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研究海马内NA能神经损毁对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影响 ,探讨其中枢调节机理。实验建立AA大鼠模型 ,应用 6 OHDA作海马内微量注射 ,观察灸疗对跖围、胸和脾指数、IL 6、IL 2等炎症和免疫指标的改变。实验表明 ,艾灸组有显著的抗炎免疫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损毁海马内NA能神经支配后 ,灸疗的这一作用被部分阻断 ,上述指标与海马损毁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海马可能是艾灸治疗信息中枢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海马 HPA系统是灸疗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中一条重要的神经体液性途径。  相似文献   

2.
艾灸抗炎免疫作用及对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灸法治疗 RA抗炎免疫作用的中枢神经递质调控机理。方法 :建立 AA大鼠模型 ,观察艾灸肾俞穴对炎症肿胀、细胞因子 IL- 6、IL- 2以及下丘脑内神经递质 NE、5- HT和 NO的影响。结果 :1 .灸治 AA大鼠能减轻炎症肿胀 ,降低 IL- 6,提高 IL- 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0 .0 1 ) ,表明灸疗能抗炎消肿 ,抑制炎症因子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 .灸疗能上调 NE、5- HT的水平 ,降低 NO的含量 ,提示艾灸能激活或调整 HPA轴抗炎免疫的功能活动 ,有利于 AA的缓解与转归。结论 :艾灸有抗炎免疫的作用 ,下丘脑神经递质参与对该作用的中枢调节。  相似文献   

3.
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复制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应用放免、细胞凋亡和病理学等方法,观察艾灸"肾俞"穴的抗炎免疫作用和对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1)灸治能减轻关节的肿胀和多发性关节炎,减少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IL-1)含量,提高IL-2和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艾灸具有抗炎免疫的作用;(2)艾灸能诱导A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的调亡,能提高凋亡指数,减轻炎症反应;(3)病理学观察证实,灸治能减轻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组织增厚等渗出性变.结论:艾灸主要通过抑制滑膜炎起到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释放,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是艾灸治疗RA抗炎免疫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艾灸对疲劳大鼠不同脑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对疲劳大鼠不同脑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艾灸缓解疲劳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负重力竭游泳法建立疲劳大鼠模型。艾灸组在造模同时灸双侧"足三里"穴各3壮,隔日1次,共11次。观察大鼠力竭游泳时间,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在造模第14天和第21天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IL-1β、IL-6、TNF-α和IFN-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海马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β、TNF-α、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大鼠下丘脑IL-1β、IL-6、TNF-α和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下调大鼠海马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对下丘脑促炎细胞因子无明显作用。艾灸降低中枢炎性细胞因子与其发挥缓解疲劳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下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足容积、血清褪黑激素、血浆IL-1β、IL-4含量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在艾灸抗炎效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采用24h光照作为干预研究手段,观测大鼠足容积,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MT和血浆IL-1β、IL-4含量。结果:大鼠右后足容积,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4h光照+艾灸组与艾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血清MT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4h光照+艾灸组显著低于艾灸组(P<0.01);血浆IL-1β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4h光照+艾灸组与艾灸组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血浆IL-4含量,模型组略高于空白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艾灸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24h光照+艾灸组显著高于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能够有效抑制RA大鼠足肿胀、抑制血浆IL-1水平、升高IL-4水平,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MT与RA炎症过程中密切相关,MT对抗炎因子IL-4可能有抑制作用,MT在艾灸治疗RA炎症中可能不是发挥抗炎作用,而是起到致炎作用。艾灸、持续光照可能通过抑制MT分泌,从而促进抗炎因子IL-4分泌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在艾灸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NF-k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分析,深入挖掘艾灸治疗RA抗炎效应的细胞信号转导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摘肾上腺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0.1mL制作RA模型。造模成功后第6天手术摘除摘肾上腺组大鼠双侧肾上腺。造模第7天开始艾灸大鼠"肾俞""足三里"两穴各5壮,每日1次,治疗18d。观测计算大鼠足跖肿胀度,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CS)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滑膜NF-kBp65活性。结果:造模后大鼠右后足容积,模型组、艾灸组、摘肾上腺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大于空白组(P0.01);艾灸后大鼠右后足容积,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摘肾上腺组显著大于空白组、艾灸组(P0.01,P0.05)。大鼠夜间血浆ACTH水平,模型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摘肾上腺组显著低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P0.01)。大鼠夜间血清CS水平、滑膜NF-kBp65活性,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艾灸组、假手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摘肾上腺组CS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P0.05),而滑膜NF-kBp65活性显著高于空白组、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具有确切的抗炎效应,其抗炎效应的发挥需依赖于HPAA的完整。