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敬  赵斌  王琼 《中医药导报》2011,17(2):66-68
目的:对藏药螃蟹甲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运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法、豚鼠组胺致喘法3个药理实验对螃蟹甲不同提取部位的主要药理学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螃蟹甲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有较好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其中镇咳、祛痰作用以正丁醇部位为佳,平喘作用以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明显。结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螃蟹甲镇咳、祛痰、平喘的主要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野马追有效部位止咳、化痰、平喘药效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野马追80%乙醇提取物5个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1号:石油醚;2号:氯仿;3号:乙酸乙酯;4号:正丁醇;5号:水)进行止咳、化痰、平喘药效学活性筛选。方法:分别给小鼠灌胃1号、2号、3号、4号、5号药液,采用浓氨水喷雾法,筛选出野马追止咳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酚红祛痰法,筛选出野马追祛痰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药物引喘法,筛选出野马追平喘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野马追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1号)及有机溶剂萃取后水提取部位(5号)有止咳、平喘作用,野马追8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1号)、氯仿萃取(2号)及乙酸乙酯萃取(3号)部位有祛痰作用。结论:野马追药材抗呼吸系统感染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小叶榕不同提取物镇咳祛痰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叶榕水提物、醇提物以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采用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小鼠酚红祛痰试验法,分别比较小叶榕水提物和醇提物,小叶榕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部位的镇咳和祛痰作用.结果:小叶榕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二者之间作用没有明显差异;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镇咳祛痰作用,且极性大的部位作用更强.结论:传统水提工艺适合小叶榕镇咳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提取,对正丁醇部位还可作进一步的分离和化学成分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天山花楸不同提取部位的止咳平喘活性,并进一步筛选其有效提取部位。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豚鼠引喘法和小鼠卵蛋白复制法筛选天山花楸止咳平喘的有效提取部位。结果:天山花楸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氨水引咳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气雾吸入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对卵蛋白引起的小鼠哮喘,能明显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结论:天山花楸止咳、平喘的有效提取部位主要为乙酸乙酯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相应的实验方法 观察维药恰麻古儿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氨水引咳法及气管酚红排泄法观察阿克苏、吐鲁番、伊犁3个不同产地恰麻古儿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止咳及祛痰作用.用哮喘发作潜伏期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松弛实验,观察阿克苏产地的恰麻古儿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平喘作用.结果 阿克苏、吐鲁番、伊犁3个不同产地恰麻古儿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能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其中,最佳恰麻古儿阿克苏产地的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胺等体积混合溶液,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对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正丁醇提取物作用弱于阳性对照组.结论 阿克苏产地恰麻古儿正丁醇提取物是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药神香草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神香草醇提物进行初步分离,制备其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2%氯化乙酰胆碱与0.1%组胺1:1混合液致豚鼠哮喘法进行实验。结果:神香草乙酸乙酯部位不同剂量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P<0.05)、减少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次数(P<0.05)、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P<0.05)、豚鼠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其抗炎、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维药神香草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葶苈子的化学拆分组分的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泌法、组胺与乙酰胆碱致喘法、离体气管法观察葶苈子各化学拆分组分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结果:葶苈子水煎液低、中、高剂量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同时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且提高解痉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葶苈子20%乙醇组分、脂肪油组分、水部位组分均能显著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酚红排泌量、延长豚鼠发生哮喘的潜伏期(P<0.01,P<0.05),此外,20%乙醇组分、水部位组分能使气管收缩幅度明显降低(P<0.01,P<0.05),具有一定的解痉挛作用。结论:葶苈子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有效部位为20%乙醇组分、脂肪油及水部位组分,其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最为显著,与水煎液中剂量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虎尾轮根健脾固胃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虎尾轮根进行提取、分离得到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并采用大黄所致脾虚模型及饮食失节型脾虚模型,以各组提取液灌胃给药,观察各种提取液对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虎尾轮根的乙醇提取总浸膏、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可增加脾虚小鼠体质量,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改善小鼠脾虚症状,具有健脾固胃的功效,对小鼠脾虚模型有较好的抗脾虚作用,其他部位活性较弱。结论:虎尾轮根的总浸膏、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部位有较好的抗脾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龙利叶的止咳作用进行研究,筛选其活性部位,并初步研究其止咳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龙利叶75%乙醇、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提取物,采用改良寇氏法研究龙利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急性毒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制备小鼠模型,用序贯法求出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喷雾时间,进行止咳活性部位的筛选;采用辣椒素引咳实验,通过观察龙利叶各部位提取物对小鼠阿片受体激动作用和对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龙利叶75%乙醇、醋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部位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浸膏7.30、17.00、69.68、75.88 g/kg;石油醚部位最大耐受量为浸膏117.71 g/kg;75%乙醇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具有止咳作用,其止咳作用与激动中枢系统的阿片受体和KATP通道有关。结论 75%乙醇和醋酸乙酯部位为龙利叶止咳活性部位,其止咳机制与激动中枢系统的阿片受体和KATP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叶止咳口服液止咳、平喘、化痰、抗炎的功能。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及豚鼠枸橼酸引咳实验,观察风叶止咳口服液的止咳作用;采用在体豚鼠喷雾致喘法及离体豚鼠气管螺旋条实验,观察平喘效果;采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及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观察祛痰作用;采用小鼠耳壳肿胀法实验,观察抗炎作用。结果:1)风叶止咳口服液能显著延长小鼠(豚鼠)浓氨水(枸橼酸)引咳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2)可有效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增加大鼠毛细管排痰量,有明显祛痰作用;3)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且减轻乙酰胆碱和组胺所致豚鼠呼吸困难,并延长引喘潜伏期;4)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风叶止咳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化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