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剂学》《中药学》是介于中医学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对统编教材《方剂学》《中药学》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著作《药征》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这些教材存在试图借助病因病机,模糊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以及酸枣仁、麻黄、桂枝等药物为例对此问题重点阐述.认为过于强调方剂或药物对应的病机在组方遣药治病中的重要性可能是症结所在,而相比之下《药征》对每昧药物分别从功效主治、考征、互考、辨误和品考这5方面进行论述,很好地弥补了当前《方剂学》《中药学》重病因病机,轻方证、药证之不足,对于今天临床用药遣方更有直接指导意义.故此提出,方证、药证应当分别是方剂学和中药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和中药学教学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药学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戴水平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532-532,519
在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突出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课程讲授着重阐明中医治法的特点及重要方剂的配伍规律。针对具体方剂的特点灵活运用药物功效结构析方法、方证相应教学法、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运用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强化方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区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方剂学》将于一九九○年四月末开考,为了帮助应考者学好本科课程,就如何学好《方剂学》谈几点看法,希望对应考者有所帮助。一、明确《方剂学》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其他各科的关系。方剂学是中医理、法、方、药中重要组成部份,是阐明和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是在学完中医基本理论,诊断、中药学之后,通过学习方剂的组成、配伍理论及临证应用知识,可使已学的相关课程能够贯通掌握,并为学习临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现行《方剂学》教材章节分类体系存在的弊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此来完善《方剂学》的教材建设,促进方剂学科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方剂教学、科研与临床。  相似文献   

5.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和纽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方剂学》教学要针对自身课程特点进行适当改革,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方剂学作为切入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难点,《方剂学》双语教学教材使用的现状,探讨了方剂学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认为应注重对中医术语的深层次诠释,保持中医英语名词术语汉英译名的统一性、国际性和稳定性,把握好中医症状、药物和方剂的功用及药物之间配伍关系的中医英语描述,其中尤为注意动词的使用,以期为其它学科的中医英语翻译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乳房疾病属中医妇科学传统研究范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癀,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即是对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的精辟概括.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分科细化,乳房疾病目前归于外科学领域,且有专科化的趋势.然而乳房是性征与哺乳器官,其与女性生理病理关系密切,妇科临床仍保留部分乳病诊治,现行历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均未单列乳病章节,其内容散见于总论及各论中.现总结中医妇科学教学涉及的乳病相关知识,以丰富拓展中医妇科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各科的一门桥梁课程。当前,该课程在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药学、护理学、运动医学等不同专业中均有开设,然而针对不同的专业,其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不同,方剂学教学也应存在差异,而非"大一统"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在方剂学教学中开设《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培训,对即将毕业的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临床诊疗培训,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形式,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相结合,重点培训经典方剂的现代名家医案,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针对120名参加《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培训的学生,进行调查回顾分析。结果学生对《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实践技能培训很感兴趣,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实用、专业,对于即将毕业从事中医药临床很有帮助。结论《经典方剂临床应用研究与解析》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的临床实践技术培训,是对方剂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培训,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有了进一步认识,引导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剂临床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方药学》是由《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程,主要面向各中医药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包括康复、营养、护理、卫生管理、运动医学等)的学生.我们在课程开设的3年时间内,遇到了方剂学与中药学教学时间安排,两门课程课时分配,如何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讲授,怎样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课外学习等诸多问题,经过教学探索,教学方式上我们强调方药结合,以中药为主线,同类别的方剂为辅线,采用综合的考评方法,强调课外学习,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我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中药方剂学》课程,该课程学习为72学时,包含《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5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为中药方剂学的基础学科,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中药方剂学教学存在着内容繁杂难记,涉及许多中医基础和临床知识等突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初起源于一药对一症,一病用一药的药证学,其后发展形成了多药治一症及一病需多药的组合方证,张仲景首次提出平脉辨证及辨病脉证并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世医家发展形成了叶天士、吴鞠通等各家方证辨证体系,构建了现代方剂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方剂学独立学科,由方证对应单靶点,发展为方剂辨证一证多方的多靶点复合方。整合数万首方剂和中医证候的数字证候诊断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人辨证的局限性及片面性。纵向深入研究方证内在量化实质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为中医方证辨证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邓中甲  刘舟  贾波 《中医杂志》2006,47(8):621-622
介绍了编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的总体思路,并从重组方剂主治、增设治法概述、强调配伍技巧、区分方剂性质等方面分析了编写特色,为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特点、领会教材内容、驾驭教学过程、发挥教材作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张淑敏 《北京中医药》2006,25(6):367-368
根据方剂学课程的特点,阐述了PowerPoint在《方剂学》教学中除可保留传统课堂授课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及艺术性等优势.PowerPoint在方剂教学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古代医方的组成及药物间的配伍规律,特别是让他们学会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自己组方的能力与技巧,不断提高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剂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 先师梁申教授(1907—1992)从事临床、教学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先后编著、讲授过《妇科学》、《方剂学》、《药物学》、《方剂中药学》、《疮疡学》等教材和课程。兹将梁申教授学术经验扼要介绍如下: 1 博览群书敢于实践先师先后研读过陈修园医书52种,《炮制论》、《医方集解》、《内经》、《伤寒论》、《金匮》、《本草纲目》等名著,从中吸取了大量的精华,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众多的典籍中,他尤其崇尚《伤寒论》和本草学,认为  相似文献   

16.
于顺新 《河北中医》2013,35(1):154-155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做好《方剂学》的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方剂学》教学中常常忽视某些方面的讲解,比如剂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剂中的各药物剂量比在《方剂学》讲解过程中常常忽视一首方剂中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主干课程,其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备受中医学界关注。通过分析建国60多年来共7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的出版背景,介绍每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并与以往教材进行比较。《方剂学》各版统编教材均是在时代发展、学科进步以及教学改革的影响及需求下,由主管部门领导,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方剂学专家领头或共同完成。分析得出,一二版教材变化不大,三版教材由于其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与其他版教材相比较变化较大,四版教材之后,教材格局相对稳定,只是章节以及方剂数量上稍作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是在以证为核心、以证统法、以法统方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医诊断学课程中“辨证”的内容与方剂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将理、法、方、药熔为一炉,系统介绍有关辨证论治基础理论与方法,为我校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为便于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辨证分析及处方用药一贯性的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团队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并通过两轮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宝璋 《中医教育》2003,22(2):40-42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纳入现代高等教育,其教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二版教材《中医妇科学讲义》做了很好的起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文革政治路线的混乱波及到学术界,使得中医妇科三版教材《妇产科学》有南北方两版。南方组主张中西医妇科理论混合编(湖北中医学院主编),北方组主张中西医理论分编(辽宁中医学院主编),这给后来中医妇科学理论的发展和中医妇科学理论的挖掘整理造成了混乱和阻力。尽管其后又出版了《中医妇科学》四、五、六、七版教材,但是其中对妇科生理、病理中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医专业尚未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中医专业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的意义,分别从课程安排、课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个方面提出了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课程的具体问题和设想,就中医专业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的相关问题与同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