艾灸可能通过调节HPAA功能,从而抑制NF-kB炎性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穴对疲劳大鼠外周和中枢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IL-10/IL-6的影响,探讨艾灸缓解疲劳的调节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7只。以21 d负重力竭游泳法制备疲劳大鼠模型。艾灸组大鼠造模第1天用小艾炷灸双侧"足三里",隔日治疗1次,每次每穴艾灸3壮,治疗11次。观测大鼠一般状态和体质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腓肠肌与额叶皮层的IL-6、IL-10水平,并计算IL-10/IL-6比值。结果:造模第7、14、21天,模型组体质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造模第14、21天,艾灸组体质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腓肠肌及额叶皮层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血清、额叶皮层IL-10/IL-6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腓肠肌和额叶皮层IL-6明显降低(P0.05);艾灸组血清、额叶皮层IL-10明显升高(P0.05);艾灸组血清、额叶皮层IL-10/IL-6明显升高(P0.01)。结论:艾灸可明显缓解运动性疲劳,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和中枢促炎因子IL-6、提高抗炎因子IL-10和IL-10/IL-6比值,减轻外周和中枢炎性反应,改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分泌失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探讨艾灸治疗RA抗炎免疫作用的机理 ,我们建立免疫性炎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等 ,从神经 内分泌 免疫调控入手 ,在整体、器官、细胞水平开展灸治RA的实验研究。结果艾灸“肾俞”、“足三里”穴具有抗炎免疫作用 ,其机理与灸疗抑制TNF、IL 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 ,增强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保护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 ,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 ,调整NO、NE、5 HT神经递质的失衡 ,促进内环境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实验证实 ,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 ;灸疗的部分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的 ;海马可能是灸疗信息中枢整合的重要环节 ;HPA轴是灸疗作用中一条重要的神经体液性途径 ;松果体 (MT)可能是艾灸抗炎免疫的一个高位调节点。提示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是其治疗RA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节律调控机制。方法:将14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每组24只,各组分4个时间点(即0:00组、6:00组、12:00组、18:00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各组大鼠实验全程给予Light-Dark(LD)12∶12的光暗周期限制,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假摘组不摘除肾上腺,但手术步骤相同。艾灸组、摘灸组大鼠在上午7:00-9:00进行单侧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其他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行艾灸治疗。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整体状况评价及足容积测定。治疗结束后分别在相应各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采用酶免法检测IL-6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6保持昼夜节律性(P0.05),但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IL-6存在昼夜节律性(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6昼夜节律存在,但是峰相位前移,中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RA大鼠血浆IL-6具有明显的病理性昼夜节律特征;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完整的条件下,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模型大鼠IL-6的昼夜节律发挥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炎性因子及神经元再生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DCX)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V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5只。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建立VD大鼠模型。艾灸组给予悬灸"关元""命门""大椎"治疗,每穴15 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治疗,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逃避潜伏期,HE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大鼠海马DG区DCX与NeuN共表达强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G区DCX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DC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延长(P0.01),治疗后艾灸组与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神经元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排列紊乱,可见大量坏死神经元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艾灸组与西药组细胞形态接近正常。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显示,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CX/NeuN共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与西药组DCX/NeuN共表达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P0.01),艾灸组DCX/NeuN共表达细胞少于西药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DCX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1,P0.05),艾灸组、西药组高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略低于西药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 MPO、NF-κB p65、IL-6、IL-1β及DC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大鼠各炎性因子表达明显下降(P0.01),DCX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促炎因子表达下降(P0.05,P0.01),DCX相对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艾灸可通过抑制炎性损伤,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改善VD大鼠记忆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梁欣  吕明庄  贺志光 《中国针灸》2004,24(8):573-577
