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乌骨藤脂溶性成分抗肿瘤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骨藤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中药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乌骨藤脂溶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药理活性与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关。  相似文献   

2.
海南风吹楠皮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海南风吹楠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风吹楠皮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4%,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8.62%.海南风吹楠皮主要成分为胡椒烯(25.55%)、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乙基)-萘(11.14%)、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8.09%)、油酸(7.04%)等.结论:本实验为开发利用海南风吹楠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仪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1%,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鉴定出11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3,7,11-三甲基l-1,6,10-十二碳三烯-3-醇(46.03%)、(-)-蓝桉醇(8.39%)、己二酸二辛酯(7.03%)、喇叭茶醇(7.00%)、胡椒烯(5.86%)等.结论 首次研究了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槟榔果实的脂溶性成分。结果:从槟榔果实脂溶性部分鉴定了13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6.1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结论:本次研究为槟榔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海南核果木枝叶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乙酸乙酯脂溶性提取物Ⅰ和Ⅱ,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 从脂溶性提取物Ⅰ中鉴定出17种成分,主要为环硅氧烷类(33.516%)、烷烃类(34.736%)、酯类(14.243%)、羧酸类(8.353%)等;从脂溶性提取物Ⅱ中鉴定出21种成分,主要为环硅氧烷类(7.344%)、烷烃类(17.746%)以及酯类(70.384%)等.提取物Ⅰ和Ⅱ中环硅氧烷类化合物为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烷烃类主要为十五烷、十六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五烷、二十六烷、三十烷和三十一烷等;酯类主要为棕榈酸酯、硬脂酸酯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类等.结论 该研究首次对海南核果木枝叶乙酸乙酯部位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成分中含有环硅氧烷、烷烃、酯、羧酸、醇等多种成分,具有较高的医药、化妆、食品、环保等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络石藤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采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此外,测定了化合物1对HepG2和HL-6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络石藤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个苷类化合物:3',7-二甲氧基异黄酮-4',5-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络石苷(2),去甲络石苷元5'-C-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O-β-D-芸香糖苷(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对HepG2和HL-60的细胞毒活性显示其IC50为131.5和58.2μmol·L1。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68-769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土贝母鲜品脂溶性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对该提取物进行体外抗乳腺癌活性测试。结果: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甾醇类化合物,且对4种乳腺癌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结论:为鲜土贝母开发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取分离墓头回木质素类化学成分,研究墓头回木脂素类成分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化学结构;MTT法研究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墓头回中分离得到3个木脂素类成分,鉴定其为:nortrachelogenin(Ⅰ)、(+)-pinoresinol(Ⅱ)、(+)-lariciresinol(Ⅲ);3个化合物体外对PC-3、SGC、NB-4等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墓头回中存在木脂素类成分,该类成分对PC-3、SGC、NB-4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脂溶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脂溶性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峰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西藏秦艽花,麻花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了38,35,27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4.31%,83.09%,80.84%。3种秦艽花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西藏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59.33%)、醇类(14.53%)、有机酸(6.43%)、酮类(3.84%),麻花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8.24%)、醇类(17.51%)、有机酸(8.09%)、酯类(7.55%),川西秦艽花的主要成分为饱和烷烃(24.79%)、醇类(5.79%)、生物碱(17.03%)、醌类(16.60%)、酯类(2.78%)。其中川西秦艽花的脂溶性成分跟其他2种的区别较大,预示其药理活性的不同。结论: 通过对其脂溶性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与比较, 为开发利用秦艽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南血桐茎皮脂溶性甾体和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海南血桐茎皮中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对海南血桐茎皮中脂溶性部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并采用现代波谱法结合理化分析提纯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4-烯-3-酮(2),豆甾-4-烯-3,6-二酮(3),3β-O-乙酰油桐酸(4)和海棠果醇(5).结论该脂溶性部分主要为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王家强  刘军峰  关玉昆  赵烽  许卉  刘珂 《中草药》2009,40(2):201-204
