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对于艾灸治病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灸法的物理效应(热效应),灸法的化学效应(药性作用)和灸法的"综合效应"(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燃烧时的热效应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系统搜集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献,艾灸治疗KOA,传统中医认为与通经络、祛寒湿有关;现代医学是从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影像学等方面对机制进行探讨。艾灸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达到调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但目前有关艾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其作用机理尚不明晰,在不同艾灸法、中医辨证取穴以及艾灸的远期效应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灸疗仪器研制的启发。方法:从艾的药物特性,温热刺激,艾的光谱、光辐射特性、穿透效应来探讨艾灸的作用机制。结果:艾灸的作用是艾的药物特性和温热效应及非热效应的综合作用。结论:研制中医药现代化的灸疗仪器必须结合艾灸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保健意识增强,艾灸作为绿色养生自然疗法备受关注。同时,对其现代相关研究也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艾灸的机理研究和艾灸临床应用方面综述艾灸在调节免疫功能、中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作用和爱心视必康磁灸在弱视的防治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艾灸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自1998年针灸学者提出针灸血清的概念至今7年来有关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的研究概况。方法对针刺血清抗哮喘作用和体液调节功能、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调节免疫功能,以及艾灸血清抗衰老作用等的研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血清具有抗哮喘和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艾灸血清具有抗衰老作用。结论针灸血清具有与针灸相似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操作技术,具有治病保健等功效,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疗效明显,随之而来其机理研究也愈加丰富,本文主要对艾灸疗法的传统认识作一概述。另一方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文献,系统总结目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并发现目前针对艾灸量化效应的研究不多,艾灸对腧穴及经脉的作用机理性研究甚少,以及缺乏不同质量清艾条对其物理、化学效应的影响,下一步应加大对此方面的研究以指导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既是艾灸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也是艾灸作用的始动环节。从穴位局部的源头去探寻艾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艾灸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重点从穴位局部温度、血流、分子事件、免疫、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嘌呤信号等环节,初步诠释艾灸穴位局部感受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8,他引:68  
王磊  李学武  张莉 《中国针灸》2001,21(9):19-27
目前,国内外在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灸对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本文对近10年来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艾灸镇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其特点是施术简单,效果可靠、经济方便,易被人们接受。但是,艾灸镇痛的原理、作用机制及同针刺镇痛有何异同,目前观察和研究的较少。近年来,我们采用艾灸大白鼠“身柱”穴及去掉肾上腺后进行艾灸对比,观察对大白鼠甩尾阂的影响,以探讨艾灸镇痛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医家灸疗养生成就与贡献、灸疗养生的现代实验研究2个方面论述灸疗养生、延缓衰老及灸疗"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的作用机理,并指出灸疗防病保健的作用机理尚需更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组分、血清Ox-LDL、ET-1、NO、ET-1/NO的影响,探讨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方法:将4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5℃和38℃组,各21例。两组通过调节艾火和穴位皮肤的距离及弹灰的频率控制温度,并用测温仪精确监测皮肤温度。每次每穴治疗10min,隔日1次,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2周)后,肘静脉采血10mL,检测患者血脂7项及血清Ox-LDL、ET-1、NO等指标。结果:45℃组调脂效应明显,降低TC、TG的作用优于38℃组(P〈0.05),45℃组艾灸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Ox-LDL、ET-1、ET-1/NO均明显降低(P〈0.001),45℃艾灸对Ox-LDL、NO、ET-1/NO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38℃。结论:45℃艾灸刺激调脂通脉的作用优于38℃,温度影响艾灸疗效,适宜的温度刺激是艾灸取效的关键因素,TRPV1可能介导艾灸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灼与痛之间的灸感是取效最佳灸感。  相似文献   

13.
