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面脉数据,找到其分布特点及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体质辨识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集79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及舌面脉数据,分析79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脉象特点。结果 79例艾滋病患者中,单纯型体质48例,占60. 8%,其中以平和质为主,其次为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复合型体质31例占39. 2%,兼气虚质、气郁质或阳虚质多见,合并三种体质的患者占复合体质的90. 3%,9. 7%为合并两种体质患者。舌象以舌色淡红、苔厚腻多见。脉象主要表现为虚、弦、结。面象以少量光泽、唇红、面黄为主。结论 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其特定的规律,在临床诊治中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对188例HIV感染/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同一时期收集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组平和质30例(15.9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74例(39.36%),混合体质84例(44.68%),与肝炎组(平和质31例,占56.36%,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12例,占21.82%,混合体质12例,占21.82%)比较,HIV/AIDS组偏颇体质居多(P〈0.01);HIV/AIDS组158例偏颇体质中,气虚质114例(72.15%),与HIV/AIDS组其它偏颇体质比较,气虚质居多(P〈0.01)。HIV/AIDS组艾滋病期患者86例,其中平和质14例(16.28%),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8例(44.19%),混合体质34例(39.53%);与无症状期患者(共102例,其中平和质16例,占15.69%,偏颇体质中的单一体质36例,占35.29%,混合体质50例,占49.02%)比较,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艾滋病期与无症状期患者偏颇体质分别比较,无症状期患者气郁质多于艾滋病期患者(P〈0.05)。结论:气虚质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较多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接受高效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舌脉特点及其对HAART后免疫应答的影响,为开展AIDS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接受免费HAART治疗1年的AIDS患者,采用舌面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中医体质辨识系统DS01-A型舌面脉信息采集系统采集舌脉数据,应用频数分析、Logistic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免疫应答效果患者的中医体质及舌面脉特点。结果共有139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其免疫应答反应分为免疫无应答组和免疫重建组,其中免疫无应答组83例,前3位中医体质为湿热质31例,占37.35%,气虚质和痰湿质各13例,占15.66%;免疫重建组56例,前3位中医体质类型为湿热质20例,占35.71%,气虚质19例,占33.93%,平和质6例,占10.71%。两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发现面色红、舌体瘦、脉弦、痰湿质患者更常见于免疫无应答患者(P 0.05)。结论应重视及早开始HAART,可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针对性地开展体质调养,对免疫无应答患者可运用健脾疏肝、祛湿化痰方法进行调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体质构成及脉诊信息差异。方法对567例石家庄地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医脉诊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脉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脉位、脉力、脉率3种脉象信息。结果在567例健康人中,平和质占52.73%,偏颇体质占47.27%;其中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女性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这五种体质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阳虚质与平和质的脉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脉位、脉率方面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健康人群中非平和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同体质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较大,脉力可作为辨别湿热质与阳虚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HAART治疗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艾滋病的预防研究与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60例HIV/AIDS患者,采用中医舌面脉象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分析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平和质占20.5%,气虚质占19.7%,气郁质占7.7%,湿热质占13.7%,痰湿质占6.0%,特禀质占10.3%,血瘀质占7.7%,阳虚质占6.8%,阴虚质占7.7%。60例患者中,单一体质占41.7%,2种复合型体质占16.7%,3种及以上复合型体质占41.7%。结论平和质、气虚质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偏颇体质和混合型体质较多是HIV/AIDS患者特定的中医体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方法将以"发热待查"收治住院的患者104例,按是否符合FUO定义分为FUO组60例和非FUO组4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中医症状。结果 FUO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常见(20.0%),其他体质依次为气虚质(18.3%)、阳虚质(16.7%)、阴虚质(16.7%)、痰湿质(13.3%)等;非FUO组以气虚质最常见(25.0%),其他体质依次为平和质(22.7%)、阳虚质(13.6%)、痰湿质(11.4%)等;2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发热患者中医症状多为恶寒(52.1%)、口干欲饮(62.5%)、出汗(56.2%)等,舌脉以淡红舌、白厚腻苔,滑数脉为主。结论 FUO组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最常见,非FUO组以气虚质最常见,2组中医体质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发性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复发性大肠息肉发病的关系,为复发性大肠息肉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及帮助。方法:对97例患者进行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分析复发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97例患者中,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最多,共48例(占48.5%);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次之,有29例(占29.9%);复发1次的以气虚质或有气虚质倾向为主(占57.3%),复发2次及复发3次以上的以湿热质或有湿热质倾向的为主(分别占66.7%、71.4%)。结论:复发性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和湿热质为主,湿热质可能更容易出现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8.
郑秋霞  胡文雷  石灯汉  朱君华 《新中医》2022,54(12):166-16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SCLC患者200例,收集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指数、体质量下降、TNM分期、卡氏(KPS)评分、家族史,采用Logistic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200例患者中29例平和质,占14.50%;20例特禀质,占10.00%;22例气郁质,占11.00%;23例湿热质,占11.50%;20例痰湿质,占20.00%;26例血瘀质,占13.00%;21例阴虚质,占10.50%;17例阳虚质,占8.50%;22例气虚质,占11.00%。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指数、KPS评分、家族史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影响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体质量下降情况对中医体质影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与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呈负相关性(P<0.05),TNM分期与阴虚质、阳虚质呈正相关性(P<0.05);体重下降与阴虚质呈正相关性(P<0.05),与痰湿质呈负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
郭世俊  蔡小丽  李春霖 《新中医》2013,45(12):132-13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984例HU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就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血尿酸(uA)、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84例HUA患者,其中单一体质533例(未发现单纯特禀质体质类型),2种体质兼夹的403例,3种体质兼夹的48例。平和质185例(18.8%),痰湿质164例(16.7%),湿热质65例(6.6%),气虚质61例(6.2%),气虚兼痰湿质141例(14.3%),气虚兼湿热质79例(8.0%),其余均为出现例数〈60的体质类型,共计289例(29.4%)。若按体质九分法将上述的兼夹体质进行拆分,984例患者共出现体质类型1483例。不同体质类型性别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年龄问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年龄、性别均可影响体质。单一体质中,男性以痰湿质、平和质为主;女性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兼夹体质中,男女性均以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为主,且构成比大致相同。青年以平和质和痰湿质为主;中年以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为主;老年以气虚质为主。不同体质类型体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和质、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均以轻度肥胖为多,且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气虚质、气虚兼湿热质均以正常体型为多。不同体质类型患者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血压与体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SBP、DBP均为痰湿质水平最高,气虚兼湿热质最低。结论:年龄、性别均可影响体质;血压、血脂与体质类型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选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并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 ①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6.5%、20.5%、18.0%、11.0%、10.5%、4 5%、4%、2 5%、2 5%;前3种主要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不一样,在男性患者中以阴虚质为主,共占27例,其次是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其中痰湿体质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以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各占26例,其次为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明显多于男性患者.③2型糖尿病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的人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④阴虚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痰湿质组相比较,显著低于痰湿质组(P <0.01);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平和质组相比较,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 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并且与年龄相关.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