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患者人组,157例完成研究。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和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和人组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管灸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管灸疗法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入组,157例完成研究。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治疗组管灸治疗和对照组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个组组间均衡,性别、年龄、病情三方面可比性强(P〉0.05)。治疗后2个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灸组疗效优于悬灸组。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加TDP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4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对照组(63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0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57.14%),总有效率(82.5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期针刺加TDP疗效优于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4.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经筋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6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其急性期、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的疗效,并观察电针测定面神经痛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种针刺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5%和90.5%,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经筋组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急性期面神经麻痹和神经活跃型患者疗效确切,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面神经麻痹患者可采用经筋透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叩刺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应用针刺结合叩刺拔罐疗法,对照组40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2%,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针刺结合叩刺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晦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面神经麻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中药熏蒸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中药内服组44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针刺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中药内服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针刺中药内服治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另外治疗组加用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良好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殊针刺治疗方法。方法:将93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选取面部瘫痪表情肌穴位,额肌(阳白、阳白旁开1寸)、眼轮匝肌、颧肌(颧髎、巨髎)、提上唇肌(上迎香、迎香)、口轮匝肌(夹水沟、夹承浆、地仓),浅刺针体穿行于肌层,每组穴位加电针断续波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选取穴位,加电针以疏密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程和House-Brackmann ( H-B )分级及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49/50),优于对照组的90.7%(39/43),两组比较P<0.05;痊愈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痊愈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结论:特殊针刺疗法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不仅大大的缩短了疗程,也减少了面瘫后遗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整体治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整体组(6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其疗效,并观察电针测定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种针刺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5%和90.5%。整体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治疗法对各种时期的面神经麻痹疗效十分确切。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个中心共480例患者纳入研究,439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组)和治疗组(基础加针灸组、针灸组).基础组治疗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针灸组治疗用毫针刺加灸,基础加针灸组则二者结合.共治疗4周.采用症状体征、House-Bf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个中心完成情况良好,4个中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方案执行较好.3个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3个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组疗效最好(P<0.05,P<0.01).轻度面瘫和急性期面瘫疗效优于重度面瘫和非急性期面瘫(P<0.01).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和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疗效肯定,其效果优于基础对照组和基础加针灸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8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TDP照射,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8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意义,x2=5.91(P<0.05).结论:针刺加TDP疗法优于常规温针灸疗法.其预后与病变部位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凡明海 《光明中医》2012,27(4):747-748
目的观察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组56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4%,针刺组愈显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患肌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浅刺和运动患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有效44例,有效率为88.0%(x2=5.39,P〈0.05)。结论:针刺加运动患肌疗法优于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中有10例脱落,余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隔姜灸组31例和针刺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隔姜灸组单用隔姜灸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隔姜灸组77.4%、针刺组81.3%,后两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问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在疗效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7.
针刺加运动患肌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景琳 《中国针灸》2004,24(3):178-180
目的:探讨针刺加运动患肌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浅刺和运动患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有效44例,有效率为88.0%(χ2=5.39,P<0.05).结论:针刺加运动患肌疗法优于常规针刺加穴位注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16,(10):1424-1425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以常规医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敏  邱玲  张吉 《中国针灸》2007,27(2):123-125
目的: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较佳疗法。方法:将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围针加围灸组(治疗组)38例和单纯围针组(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从带状疱疹的“蛇头”到“蛇尾”方向分别在疱疹边缘进行围针治疗,治疗组再在围针区域使用艾条对疱疹进行直接灸。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多在3天内治愈,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5·3%,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且明显缩短了消疱结痂时间,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论:围针加围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