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易患人群的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回声特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在我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中选取住院病例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特征及易损斑块分布规律。结果:颈动脉易损斑块在风痰阻络证与痰湿阻滞证2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在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几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也较高,约50%-60%;在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几种证型中发病率较低,均在50%以下。其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斑块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疡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风痰阻络证、痰湿阻滞证、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等几种证型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建议此种体质的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不稳定性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762例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组,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高血压病条件下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证型分布规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痰热上壅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肝阳上亢,与非脑梗死比较,证型分布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以及不同级别的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痰热上壅、瘀血阻络肝阳上亢和气阴两虚为主,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较非脑梗死患者更多见瘀血阻络证;随着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级别的不同,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出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赛忠 《江苏中医药》2017,49(10):40-42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同时观察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的NIHSS评分,比较证候分布比例、不同证候之间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比例为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患者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瘀阻络、瘀血阻络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及瘀血阻络证4种证候治疗后不同时期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为瘀血阻络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而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差,而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和瘀血阻络证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4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中医证型:将痰湿中阻归为A组,共133例;肝肾阴虚归为B组,共107例;肝阳上亢归为C组,共73例;肾阳虚衰归为D组,共54例;瘀血阻络归为E组,共33例。观察不同类型、级别、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高血压中医证型的24时辰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分别为:ADCBE及BCADE。(2)正常高值、Ⅰ、Ⅱ、Ⅲ级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分别为:ABC=DE; ABCDE; ABCDE; CEABD; ABDCE。(3)40岁最常见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41~50岁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50岁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阳上亢。(4)寅、卯、辰时最常见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巳、午、未时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申、酉、戌时35.77%中医证型为痰湿中阻;亥、子、丑时最常见中医证型为肾阳虚衰。结论:掌握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即有利于辅助高血压病诊治,也有利于对血压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5大类降压药降压效果之间的关系,为辨证选用降压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调查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服用降压药物种类及1个月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瘀血阻络型及痰瘀阻络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下降更明显,且比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火上扰及阴阳两虚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下降明显(P〈0.05);肝肾阴虚证及肝阳上亢型患者使用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比使用其他2类降压药更有效,且比其他证型患者使用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更有效(P〈0.05);痰火上扰证患者使用利尿剂血压下降明显,但与其他证型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降压药适应用于不同中医证型,中医辨证分型可以作为临床医生选用降压药的一种宏观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及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将244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合并相关疾病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组中医证型,分别为湿热蕴结证、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比较5组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肝肾阴虚证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痰浊内阻证明显降低,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分别较其他证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脂蛋白(Apo AI)各中医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其他三证型明显降低(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GGT、HDL-C、Apo A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骞  杨学信  李志明  刘建平  张敏 《陕西中医》2013,(12):1611-1613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地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区,民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七家中医医院作为调研单位,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0年~2011年期间在各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病例共计1014例,填写《高血压病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证型名称,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症状主要有46个,包括眩晕、头痛、耳鸣、失眠、少寐多梦等。病例资料按地区统计,其中银川地区259例,银南地区364例,银北地区391例;按民族统计,其中汉族570例,回族444例;按性别统计,其中男性390例,女性624例;高血压病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肝阳上亢证、痰浊络阻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瘀血阻窍证,除瘀血阻窍证外的其他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川地区证型以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为主,银南地区证型以肝阳上亢证、痰浊络阻证为主,银北地区证型以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回族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银川地区以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为主,银南地区以肝阳上亢证、痰浊络阻证为主,银北地区以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广东珠海300例、江苏常州100例,江苏南京100例,辽宁沈阳100例,分析不同地域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差异,以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腰围增大、体重增加、打鼾、情绪不稳、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与"实证"如痰火上扰、痰浊壅盛、肝火亢盛等密切相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而病程长、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与"虚证"如心血亏虚、肝阳上亢等明显相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质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共纳入2029例病历,分别统计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主要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40.0%)、肾气亏虚(28.4%)、肝阳上亢(9.7%)、痰湿壅盛(7.4%)、瘀血阻络(6.6%)、痰瘀互结(5.7%)、肝火亢盛(1.1%),兼夹证候为肝阳上亢(26.5%)、痰湿壅盛(9.6%)、瘀血阻络(7.2%)、痰瘀互结(5.5%)、肾阴亏虚(3.