目的:探讨耳针、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耳针、艾灸、耳针 艾灸治疗,治疗6周后,测定各组血清褪黑素(MT)昼夜含量、血清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化、松果体细胞数.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夜间血清MT含量增加、MT昼夜节律性振幅变大、松果体细胞数增多,其中以耳针 艾灸组最为显著.(2)各组日间血清M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血清MT含量呈现昼低夜高的特点.结论:耳针、艾灸通过对MT及松果体的调节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麦粒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麦粒灸对佐剂性关节炎 ( A A)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佐剂性关节炎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检测IL-1、IL-2、IL-6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IL-1、IL-6的活性比正常大鼠明显升高 ( P<0 .0 1)。麦粒灸组大鼠 IL-1、IL-6活性较模型组比明显下降 ( P<0 .0 5 )。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 IL-1、IL-6活性未见明显变化 ( P>0 .0 5 ) ,假手术组IL-1活性极显著降低 ( P<0 .0 1) ,IL-6比模型组明显为低 ( P<0 .0 5 )。模型组大鼠脾脏 IL-2活性降低 ( P<0 .0 5 ) ,麦粒灸治疗后可使 IL-2活性极显著升高 ( P<0 .0 1) ,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 IL-2活性与麦粒灸组及假手术组比 ( P<0 .0 5 ) ,但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假手术组 IL-2活性亦明显提高 ( P<0 .0 1) ,而与正常组无差异。结论 麦粒灸可抑制 AA大鼠 IL-1、IL -6活性。摘除肾上腺后则麦粒灸不能降低 IL -1、IL -6活性 ;麦粒灸可明显提高 IL -2活性 ,摘除肾上腺后麦粒灸则对 IL -2活性无明显影响 ;麦粒灸对 A A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整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13.
麦粒灸对实验性RA大鼠局部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 观察艾灸对实验性 RA大鼠炎症局部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麦粒灸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肾俞”、“足三里”,采用荧光免疫、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炎症局部 5 -羟色胺 (5 - HT)、组胺 (HA )和前列腺素 E2 (PGE2 )含量。结果 造模后 ,5 - HT、HA、PGE2 含量均显著升高 (P<0 .0 1) ;艾灸治疗后 ,三者含量又显著降低 (P<0 .0 1) ;摘除肾上腺后艾灸 ,HA含量有显著性下降(P<0 .0 5 ) ,而 5 - HT、PGE2 含量下降不明显 (P>0 .0 5 )。结论 艾灸治疗可明显清除炎症局部组织中 5 - HT、HA、PGE2 ,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水肿、疼痛等症状。肾上腺在艾灸清除炎症介质过程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 6 OHDA化学切除外周交感神经轴突纤维 ,观察艾灸对正常和CY(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应用 6 OHDA及CY后 ,小鼠胸、脾指数及IL 1、IL 2含量均低于正常组水平 ;艾灸治疗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 ,改善其免疫抑制 ,上述指标均高于各自对照组 ,但仍低于交感神经完整的艾灸组。结果表明 ,6 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末梢后 ,艾灸增强与调节免疫的作用被削弱或部分阻断 ,提示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陈永红  吕琳  陈红  董晔  韦金育  李延  韦涛 《中国针灸》2005,25(3):211-213
目的:探讨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穴位刺血治疗前后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并设立中药穴位敷贴、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治疗对照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ACT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穴位刺血治疗后上述部位的ACTH水平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穴位敷贴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相似(P>0.05).结论:穴位刺血疗法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ACTH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及游泳力竭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的差别,并采用生化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逆灸命门+力竭组力竭游泳时间较力竭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各组内HPA轴的3种激素表现同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命门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无明显变化;力竭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力竭对照组比较,逆灸命门+力竭组大鼠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运动力竭后HPA轴出现过度应激,逆灸命门穴可缓和其应激程度,这可能是逆灸命门穴能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加灸对癌痛患者外周血中IL2/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吗啡加艾灸对癌痛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4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和常规组(21例),分别进行穴位注射吗啡加艾灸和常规的吗啡注射,治疗20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癌痛患者血清中IL-2的含量升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癌痛患者IL-2R的mRNA阳性表达率为65.22%,与常规组(23.81%)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通过促进IL-2的分泌和IL-2R的mRNA表达,对癌痛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从而达到直接和间接治疗癌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ICAM-1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加去肾上腺组、艾灸加假手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细胞粘附分子(ICAM-1)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因清ICAM-1含量明显较正常组升高(P<0.01),艾灸治疗组血清ICAM-1含量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并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艾灸加去肾上腺组血清ICAM-1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艾灸加假手术组血清ICAM-1的含量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与艾灸组具有相同趋势。结论:艾灸降低血清ICAM-1含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完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