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德福  吴宏  祝普利 《癌症进展》2021,19(12):1261-1264
目的 探讨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将8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表达情况、胃肠激素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手术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血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两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辅助性T(Th)1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Th2、Th17、调节性T(Treg)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Th1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Th2、Th17、Treg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血管损伤率较低,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妇幼重大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1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如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管理),两组各50例。评价两组管理服务质量(反馈服务流程、服务环节、服务态度),并记录两组孕产妇就诊时间、等候时间,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反馈服务流程、服务环节及服务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就诊时间、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妇幼重大公共卫生管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孕产妇营造良好的就医体验环境,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应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在内的(牙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矫治力作用在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认清牙齿移动的机理.结果利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 67畸形可以使后牙远中直立并压低,前牙在垂直牵引力作用下会抵消"摇椅形"弓丝对其的压低作用而(牙合)向移动.但要注意"摇椅形,,弓丝的弧度不能太大.结论应用"摇椅形"弓丝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符合开(牙合)畸形治疗机理:前牙(牙合)向移动,后牙直立及压低.可以取得与应用多曲方丝弓治疗开(牙合)的同样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治疗开(牙合)畸形患者.  相似文献   
5.
作者利用有限元法,结合CAD技术,建立了牙齿、牙周膜、牙槽骨的组合模型,分析了在三种加载方式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得出了正畸矫治以施加一个力与力倡的方式,可以使牙体产生较快的整体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骨折钛小夹板固定骨折线稳定性体外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研究下颌骨骨折久小夹板固定功能负载条件下不同部位骨断端的稳定性。方法:建立下颌角、下颌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三种单一线性下颌骨骨折体外模型,用MNS104型钛小夹板及M2.0B单皮质螺钉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固定后的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体外模拟功能负载。测定下颌功能活动时骨折断端弯曲及扭转运动位移量大小。应用Origin6.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处理。结果:单一钛小夹板沿中线固定下颌角区、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骨断端均产生较大的弯曲及扭转移位。应用单夹板外斜线固定下颌角骨折扭转移位量降低明显,双钛夹板固定体部及正中联合区骨折断端弯曲及扭转移位都显著降低。结论:单一钛小夹板沿外斜线固定下颌角骨折有利于对抗断端扭转移位,双钛夹板平行放置固定体部及正中联合区骨折既能有效地对抗弯曲移位,又能有效地对抗扭转移位,从而提高骨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剖宫产术的305例产妇随机分为A组101例、B组103例和C组101例,A组予单纯缩宫素,B组予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C组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观察比较3组产妇术中和术后0~2h、3~24h及25~48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术后1,2,3,4,5 d子宫高度变化,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和凝血指标,以及给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C 2组术中和术后0~2h、2~24h、24~48h出血量均显著小于A组(P均0.01),B组术中和术后0~2h出血量显著小于C组;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A与C组,B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 2组术后1,2,3,4,5d子宫下降高度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1),B组术后1,2,3,4 d子宫下降高度显著大于C组(P0.05或P0.01)。B、C组术后24h Hb和RBC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A组(P0.01),B组下降幅度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缩宫素相比,联合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或米索前列醇片可更为有效地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率。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的起效速度、止血效果以及对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均优于米索前列醇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与合并其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的病例,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及心外异常,分为单纯型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和非单纯型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合并除外持续性左上腔静脉的其他心脏畸形及大血管变异和/或心外各系统脏器的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分析其合并畸形的种类、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临床结局。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并经随访证实的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共138例,其中单纯型30例(21.7%),非单纯型108例(78.3%)。非单纯型病例中合并心内异常87例(63.0%,87/138),其中异构综合征10例(11.5%,10/138);合并心外异常67例(45.6%,67/138),其中同时合并心内、外异常46例(33.3%,46/138)。99例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临床表型确认,其中13例(13.1%,13/99)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18-三体征6例(46.2%,6/13)、21-三体征3例(23.1%,3/13)以及13-三体征、Turner综合征、47,XXY、46,XX,t(6;13)(q22;q23)各1例。其中单纯型1例(4.0%,1/25),染色体核型为46,XX,t(6;13)(q22;q23);非单纯型12例(16.2%,12/74),两者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83.3%,25/30)单纯型病例出生均存活至今;16例(14.8%,16/108)非单纯型病例出生,2例死亡;存活率为95.1%(39/41)。结论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畸形,是胎儿结构异常的重要标志,且合并其他心内外异常时染色体异常风险增高;而单纯型持续性左上腔静脉是一种血管变异,临床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后常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尽管手术操作无菌细致,及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生素,但手术部位感染率仍然很高[1-2]。据报道,我国脊柱手术感染的风险从0.5%~7.8%不等[3-4]。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显著增加脊柱术后感染,感染后治疗的费用可达10多万美元[5],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患者术前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片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宫口扩张明显,容易者占86.25%,一般者占10.00%,困难者占3.75%;对照组术中宫口扩张容易者为0,一般者占33.75%,困难者占6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3例(3.75%)、眩晕乏力3例(3.75%)、腹胀腹痛5例(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对照组患者并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应用米索前列醇片能够显著扩张宫口,出血量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