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黄寡糖对HepG2胞细增殖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地黄寡糖对HepG2细胞增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罗格列酮组(剂量3.4 mg·L-1)和地黄寡糖组(剂量分别为0.1~30 mg·L-1),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同时采用高胰岛素诱发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研究地黄寡糖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在中剂量葡萄糖培养基中,高剂量的地黄寡糖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低剂量则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地黄寡糖可促进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最佳剂量为10 mg·L-1;地黄寡糖能够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结论:高剂量地黄寡糖促进HepG2增殖,低剂量则抑制其增殖,地黄寡糖对高胰岛素诱发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实验观察不同剂量薄荷醇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因子-12(CXCL-1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阐释薄荷醇抗肝癌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设立薄荷醇(25,50,100,200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利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方法检测薄荷醇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薄荷醇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薄荷醇处理HepG2细胞炎症和趋化因子IL-8,CXCL-12 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薄荷醇处理对HepG2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薄荷醇(25,50,100,200μmol·L-1)在体外对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均有抑制作用。薄荷醇100μmol·L-1时抑制作用明显(P 0. 05);薄荷醇(50,100,200μmol·L-1)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5),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薄荷醇(100,200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中的IL-8,CXCL-12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P 0. 05),进一步证实薄荷醇通过抑制炎症趋化因子起到抗癌作用。结论:薄荷醇在体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IL-8,CXCL-12,VEGF的表达有关。此结论为薄荷醇抗肝癌作用的阐释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草苁蓉环烯醚萜苷(IGBR)联合5-氟尿嘧啶(5-Fu)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肝癌HepG2、SK-Hep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比较其药物的作用疗效。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epG2、SK-Hep1细胞存活率,计算联合指数(Q值),判断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建立HepG2、SK-Hep1细胞EMT模型,检测细胞黏附率,Westernblotting检测相关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人肝癌细胞在给药48 h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IGBR和5-Fu两者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IGBR组、5-Fu组、联合组)抑制细胞黏附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7、9(MMP2、MMP7、MMP9)、锌指转录因子1、2(Snail、Slug)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IGBR组、5-Fu组、联合组)MMP2、MMP7、MMP9、Snail、Slug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cadherin荧光强度减弱,Vimentin荧光强度增强;与模型组比,给药组(IGBR组、5-Fu组、联合组)E-cadherin荧光强度增强,Vimentin荧光强度减弱。结论 IGBR和5-Fu可以抑制肝癌EMT,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作用相加;对SK-Hep1细胞具有协同效果,SK-Hep1细胞用药疗效优于HepG2细胞。  相似文献   

4.
鳖甲煎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及侵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癌细胞的转移、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高、中剂量的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分别培养肝癌细胞HepG2,采用MTT 比色法、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黏附和侵袭作用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鳖甲煎丸抗肝癌细胞的转移、侵袭作用机制。结果 高剂量和中剂量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对基底膜的黏附及侵袭穿越迁移亦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结论 鳖甲煎丸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黏附及转移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通膈汤含药血清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血清组和通膈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和通膈汤不同剂量水溶液。连续灌胃10d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并收集血清。食管癌Eca-109细胞培养,经消化、计数,制成细胞悬液,接种,置于培养箱中,每孔加入含相应浓度含药血清的培养基。CCK-8法(CCK试剂盒)检测通膈汤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和transwell(转移)侵袭试验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黏附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0%和20%通膈汤各剂量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20%通膈汤低、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G1期(DNA合成前期)比例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G2+S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比例明显低于空白血清组(P0.05)。与空白血清组比较,20%通膈汤各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大。20%、10%、5%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Eca-109细胞的黏附能力及侵袭能力。结论:通膈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降低细胞黏附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半枝莲对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OLO205细胞,分为空白组,顺铂(0.15 g·L~(-1))组,复方半枝莲高、中、低剂量(0.60,0.30,0.15 g·L~(-1))组。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复方半枝莲对COLO205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的表达情况。选用SPF级裸鼠,于背部接种结肠癌COLO205细胞,待瘤体长到肉眼可见时,测量瘤体大小,根据瘤体大小区间随机分为复方半枝莲高、低浓度组,紫杉醇组和空白组,应用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体内实验检测复方半枝莲对COLO205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经复方半枝莲作用后的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细胞出现了变形,并有细胞膜破损,细胞数逐渐减少,脱落而死亡的现象。48 h时复方半枝莲对COLO205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其高、中、低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8.46%,63.11%,54.91%;且经复方半枝莲干预,COLO205细胞内的Bax,PUMA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体内移植瘤实验显示,与空白组肿瘤体积比较,给药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复方半枝莲在体外内对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瘤汤对小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腋下注射Hep G2细胞造成小鼠腋下皮下肿瘤移植模型,给予小鼠消瘤汤灌胃后查看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消瘤汤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PCR ELISA法测定HepG2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药物组瘤重明显比生理盐水组小,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抑制率达41.88%;MTT法显示肿瘤细胞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直线关系;消瘤汤大剂量组对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消瘤汤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小鼠肝癌的作用,有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细胞增殖和凋亡角度探讨大黄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机理。方法 16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4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97、0.9、0.45 g/ml的大黄虫丸溶液灌胃,每组0.2 ml/(10 g·d),每日1次,连续7天,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停药次日,分离血清制备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应用MTT法检测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中药高剂量组在72 h时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中药中、低剂量组(P0.01)。