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既是对以往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对中医内科学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将过去几十年的期末闭卷考改革为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存在不少的弊端,我院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两门临床课程中,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以综合考试形式取代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实践证明,考试改革的试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医用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近年来,我们将其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同步改革,尝试“基础考试+过程考试+技能考试+能力考试”的课程考试新模式,在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与提高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张振贤  陈敏  张烨 《中医教育》2012,31(5):62-64,67
通过分设问诊、体格检查、中医病案书写、疾病诊断、方剂、经典共6站考核,评估实习医师的中医临床技能,探索本科生实习期间,中医内科出科考实施OSCE与传统床边考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同时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改革考试模式的态度和想法.拟以该考核模式与客观结构化考试相接轨,以替代传统的病人床边考.  相似文献   

5.
多元型考核模式是指考试方式、考核内容、成绩评定方法及考核手段与管理方面存在多元性。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以"多种形式,全面考核,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质性化"为内涵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信息反馈,全过程、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实践效果,归纳多元型考试模式的优势和特点,总结实践与改革的经验和不足,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考试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医药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课程进行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考试模式改革效果。新模式除了传统的试卷考试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自测题。设计、案例分析、病例汇报、实验考核等考核形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助于研究生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的形成,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角色SSP情境教学模式在针灸推拿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5年制实践学习的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多角色SSP情境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方法。观察两组理论考与实践技能考及格率与平均分,并由学生对多角色SSP实践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与实践考试的及格率与平均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学生认可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结论针灸推拿实践教学中多角色SSP情境教学模式具有提高医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中药学》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常用中药功效与应用的理解,命题形式单一、呆板,缺乏个性化和人文色彩;试题形式不外乎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以一份试卷定高职高专学生的优劣;考试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与用严重脱节。高职高专学生由此产生了怕考、厌考的被动情绪,为了应付《中药学》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内容上,以至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  相似文献   

9.
医院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讲授过程中,需要增加实践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精心编辑的案例(文字案例、图片案例、视频案例)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引入角色扮演法、"微服私访"式调研、参观见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讨式教学法在高职《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效果。方法:试验组选定课程部分章节的内容,运用研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则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及案例分析的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在成绩分布上,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有优势。结论:在作业治疗学的教学中加用研讨式教学法,其效果优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法,研讨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临床思维、沟通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中医学本科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普遍较弱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对中药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通过教材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和考试模式改革等方式,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验证并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反复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改革探索,我们出版了国内首部针对中医学本科专业中药实践教学的《中药植物学》课本,目前已应用到教学。  相似文献   

12.
形成性评价通过及时反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多次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的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改善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临床思维路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改革理念指导下,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改革,以期以考促学。  相似文献   

13.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但本课程内容繁杂、琐碎,视障生学习难度较高。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无法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综合评价视障生学习效果欠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建立了一套符合针灸推拿专业要求和视障生学习特点的经络腧穴学考核体系。本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监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新世纪教学的要求,所以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做大胆地改革与尝试。因此,要引进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亲历研究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医籍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伤寒论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丰杰  刘敏  周刚 《中医教育》2010,29(1):48-51
建构主义者在吸收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理论、认知结构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其学习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提出了复杂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封闭、非弹性的僵化状态,努力形成一种多元、开放、弹性的动态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以讲授为主的"衍义式"教学模式中引入实用案例,创造学习情景,让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在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对改变目前的伤寒论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选读课程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和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未能监测学生平时学习状态。通过多元化考试改革实践,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预警机制、综述成绩评分比例等多层次、多角度实施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自学习惯逐渐养成、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还能减轻学生期末复习压力,改善考试作弊和考试不及格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考促改"的中医经典教学改革,是以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作为突破口,依据考试要求结合经典课程的教学目的 ,变革教学思路,通过教学实施全程化、教学内容进阶化、教学过程主体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而实现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最终实现"以考促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改"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我们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采用学研式教学法,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结果表明,学研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能够提高中药炮制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数码显微网络互动平台,把现代信息技术融进药学实验教学当中,推进了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保存功能,增加了综合性的训练,改革了考试方式,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