目的 以蛋白酶抑制剂雷公藤红素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期得到脂溶性的前体药物.方法 经常规提取分离得到雷公藤红素(I),通过脱水缩合方法和先成盐后酯化方法合成雷公藤红素衍生物;采用MTT法研究了5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合成的5个衍生物经结构确证为雷公藤红素甲酯(Ⅱ)、雷公藤红素苄酯(Ⅲ)、雷公藤红素正十六醇酯(Ⅳ)、雷公藤红素环氧丙酯(V)和雷公藤红素酰胺(Ⅵ);5个衍生物除雷公藤红素酰胺外,其余4个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与母体相当,均比阳性对照药顺铂的细胞毒活性强.结论 首次合成了雷公藤红素酯类衍生物,且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萼猕猴桃叶中的四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叶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选用肿瘤细胞株PLC、Hep3B、HepG2、HeLa、SW480、MCF-7和Bel7402,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对萼猕猴桃中分得4个化合物为科罗索酸(1)、2α,3β,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3)和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4),它们都具有细胞毒活性。结论:该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实验材料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四川引种玛咖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其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石油醚超声提取法分别提取玛咖中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玛咖挥发油及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过结构鉴定,从玛咖挥发油中鉴定出22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占98.85%的比例。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占73.99%的比例。挥发油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差别较大,十二烷、喹啉、3-甲氧基苯甲醛、棕榈酸甲酯、亚油酸乙酯为两部分中共有的化合物。结论:首次对四川引种玛咖挥发油和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GC-MS对比分析,该研究为四川引种玛咖药物资源及其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黄花蒿内生菌Myrothecium roridum IFB—E012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寻找具有新和/或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成分的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和尿酸形成量测定法分别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从IFB—E012发酵液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8-二甲基异咯嗪(lumichrome,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3)、尿嘧啶(uracil,4)和烟酸(nicotinic acid,5)。lumichrome对人鼻咽癌KB细胞和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4.46±0.13)μmol.L^-1和(60.32±0.48)μmol.L^-1。结论:Lumichrome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谭承建  邸迎彤  郝小江 《中草药》2015,46(20):2989-2991
目的研究贵州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枝叶中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RP18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虎皮楠枝叶中分离得到1个虎皮楠生物碱,命名为虎皮楠素D(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虎皮楠生物碱,该化合物结构中含有1个新颖的环戊二烯负离子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南川斑鸠菊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层析柱和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1H和13CNMR及MS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进行7个化合物对人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的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内酯[8α-(4-hydroxymethacryloyloxy)-10α-hydroxy-13-methoxyhirsutinolide(1),8α-methacry-loyloxy-10α-hydroxy-13-O-methylhirsutinolide(2),piptocarphin A(3),8α-[4-hydroxymethacryloyloxy]-10α-hydroxyhisutinolide-13-O-acetate(4),piptocarphin F(5)以及8α-acetoxy-10α-hydroxy-13-O-methylhirsutinolide(6)]和1个inone苷saussureosides B(7);6个倍半萜内酯(1-6)具有抑制人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的活性(IC503.87-12.5μmol·L-1),但inone苷saussureosides B(7)对HL-60没有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1,2,6和7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南川斑鸠菊中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20MPa压力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二氧化碳20MPa压力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1个组分,全部进行了鉴定,其中含量高于20%的有3个,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1.51%);二十九碳烷(25.73%);3,5-二烯豆甾炕(25.73%)。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20MPa压力提取物中含有酯类、烃类、甾类等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脂溶性部位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辛伐他汀或柳蒿脂溶性部位进行干预,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肝脏外观形态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单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19.
方振峰  张丽  刘欣  张涛 《中草药》2016,47(16):2803-2805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快速制备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命名为大八角酮(1)。化合物1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分别为42.3、48.5、51.1和39.9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0.
观光木树皮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宋晓凯  吴立军  屠鹏飞 《中草药》2002,33(8):676-678
目的:观察观光木树皮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运用生物活性跟踪的方法,对中国特有植物观光木(学名:宿轴木兰)树皮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这2个萃取部分均具有抗肿瘤活性。用柱层析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乙酸乙酯部分分得3个吉马烷型半萜内酯:木香烯内酯(I)、小白菊内酯(Ⅱ)和11,13-二氢小白菊内酯(Ⅲ)。从正丁醇部分得到1个阿朴菲类生物碱:鹅掌楸碱(Ⅳ)、1个呋喃酮类化合物:2,3-二羟基-2-甲基-丁内酯(Ⅴ)。结论:上述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Ⅳ、Ⅴ分别对所测试的不同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