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最主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预防脑卒中以及筛选重点防治人群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按标准对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记录脑卒中发生时各证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值,分析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并以100例非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性与非高血压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差异。结果:(1)高血压性脑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缺血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2)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显著(P<0.05);(3)高血压性脑卒中组中阴阳两虚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其他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严重,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汤联合温胆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EH患者总共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服用天麻钩藤汤,研究组的患者服用温胆汤合天麻钩藤汤;观察并记录两组的降压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 Life,QOL)-100评分。结果:给予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前组显著低于后组(P<0.05);研究组的QOL-100评分总分为(14.67±3.71)分,对照组的QOL-100评分总分为(11.75±3.16)分,前组的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后组(P<0.05);给予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EH患者的过程中,天麻钩藤汤联合温胆汤服用的降压效果非常理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以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的降压作用和其可能降压作用机理。方法:把符合入选条件的120例病人根据配对设计的原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予以天麻钩藤饮100mL,一天二次口服;对照组予以波依定片5mg,一天一次,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清NO的变化。结果:(1)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显效率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1),但治疗组中阴虚阳亢型与对照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1);(2)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天麻钩藤饮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辨证论治能提高临床疗效;(2)天麻钩藤饮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觉症状;(3)天麻钩藤饮能提高血清NO水平;  相似文献   

1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犁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4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4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键康对照组,依次为P<0.05或P<0.01,气虚痰浊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及气虚痰浊型(P<0.05或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合并症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与中药血脂康的干预疗效。方法:观察EH患者120例,根据其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EH组30例,EH合并心房颤动(EH-AF)组30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EH-LI)组30例,EH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每组EH患者随机又分为两个亚组,即常规治疗亚组(主要运用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8周)和血脂康干预亚组(常规治疗加血脂康1.2g/d)。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hs-CRP、IL-6水平。结果:(1)所有入选EH患者的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EH-AF组、EH-LI组、EH-LVH组的hs-CRP、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单纯EH组(P<0.05);(3)血脂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其hs-CRP、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血脂康组明显更优(P<0.05);(4)血脂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其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血脂康组的血压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炎症反应指标hs-CRP、IL-6的上升与EH并发症的产生关系密切,血脂康能够显著下调EH患者的hs-CRP、IL-6和血压水平,提示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和血脂康对于EH患者可能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16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痰湿壅盛型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型(P<0.01),另外3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痰湿壅盛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或可说明Hcy可作为维吾尔族EH患者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进而可为研究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机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予以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径(LD)和IMT/LD。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坎地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致正常,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坎地沙坦组降低明显,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较单用坎地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级高血压病(EH2)中医证型与血浆ET、AngⅡ、TXA2水平的关系,进而观察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83例不同中医证型EH2患者血浆ET,AngⅡ、TXB2的含量,同时采用川芎嗪治疗,观察EH2及血瘀组治疗前后血浆ET,AngⅡ,TXA2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火亢盛,血瘀组ET水平显著升高,实证组,血瘀组AngⅡ,TXB2水平显著升高,川芎嗪能显著降低EH2及血瘀组异常的ET、AngⅡ,TXB2水平。结论:血浆ET、AngⅡ、TXA2可以作为EH2判断病情轻重及辨证论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吲达帕胺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平肝化痰降压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降压疗效、西药停减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与97.5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与9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吲达帕胺停减率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既能使EH患者的血压得到理想控制,且能较快消除其临床症状而达到预防和减轻靶器官损害之目的,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