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肝癌主要与感受湿热邪毒、长期饮食不节、嗜酒过度以及七情内伤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调有关。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滞,气滞则血瘀,郁而化热,热瘀毒结于肝发为肝癌,肝郁血热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清泄阳明、疏肝理脾、清热化瘀和清上、和中、通下疏通三焦的功效,使肝胆舒、表里和、瘀滞散、腑气通、邪气去。笔者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热血瘀型肝癌,谨守病因病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毛德文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肝衰竭"毒邪-毒浊致病"新学说: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之"毒邪致病",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之"毒浊致病";总结了"毒邪致病"学说的"截断逆转法","毒浊致病"学说的"扶阳培土法";并凝练了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毒邪致病-截断逆转"的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毒浊致病—扶阳培土"的以茵陈术附汤等为代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肝性脑病"通腑开窍—通腑醒神、通腑保肝"的以大黄煎剂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案等3个新方案。经临床应用证实,该学说指导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关于“肝之癌毒”理论的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的发生与"癌毒"关系密切,"癌毒"是特指可衍生恶性肿瘤的特殊毒邪,认为"肝之癌毒"为"正虚毒结",源于"肝郁脾虚",导致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熏蒸肝胆,血败肉腐,终成"肝之癌毒"。虽病在肝,实责之脾,肝癌以脾虚失健为起点,瘀血阻络为关键,癌毒胶结为症结,针对瘀、滞、痰、湿,合而化热、血败肉腐,而成"肝之癌毒",提出健脾利湿、舒肝解郁、行气化瘀、除痰清热治则,以期从中医的角度对肝癌的形成提出新的理论,为中医药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翦慧颖  曾普华  郜文辉 《新中医》2021,53(3):125-128
肝脾肾三脏紧密相关,在癌毒传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肝癌早期,癌毒形成,毒瘀互结,肝郁脾虚;肝癌中期,瘀毒胶结,致肝脾肾失调;肝癌晚期,癌毒弥漫,脾气败坏,肝肾亏虚,五脏受累,脏腑功能紊乱,预后极差。从肝脾肾相关探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癌毒传变理论,并结合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防治经验,立足于癌毒致虚的核心病机,探寻阻断与延缓肝癌癌毒传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桂芝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孙桂芝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肝癌病位在脏,与肝、脾、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湿聚、气滞、血瘀、痰凝、毒蕴为标,脾虚、肝郁、肾亏为本;治疗以疏肝健脾益肾扶正固本,辅以解毒化湿、行气开郁、祛瘀散结、化痰软坚、消积导滞以祛邪。  相似文献   

6.
祁元刚  孙利国 《新中医》2023,55(4):135-138
介绍经方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肝癌的基本病机为感受湿热毒邪,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脾失建运,痰浊内生,久病致瘀。肝郁、痰浊、湿热、瘀血相互影响,盘踞胁部,最终形成肝癌。在证型上主要可分为肝郁脾虚、肝热血瘀、胆热脾寒、阳虚水犯、邪热入血五种,亦有诸证并存者。临证常用经方有小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黄芩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真武汤、半夏厚朴汤等,均宜灵活选用,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失眠伴焦虑、抑郁情绪在中医上可归为“不寐”和“郁证”的范畴,本文主要从肝论治失眠伴焦虑、抑郁情绪,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不单采用药物疗法,还注重心理疏导,身心并调,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肝疏泄失职,情志活动失常,气机易于郁滞,损伤心、脾、肾等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脏腑阴阳失衡,兼有浊毒内生,耗伤脏腑形体经络,神魂被扰难安。临床上可将失眠伴焦虑、抑郁情绪分为四型,分别采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肾虚型、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本文通过列举四例验案,分别详细分析用药特点以期阐明治疗观点。  相似文献   

8.
妇人脏躁首见于《金匮要略》,后世医家多有阐发,然其病理基础总为情志病变,与五脏相关,与心、肝、肾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当紧扣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笔者结合临床经验,从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心脾两虚、肝肾不足四型辨证,分别以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血府逐瘀汤加减、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论治本病。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乃疏达肝气之基础方,凡系肝郁气滞所致的肝脾不和诸症,以此方加味可获佳效。如:胁痛属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者,可加香附、郁金;肝经郁热者,可配左金丸;肝经虚寒加吴萸、小茴、川楝、桂枝;肝阴不足者,可合一贯煎;肝胆湿热者合茵陈蒿汤;瘀血胁刺痛者合桃红四物汤;如系湿热煎熬胆汁为沙石成为胆腑之结石者,用四逆散合三金汤(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妇女带下病系肝经湿热者,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味;肝郁脾虚者,用四逆散合异功散;肠痈因于肝郁气滞血瘀,腑气不通者,亦可用四逆散加丹皮、黄柏、红藤、败酱治疗。现举例如下: 胃脘病周××,男,40岁,1984年3月10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患者素体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复因外感六淫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肝脾功能失调,形成寒积、痰浊、气滞、血瘀、湿热癌毒等,结于腹中而成。临床将肝癌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热血瘀、湿热结毒、瘀毒互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8个证型,可为目前肝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4.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火力"与"火候"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炮制中“火力”和“火候”的概念、意义及最新进展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提出了以红外非接触测温技术判断中药炮制中的“火力”大小的新方法。引入了在线式红外测温仪,获取了中药炮制中的时间一温度曲线,借以判断中药炮制中“火力”的工艺参数和解决炒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计算机、摄像视频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火候”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经络是"学说"还是"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李铁 《中国针灸》2006,26(6):446-448
目的:明确经络理论的概念。方法:从学说和理论概念差异的对比入手,依据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抽象性特征和逻辑系统性特征,对经络理论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论:经络共有科学理论的各种特征,所以应该是科学理论。把经络定义为科学理论对于经络实质研究、针灸规范化研究和针灸学理论体系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相关记载。在参研医理及结合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论"足生大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糖尿病足应隶属于"足生大丁"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JS 《针刺研究》2010,35(5):388-390
一般认为"以痛为输"和"阿是穴"属同一概念。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也有区别,反映不同层次治病经验。"以痛为输"是直接取病症处针刺的一般治疗经验;"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亦即刺灸敏感点,是取病症处反应点针灸的特殊经验。"天应穴""不定穴"同"以痛为输",而不同于"阿是穴"。现在对"以痛为输"的解释与运用已经泛化,与"阿是穴"混淆使用。本文对致误原因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