中药各剂量组克隆形成率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合计凋亡率均较中药低、中剂量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0/G1期细胞显著高于空白组,G2/M期细胞下降(P0.01),并且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结论大黄虫丸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将其阻滞于G0/G1期,并且高剂量的大黄虫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灵猫方对饥饿诱导HepG2.2.15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选取15只SD大鼠制备灵猫方药物血清,设立厄尔平衡盐缓冲液(Earle’s balanced salt solution,EBSS)组、EBSS+空白血清组、EBSS+5倍药物血清组、EBSS+10倍药物血清组及DMEM组,每组3个样本。培养HepG2.2.15细胞1、2、4及6h,构建pEGFP-N1-LC3B表达载体,转染HepG2.2.15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浆中GFP-LC3B分布表达变化,计算点状样GFP-LC3B的细胞数与GFP-LC3B转染HepG2.2.15细胞数比值。透射电镜观察各组HepG2.2.15细胞浆内自噬体。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G2.2.15细胞LC3BⅡ/Ⅰ比值(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Ⅱ/Ⅰ)。结果培养2h时,与EBSS+空白血清组比较,EBSS+5倍药物血清、EBSS+10倍药物血清明显抑制GFP-LC3B由散在分布向点状分布改变(P<0.01),电子透射电镜显示EBSS+5倍药物血清组、EBSS+10倍药物血清组抑制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BSS+10倍药物血清组LC3BⅡ/Ⅰ比值较EBSS+空白血清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灵猫方药物血清抑制饥饿诱导HepG2.2.15的自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白草提取物(extracts from Saururi Herba,ESH)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法建立实验性转移模型;采用体外细胞黏附、迁移以及侵袭法,观察ESH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体外黏附、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采用Runx2转录因子分析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ESH对Runx2活性的影响。结果:给药后,ESH 200,400 mg·kg-1剂量组裸鼠肺组织中人ck19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55.85%,42.28%,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体外黏附实验表明,ESH可干扰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蛋白之间的黏附(P0.01);ESH 80,160 g·L-1剂量组的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06.4±52.4),(40.4±7.6)个,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细胞侵袭实验表明,ESH低、中、高剂量组的侵袭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2.57%,68.04%和71.92%,与空白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Runx2转录因子活性分析以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ESH可显著抑制Runx2的磷酸化,从而抑制其转录活性。结论:ESH具有明显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抑制细胞内Runx2磷酸化可能是其发挥抗转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对移植性小鼠肝癌H22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动物模型,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软坚口服液7.8 mL.kg-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普通粉15.6 g.kg-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中、低剂量(15.6,11.7,7.8 g.kg-1)6组,给药10 d后处死模型小鼠分离肿瘤,检测肿瘤大小、称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并将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结果: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剂量组肿瘤抑瘤率达47.55%,与软坚口服液结果相近;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中、低剂量可降低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基因表达,高、中剂量可升高Bax蛋白基因表达;与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普通粉组相比,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剂量组Bcl-2蛋白基因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可抑制H22瘤体生长,且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G细胞增殖的状况。结果不同浓度的半枝莲含药血清对肺癌细胞PG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半枝莲含药血清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PG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洁 《光明中医》2008,23(9):1262-1263
目的:研究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nm2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半枝莲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nm2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经半枝莲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nm2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nm23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中医药导报》2008,14(5):99-100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采收期的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6、7、8、9月5个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59%、1.86%、2.26%、2.12%、2.01%。结论:不同采收期半枝莲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明显,其中以7月采收的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枝莲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半枝莲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半枝莲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下调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半枝莲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半枝莲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江苏南通、广东蕉岭、安徽利辛、湖南华宁、云南墨江、福建永定、江西南昌、广西龙胜、湖北洪湖、浙江庆元等地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16%、3.55%、2.89%、2.78%、2.41%、2.22%、2.16%、1.98%、1.61%、1.51%。结论不同产地半枝莲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明显,其中以江苏南通产半枝莲中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野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427-428
目的:比较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对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野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野黄芩苷在0.38~3.80μg之间,与吸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0.74%。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野黄芩苷的含量因部位的不同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半枝莲中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半枝莲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云南墨江、江苏南通、湖南华宁、福建永定、安徽利辛、广东蕉岭、江西南昌、广西龙胜、湖北洪湖、浙江庆元等地半枝莲中多糖含量分别为8.12%、7.61%、6.61%、6.07%、5.84%、4.61%、3.15%、2.69%、2.65%、2.34%。结论不同产地半枝莲中多糖的含量差异明显,其中以云南墨江半枝莲中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半枝莲总黄酮提取液的前处理工艺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 方法: 以野黄芩苷转移率、溶液颜色及澄清度为指标,考察半枝莲提取液的前处理工艺。以野黄芩苷转移率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洗脱剂浓度、水洗量、洗脱流速等对半枝莲总黄酮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 结果: 前处理工艺为调节提取液pH 3.0~3.3,离心2次,野黄芩苷转移率达90%。AB-8型树脂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径高比1:5,上样液质量浓度0.17 g·mL-1,药材量-树脂体积(1:2),上样流速2 BV·h-1,水洗量4.5 BV,洗脱溶剂40%乙醇,洗脱剂用量5.5 BV,洗脱流速4 BV·h-1;野黄芩苷转移率约93%,质量分数约8%,出膏率约2.5%。 结论: 提取液的前处理工艺可显著降低半枝莲纯化物的出膏率和颜色,优选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列举当前研究和有代表性的八桂民族药白花丹、排钱草、半枝莲、桂莪术和桂郁金在抗肝纤维化的进展,侧重反映广西地方学者在研究上述八桂民族药方面的最新成果。详述了白花丹在防治肝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并阐述了排钱草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半枝莲提取物对肝损伤的保护功能;桂莪术对肝组织病变的减轻作用;桂郁金提取物具有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能力。通过对上述八桂民族药的综述拟说明其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