU/L≤CA19-9〈100kU/L(B组),死亡9例,治愈好转34例;40例100kU/L≤CA19—9〈200kU/L(c组),死亡7例,治愈好转33例。28例CA199≥200kU/L(D组),死亡22例,治愈好转6例。A组与B组间、B组与C组间、A组与C组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D组与A组、D组与B组、D组与C组间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19—9水平与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组35例中好转治愈22例(62.8%),死亡加未愈13例(37.2%);西药组33例中好转治愈15(45.5%),死亡加未愈18例(54.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内毒素血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以便较准确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分析12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并发症有关(P<0.001或0.05)。结论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并发症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发病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浙江地区汉族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6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40例)3组患者,后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比较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①CSH组与CHB组体质类型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②CSH组湿热质、阴虚质的分布频率(45.0%、25.0%)显著高于ASC组(7.5%、5.0%),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的分布频率(6.2%、3.8%、2.5%)显著低于ASC组(42.5%、22.5%、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体质因素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湿热质和阴虚质慢性HBV携带者可能更易进展为CSH。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解毒退黄合剂结肠给药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乙型重型肝炎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8例。两组西医综合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解毒退黄舍剂结肠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在改善乙型重型肝炎症状、黄疸、腹水消退时间和肝性脑病恢复时间、合并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退黄合剂结肠给药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有助于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提高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配合赤丹汤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10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按入院单双日分别列入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赤丹汤,并进行血液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灌流)。对5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ET、TNF-α及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34.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重型肝炎患者ET、TNF-α、IL-6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工肝支持治疗组治疗后炎症介质检测值显著下降(P﹤0.01),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异常的部份原因是由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赤丹汤配合人工肝支持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生存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3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6±2)个月。虚证组、实证组与虚实夹杂证组生存曲线比较,Log Rank检验、Breslow检验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虚证组、实证组的生存率各为27.47%、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患者的生存率为38.85%,明显高于西医组的生存率25.42%(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生存预后与中医辨证分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硫普罗宁与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4:0例住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治疗,治疗组采用甘草酸二胺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安全性好,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类似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1].据2002年数据统计,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其中重型肝炎患者约10万,中外文献公认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约为7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实验组则给予恩替卡韦+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2组疗程均为25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2组PCⅢ、HA、LN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2组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减轻(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采用血浆置换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与药物治疗同时加用血浆置换(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分期、凝血酶原活动爱,有无肝病基础为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采用血浆置换治疗预后较为理想,具较高安全性,不良反应较轻。在使用时需参考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筛查意义并观察给予对症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东莞市南城医院治疗的妊娠期贫血患者120例,按照妊娠时间分组,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为样本,检测样本中RBC、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根据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水平对贫血类型及情况进行判断,比较三组患者贫血类型分布及不同贫血类型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孕晚期患者的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细胞性贫血类型患者MCHC、MCV、MCH指标均高于小细胞性贫血类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性贫血类型患者RBC指标高于大细胞性贫血类型患者RBC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妊娠期女性开展血常规检验,能够及时筛查贫血患者,判断贫血程度及类型采取对应干预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孕妇及胎儿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郑其进  李佑桥 《河南中医》2010,30(4):392-39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慢性重型肝炎呃逆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注射器抽取山莨菪碱10mg,采用穴位直刺,并提、插、捻、转,出现酸麻胀感后注射。结果:治疗76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呃逆患者,治愈组52倒,其死亡率为38.46%;未愈组24例,其死亡率为75%。二者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慢性重型肝炎呃逆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呃逆,其症状缓解与否,与其预后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以常规西药联合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内毒素、血氨变化及并发症、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44%,对照组为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可降低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ALT、AST、TBIL、ET、血氨水平,提高白蛋白含量及生存率,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角黄汤肠道滴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上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2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存活率和病死率,并观察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存活率72.1%,疗效优于对照组的55.9%,且治疗组ALT、TBil、Alb、PTA等实验室指标的定量检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 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凝血功能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时血清球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病人及正常人血清球蛋白水平。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血清球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并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负相关。结论:球蛋白下降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的指标之一,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00例,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常规单纯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本法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肝功能及凝血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