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运用脉搏指示的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监护病房25例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静滴50ml参附注射液,采用PICCO监测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EVLW)、有创动脉血压(IBP)等指标,分析静滴参附注射液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可增加CI、ITBVI,降低EVLW.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明显抗休克作用,可用于早期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ICCO的监测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析2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有创动脉血压(ABP)、心排血指数(CI)、每搏输出指数(SV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阻力指数(SVR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及胸腔血容量指数(ITBI)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升高患者血压,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并能减低患者的心脏负荷,但不会增加患者心率,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稳定血压治疗,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AWP)、心排量(CO)、心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SVR)变化。结果治疗组SVR在24h内逐渐升高,PAWP逐渐下降且恢复正常,随着SVR的升高血压逐渐稳定并停用血管活性药,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是通过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后负荷、提高组织灌注而纠正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稳定血压,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脓毒症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严重感染的集束化治疗"[2];治疗组在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测量患者入ICU(治疗前)以及治疗6 h、12 h、24 h以及48 h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ICCO监测指标包括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变化,并观察患者28 d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生存率。结果: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HR增快,血压降低,低CI,低SVRI以及高EVLWI等血液动力学特征。通过集束化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表现为HR减慢,血压增高,CI增加,GEDVI增加,ITBVI增加,EVLWI降低以及SVRI增高,但是参麦组在6 h以及12 h CI增加更明显以及迅速,48 h EVLW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麦组患者多巴酚丁胺使用量在6 h以及12 h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在24 h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28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4):424-425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变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治疗组87例。对照组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治疗组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2~6h的HR、MAP、CI、CVP、SVRI和尿量。结果:治疗后4h和6h,两组的HR均降低,MAP、CI、CVP、SVRI和尿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改善症状和血流变。  相似文献   

6.
比较生脉注射液(SM)和参附注射液(SF)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采现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模型,分别于休克前、休克1小时、复苏1小时及2小时观察MAP(平均动脉压)、CO(心输出量)、SVR(外周血管阻力)、HR及CVP的变化,以及SM和SF对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休克复苏期间应用SM或SF均能显著升高MAP,增加CO,且显著降低SVR;休克复苏1小时,SM升高MAP及增加CO作用较SF强(P<0.05),而复苏1小时及2小时,SF降低SVR作用较SM显著(P<0.05),两药对HR及CVP影响无差异。提示休克复苏初期应用SM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而SF舒张血管作用强有利于改善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PICCO 技术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 例入住ICU 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 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治疗组采取PICCO 技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中心静脉压监测(CVP),对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液体量、住院时间进行监测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 /FiO2 )及尿量指标均得以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治疗组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得以稳定;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平均液体量控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PICCO 技术的临床应用可有效进行重症颅脑损伤者液体管理,血管外肺水等指数增加,对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象为20例药物镇静的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双相正压通气(BILEVEL)模式,按照随机顺序,将每位患者的呼气末正压(PEEP)值设置为PEEP0组、PEEP5组、PEEP10组、PEEP 15组.设定好PEEP后,调整PEEP高压(PEEPh),通气20 min,测定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次调整为下一个PEEP前,调整为基础通气20 min,再进行下一步试验.结果 随着PEEP增加,心排出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平均动脉压(MAP)降低(P< 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增加(P<0.05).PEEP5组与PEEP0组相比,ITBVI明显增加(P< 0.05);PEEP10组与PEEP0组相比,SVRI、CVP明显增加(P<0.05);PEEP15组与PEEP0组相比,CI、ITBVI、MAP明显降低,SVRI、CVP明显增加(P< 0.05);PEEP10组与PEEP5组相比,ITBVI降低(P< 0.05);PEEP15组与PEEP5组相比,CI、ITBVI、MAP降低,SVRI、HR增加(P<0.05);PEEP15组与PEEP10组相比,CI、ITBVI、MAP降低(P<0.05).PEEP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率之间无相关性,EVLWI各组间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PEEP增加,心输出量逐渐减少,当PEEP增加至15 cmH2O时心排出量减少显著,因此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时尽量控制PEEP水平在15 cmH2O之内.  相似文献   

9.
