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寒疫论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此次首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点,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原则,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结合临床观察,从寒疫的源流、病因病机、发病特点等方面分析,认为此次甲型H1N1流感属中医学"寒疫"范畴,病机本气先虚,风寒疫毒挟湿,邪犯太阳,表(太阳)里(太阴、少阴)同病,而见发热、咳嗽、喘促等症,以小青龙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湿疫"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感受疫戾湿毒,病位主要在肺脾,病性以湿为主,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疫戾湿毒犯肺,气机闭阻,肺脾气虚;病机特点突出表现为肺脾相关。中医治疗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4期,应以解毒宣肺健脾化湿贯穿始终,初期以宣肺止咳、芳香化湿为主,中期侧重宣肺平喘、通腑解毒,重症期温阳开闭固脱,恢复期补肺健脾化湿。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烈,感染者以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仍无特效药物。笔者分析本地确诊病例资料,结合目前发表文献分析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因"湿浊疫毒"。发病病性与病势多取决于患者禀赋体质,寒化者多表现为寒湿郁肺证,多属轻症或普通型;热化者多表现为疫毒闭肺证,以重症多见。病位主在肺,次在脾;基本病机"湿浊疫毒,郁遏气机,痰瘀浊毒,痹阻肺络"。临证要点应包括:宣肺醒脾,宣畅气机;解毒化痰,忌过苦寒;化瘀通络,谨防生变;通腑泄浊,顾护肠道;瘥后防复,综合调理。在中医药参与疫情一线防控和科研攻关中,应因地制宜,采用通用方与辨证方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寒湿疫"范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笔者根据自己及弟子在一线诊治新冠肺炎的体会,结合"三分五体论"学术观点,认为疫毒袭表,直中肺脏,伏于肺内为病之成因,寒饮湿-津亏燥-毒内陷为病机动态演变过程。根据此动态病机进行辨治,且在康复期注重扶助正气,痊愈后根据疫毒之伏邪性质防复,取得满意疗效,特与同道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5.
探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主要分歧,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分歧进行梳理,明确COVID-19的中医学范畴,对病机中的"湿"及病性的寒热属性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结果:COVID-19属于木疫,其性为风热。其中的"湿"乃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加风热疫毒,肝木乘克脾土,脾虚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所致。治疗过程中应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清热与化湿兼顾,尤其注意固护中焦脾胃。结论:中医药在对COVID-19的诊疗过程中,应将五运六气理论与传统辨证论治和参,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明确其演变规律,灵活运用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结合患者体质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变化迅速,转归不良,这些特点与中医学"疫病"高度一致。基于对中医疫病的认识,创新性地将温毒、湿毒、痰毒、瘀毒、疫毒与新冠肺炎的发病联系起来,认为新冠肺炎的病机重点是五毒致病,毒虚杂合;五毒各有特点,分别处于疾病不同阶段,疫毒贯穿始终;疫毒易变,病情轻重视体质而论,与患者情志状态密切相关;病位在肺,责之脾肾,重症及心。治疗主张多元辨证,治毒贯穿始终,又要固护正气,同时牢牢抓住"整体合参,三因制宜"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学"湿瘟"范畴,其核心病机为外感湿浊疫毒之邪伏膜原,引动少阳相火,内外相合,木火刑金,湿(毒)火上冲,而成疫毒闭肺之证。治疗以"和"法贯穿始终,"护中气、护宗气、护阴液"固本,外疏内清,寒温并用为基本治则,以宣肺达邪、清热解毒、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等多法杂糅,共奏厥功,截断病势以救危亡。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毒邪侵袭,肝络受损"的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旭英  雷陵 《中医杂志》2011,52(23):2052-2053
十堰市中医医院雷陵主任医师从医20余年,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研究,现将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慢性乙型肝炎据其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湿温"、"肝着"、"胁痛"、"黄疸"、"湿阻"、"积聚"、"虚劳"范畴.雷老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外因系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因乃正气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病因学"毒"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认为"疫毒、寒毒、湿毒、热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外因,"正气不足"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内因,疫毒与寒毒、湿毒、热毒相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基本病机。依据病情辨证施治:初期:除疫化湿、散寒透邪;进展期:清热解毒、宣肺通腑;危重期: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恢复期: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11.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三因制宜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法则。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南北地域不同、气候差别、人体体质各异,北方地区感受疫毒之邪病因病机与湖北武汉有所区别。北方地域气候、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易致体内郁热,病邪具有"郁、湿、热、毒"特点,易伤阴从热化。临床防治应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湿毒疫"范畴,根据目前该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瘟疫相关理论,总结其病因为湿毒之邪,病位在肺,累及脾胃;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西医以抗病毒、调节免疫、对症支持等治疗为主,中医以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为主,临床采取中西协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寒湿疫毒"范畴,基本病因为疫疠之毒挟寒湿侵袭;核心病机为寒湿疫毒侵袭机体,凝结在肺,耗损正气,伴有阴伤;病位在肺,易损脾胃,可累及他脏。临床应结合疾病分期加以辨证论治,以解毒祛毒,益气养阴,健脾化湿为核心治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但要根据疾病阶段特征及辨证论治有所侧重,"截断扭转"以防疾病进展,其中危重期要尽早运用通络活血之法,防止肺部炎性渗出机化,甚至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综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气候、地域、病因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学的“寒湿疫”。本文从中医学“寒湿疫”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病机特点和传变规律,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出“寒湿疫”分期治疗原则,强调初期重视疏散寒湿、芳化湿秽;中期宣透郁热、清化痰热、宣畅湿热、通下湿滞,是阻断疫毒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基本病机是湿毒闭肺,升降失司,甚则内闭外脱。据此研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机核心是"湿毒";以"湿、热、毒、虚"为特点;病位在肺脾;治当"宣肺、解毒、化湿、清热"为原则。围绕"紧扣病因病机,以国家方案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方案"的思路,提出"辨证施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在临证的基础上将新冠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寒湿郁肺型)、临床治疗期(疫毒闭肺型)、临床治疗期(内闭外脱型)、临床治疗恢复期(脾肺气虚型),在各个时期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并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加精神、心理调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疫毒发展的脉络、演变、规律,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比较历代认识、治疗优势与不足.通过中医学对肝病进行治疗回顾、循证研究,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病因、病机,找出病机变化本质、治疗规律和差异性,从病机本质等方面探求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诊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医病名、病邪性质和致病特点,分析病机,寻找辨病辨证的要点,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和方案。查阅外感热病诸多文献,吸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研究成果,以及广州、北京等地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看法。本病属中医温疫,其病邪为疫毒,具有热、毒、湿之性质和致病特点。疫毒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因湿热毒互结,入肺后难解难除,虽可传入中焦脾胃或深陷营血,但病位从未离肺。临床分阶段辨证施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应注意9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的疫毒邪气错综其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夹杂而居于首要地位;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及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从《黄帝内经》时期至今,古今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其病机的论述虽是百家争鸣,但"火热"病机一直是主流观点。在参考古今医家的学术观点、结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内热为病机之要,而气阴耗伤为内热之果,且消渴病之"热"与一般热邪不同,具有波及五脏六腑、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三个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清热法应用的同时,还应注意祛除痰、湿、积滞、瘀血等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