作为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灸疗法主要通过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灸疗主要通过温热效应改变穴位温度发挥其温经散寒的功效,因此,对温灸疗法的温度特征研究已成为目前灸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从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对温灸疗法的机制研究提出参考基础,对其临床应用也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传统艾灸法、创新艾灸法、其它艾灸法三方面对有关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合其治病的机制机理,分析艾灸临床研究缺乏标准化的现状。探讨如何能更好地改变"重针轻灸"格局,改善艾灸日益萎缩的趋势;尤其在临床实践方面继承和发展艾灸技术,在机制机理研究方面寻找客观、确实可信的证据,进而完善相关理论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整理实按灸的相关古籍文献,对实按灸的历史源流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为实按灸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发现实按灸历经600年的发展革新,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组方制作的统一性、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和主治范围的广泛性。初步探讨了实按灸的作用特点和机制,揭示实按灸在现代灸法领域的研究现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纤方药液穴位吸收并配合艾灸的新疗法(简称灸药配合法)对BLMA5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大鼠信号传导分子内源性SMAD2、SMAD3表达的调控作用,从阻断TGF—β信号传导通路视角探讨其治疗效应及其阻抑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本疗法介入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SD大鼠,以博莱霉素A5(BLMA5)气管内注入制作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48只,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激素治疗组、灸药配合治疗组、单纯艾灸治疗组,每组12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2只。造模7d后开始治疗:灸药配合组在其“膏肓俞”和“肺俞”滴加化纤方药液5滴再艾灸10min;单纯艾灸组只灸其“膏肓俞”和“肺俞”;激素治疗组每只腹腔注射5mg/kg泼尼松:各治疗组均每日1次,治疗连续1个月。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各组肺组织SMAD2、SMAD3蛋白表达。结果灸药配合治疗组、艾灸组、激素治疗组中SMAD2、SMAD3的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且其纤维化程度均有所减轻,尤以灸药配合治疗组为优。结论灸药配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阻抑大鼠肺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且与激素治疔相比较具有无毒副作用之优势,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干预其SMAD2、SMAD3的表达,从而切断其TGF—β的信号传导通路,以发挥阻抑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王佩  王刘玉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316-1320
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针灸引起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针灸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向性、特异性、整体性的特点。通过对近年来针灸调节免疫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今后针灸调节免疫的研究思路,以期为针灸调节免疫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应以古文献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善于借鉴循证医学,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与优势,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得到世界范围广泛认可,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扩展、深入。干细胞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其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迅速发展,对组织的修复、再生或替代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也有研究报道试图从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方面揭示针灸的治疗机制,就此内容检索相关文献,从脑病、脊髓损伤、关节炎等不同疾病中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以及不同针灸方法对干细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9.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灸材、灸量、艾灸的光热效应、艾灸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综述灸法研究的现状,提出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加强药液穴位皮肤吸收法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探索其阻抑肺纤维化的治疗效应,为该法介入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选用SD大鼠以其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制作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48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激素治疗组?灸药结合治疗组?单纯艾灸治疗组,每组12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2只。造模7天后开始治疗:灸药结合组采用在其"膏肓俞"和"肺俞"穴滴加"化纤方"药液再加以艾灸的方法,每次滴加化纤方药液5滴,艾灸至其穴位皮肤上的药液干掉为止(约10m in);单纯艾灸组只灸其"膏肓俞"和"肺俞"穴;激素治疗组每只腹腔注射5mg/kg泼尼松。以上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采用以下方法:(1)肉眼观察大鼠的食欲、神态、反应能力、皮毛、肌肉及呼吸情况并每10天称其体重,观察其肺组织的形状、色泽、表面状态、病灶特征,测其肺系数;(2)光镜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各组体重及生存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灸药结合治疗组最佳;(2)空白组肺组织基本属正常形态,灸药结合治疗组大鼠肺的基本情况较泼尼松组和单纯艾灸组优,模型组肺组织损害程度明显严重;(3)灸药结合治疗组、单纯艾灸组和泼尼松组肺水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其中灸药结合治疗组情况较优;(4)各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分级比较结果提示:①造模比较成功;②灸药结合治疗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灸药结合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有效地阻抑大鼠肺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且与激素治疗相比较具有无毒副作用之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