何涛涛  曹樟全  张洪波 《新中医》2021,53(20):74-7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实施超声指导下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 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SOFA、APACHE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MAP、CVP、SVRI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可改善T 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目标治疗(EDTA)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血乳酸的变化。方法 将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存活组30例,死亡组13例。并选择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31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诊断即刻、6h、12h、24h测定心率(HR)、血压(BP)、尿量(UV)、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入院初始CVP、M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R明显增快,尿量减少,Lac显著升高;经EDTA方案治疗,各组的CVP值明显升高,HR下降,MAP回升,但死亡组在6h仍未至60mmHg;死亡组血乳酸值较存活组明显升高,经积极治疗仍无明显改善;各组尿量在治疗初始均有改善,死亡组在24h后随MAP恶化明显减少。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血乳酸增高,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差的特点,经积极的治疗存活组较快达标,而死亡组各指标恶化,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的监测对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参麦注射液。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录给药前及治疗6天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选取其中7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HR、CO、CI、SV、ST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CO、CI、SV、LVEF、STR改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衰的治疗效果,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临床使用方便,能连续检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上海长征医院ICU收治的42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21例)与对照组(B组21例),A组患者予以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滴,B组患者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治疗后3d、治疗后7d心排指数(CI)、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出现CI下降,EVLW升高,PVPI降低,PaO2/FiO2下降;治疗后30min及注射后3d,A组患者即出现CI上升,EVLW下降,PVPI升高,PaO2/FiO2增加;B组患者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后7dA组患者出现CI明显上升,EVLW显著下降,PVPI明显升高,PaO2/FiO2显著增加;B组也出现CI上升,EVLW下降,PVPI升高,PaO2/FiO2增加,但不如A组患者明显。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均比B组患者显著性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ARDS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患者EVLW,增加肺血管上皮屏障功能,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11)
目的研究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血浆多糖包被组分的变化,以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参附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参附组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 L静滴,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0、6、24 h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每搏输出指数(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作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各时间点乳酸(lactate,Lac),于0、24 h抽血检测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于24 h统计液体出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参附组6 h的CVP、GEDVI、SV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SVRI、EVLWI无差异;24 h参附组EVLWI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无差异;24 h参附组的Syndeca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参附组液体正平衡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早期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潴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内皮多糖包被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和对照组(20)。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250 m L+硝普钠注射液25 mg,避光静脉输注,(15~50)Lg/min,视血压调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50 m L+参附注射液50 m L静脉输注。然后两组病患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征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动脉血气指标RR、PH、Pa O2、Pa CO2、Sa O2与血流动力学指标HR、CO、CVP、CI、SV都较通气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动脉血气指标RR、PH、Pa O2、Pa CO2、Sa O2与血流动力学指标HR、CO、CVP、CI、SV在通气撤机时与对照组相比较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除此之外,治疗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的VAP病例也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急性症状,缩短机械通气和治疗持续时间,这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附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各30例,标准治疗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治疗,参附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早期容量复苏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O监测仪观察患者6 h和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CI,SVV,SVRI,GEDI,ELWI,MAP),并监测患者第0、6、24小时的血气指标(Lac,BE,DO_2,VO_2,ScvO_2)。结果治疗后参附治疗组患者6 h的CI、SVRI、MAP、BE、ScvO_2均较标准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SVV、Lac、DO_2、VO_2较标准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4 h的CI、SVI、SVRI、MAP、BE、ScvO_2均较标准治疗组升高(P0.05),SVV、Lac、DO_2、VO_2较标准治疗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GEDI、EL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休克早期容量复苏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两组病人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给予100 m L参附注射液快速静滴,然后再以4 m L/h持续24 h泵入。所有病人经桡动脉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用药后6、12、24 h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24 h各时间点的SVR、SVR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并于24 h内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严重脓毒症可以更快纠正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方法以2005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7d~14d内成功完成PCI治疗的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成功PCI使收缩时间比率、SVR/SVR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择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作为评价PCI疗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参附组将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28d病死率的情况。结果治疗6h后,参附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HR、MAP、Sp02、Lac、cI和CYP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仅在改善MAP和La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改善La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改善HR、MAP、Sp02、La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附组在CI、CVP和SVV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改善MAP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集柬化治疗过程中有贡献,可以帮助提升血压.改善外周血管阻力和组织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120例各种心脏疾病住院患者透析后1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胸腔液体量(TFC)等。结果血液透析3h后,患者心率明显加快,心功能Ⅳ级者心率明显快于I级者(P〈0.05);SBP和DBP均明显降低,心功能Ⅳ级者SBP和DBP均低于心功能I级者(P均〈0.05)。心功能Ⅲ级和Ⅳ级者平均动脉压透析3h后均低于透析lh(P均〈0.05);IV级者平均动脉压低于心功能I级者(P〈0.05);血液透析3h与1h比较,CO、SVRI和c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和Ⅳ级者CO和CI低于I级者(P均〈0.05);且心功能Ⅲ级者CO和CI低于Ⅱ级者(P均〈0.05)。SVRI透析3h均高于1h(P〈0.05);1V级者SVRI低于I级和Ⅱ级者(P均〈0.05)。心功能Ⅲ级和Ⅳ级者透析3hTFC均低于透析1h(P均〈0.05)。结论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心率和SVRI逐渐升高,而SBP、DBP、MAP、CO、CI和TFC呈下降趋势,心功能分级、透析时间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在使用强心剂、利尿剂、扩管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肛受体阻滞剂基础上用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进行临床观察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排血指数、等容舒张期、射血时间等治疗前与治疗后参数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衰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