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慧敏 《针刺研究》2007,32(3):190-194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言语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组、康复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85.00%,其疗效优于康复组及对照组(P<0.05)。在语言功能的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和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组(针康组)及针刺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达88.46%,其疗效优于针刺组(P〈0.01);在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透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言语康复技术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及康复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穴透刺配合言语康复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言语功能,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康复组(66.7%,P〈0.05);在言语功能的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配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康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敏  唐强 《中医杂志》2011,52(10):855-858
目的研究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7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法结合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83.82%;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不同程度优于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P<0.05或P<0.01)。结论针康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及失语商,降低失语程度,疗效稳定并有累加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药合并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中药结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观察针刺(运动Ⅰ、Ⅱ区、百会、四神聪、廉泉、舌下穴)、中药(解语丹加减:白附子、天麻、胆南星、石菖蒲、郁金、蝉衣、僵蚕各10g,远志6g,全虫、红花各5g,羌活、木香、川芎各15g)结合语言训练16例(采取Schuell刺激法)、单纯语言训练(15例)、对照组(15例)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针药结合语言训练法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90.00%,其疗效优于单纯语言训练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语言训练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通过平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电针廉泉、率谷穴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提供适宜的针刺方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语言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电针廉泉、率谷穴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以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定患者失语的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BDAE及RRCAE中的听理解、复述、命名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意义的提高(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试验组BDAE及RRCAE中的听理解、复述、命名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廉泉、率谷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失语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选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1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予以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仅予以语言康复治疗。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分级法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语表达、阅读、书写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BDAE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45.7%,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24.4%,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和语言康复训练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58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沟通和语言康复训练.结论:2组患者治疗3月后,语言功能均有恢复,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艳 《中医药学报》2002,30(4):19-1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康组20例,对照组17例。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的评份方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针康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单纯康复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单纯针刺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结果:治疗后10 d,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康复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BDAE严重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BDAE严重程度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刺、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三种不同的方法均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的康复,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冲穴"阴中隐阳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四冲穴"阴中隐阳法,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失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患者失语严重程度都有提高(P0.05),治疗组疗效及对失语严重程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结论:"四冲穴"阴中隐阳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优于针刺常规穴位。  相似文献   

13.
李园  张红  潘穆之 《江苏中医药》2010,42(11):59-60
目的:观察针灸、语言康复训练、西医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行针灸、语言康复训练、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7例行语言康复训练结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每次30~40min,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参照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语言康复训练、西医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显著,是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运动性失语症症状、恢复机理以及针灸、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的方法,对比分析针灸配合语言训练与单纯语言训练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但前者疗效更佳。针灸和语言疗法相结合治疗失语症,既弥补了传统康复的不足,又是对现代康复的有益补充,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接受系统言语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未经指导自我锻炼,一个月后采用综合功能评定法(comprehensive function evaluation CFE)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康复组的CFE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言语康复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头舌针治疗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寻求一种疗效确切的临床治疗模式。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针刺组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率为75%,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舌针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和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方法结合焦氏头皮针治疗67名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症检查方法和Schuell刺激法配合焦氏头针针刺治疗相对应的言语功能区对符合纳入对象患者进行一对一系统语言训练和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中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受试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有效例数共67例,总有效率为80.6%。结论:Schuell刺激法配合焦氏头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阳性强化法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脑卒中后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级内科常规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阳性强化法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行为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语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失语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失语康复训练依从性和语言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可增强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中风后感觉性失语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治疗组32例(针刺加语言康复,单日)和对照组34例(语言康复组,双日)。治疗组采用头皮针(语言二区、三区、运用区及视区)、舌针、体针相结合,并在头皮针留针时进行语言训练,对照组仅予语言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予《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定失语状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及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功能都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感觉性失语疗效优于单纯语言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