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能够为有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颈椎融合可导致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部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颈椎前路非融合技术,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外一种外科手段。目的:比较ACDR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6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26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3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最终,52例患者(融合组29例,置换组23例)获得平均15.3个月(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0.5%。置换组中2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假体有〈3 mm的前移,l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1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均可明显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间盘置换还能减少手术邻近节段代偿活动度的增加,有望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医工结合、课程内容复杂及知识点比较抽象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本研究在课程体系中选取“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这一章节为代表,进行了基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探索。发现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热情,高效整合优化了学习资源,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文章介绍了探索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三个核心知识点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把握章节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以老师为引导、以思维导图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为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常评价手术患者的出血量主要是记录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但这往往忽视了外渗在组织间隙和积留在手术部位的血液,以及由于溶血作用所引起的血红蛋白丢失,这些都是无法看见的隐性失血。笔者研究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施行的107例脊柱大中型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失血情况。说明隐形失血在大中型脊柱手术中的数量和比例。探讨隐性失血形成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术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滑脱的治疗取得了迅速发展。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术前仔细评估后接受手术治疗者日渐增加。自2005年8月-2009年6月,我们对4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症患者行腰椎管减压,骨水泥填充加强椎体,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治疗,术后复位满意,融合稳定,症状明显改善,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脊柱具有较大的活动度,位于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容易由传导暴力造成损伤,其中由车祸、坠落、重物砸伤等垂直压缩暴力导致的爆裂骨折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6.
背景:融合是腰椎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后稳定运动节段的重要方式,经典的融合方式包括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很多研究报道过几种融合方式的优势、技术要求、临床疗效和融合后并发症,但结论各异,很难明确最佳融合方式。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并后方椎间融合的疗效差异,以期寻求最佳融合方式。方法:选择167例因退变性腰椎疾病行1个或2个节段融合,随访时间最短为3年的患者,分为3组,后外侧融合组62例,后方椎间融合组57组,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8例。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DQ问卷和Kirkaldy-Willis量表评价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和功能状况,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包括椎间盘高度、腰前凸、病变节段间角度、融合情况及融合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最后1次随访结果表明,后外侧融合组患者中50例(80.7%)疗效优良,后方椎间融合组患者中50例(87.8%)疗效优良,后外侧融合+后方椎间融合组41例(85.5%)疗效优良,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4)。3种融合方式都明显改善了椎间盘高度(P〈0.05),其中后外侧融合组椎间盘高度丢失最多,腰前凸和节段间角度明显增大,3种融合方式的节段间角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后1次随访时,3种融合方式的不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包括3例深部感染,4例暂时神经麻痹,1例永久神经麻痹,6例取骨处疼痛。提示3组融合方式在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后方椎间融合比后外侧融合能更好维持矢状面平衡。单纯后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及避免取骨处疼痛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造成创伤性骨髓炎、骨外露者,传统方法治疗困难.为探讨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我们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采用3种不同的带蒂组织瓣修复胫骨中下段慢性骨髓炎骨外露3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腰椎前路手术中避免或减少生殖股神经(GF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5具30侧成年男性尸体标本,研究GFN在腰大肌内的走行及分支形态特点,选择术中易于触及的骨性结构或突起作为标志,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FN腰大肌内段可分为由L1脊神经前支发出(Ⅰ型,6侧,占20%),L1-2前支联合发出(Ⅱ型,17侧,占56.7%)及从发出点分为生殖支和股支(Ⅲ型,7侧,占23.3%)3种类型。Ⅰ型、Ⅱ型GFN纤维及Ⅲ型的生殖支向前内下方穿越腰大肌,在L3/4椎间盘上或下方经腰大肌前腱膜穿出,Ⅲ型的股支从腰大肌腹穿出。GFN腰大肌出口毗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及交感神经链等重要结构。结论:在显露L2-4椎体侧前方时容易损伤GFN。在注意避免损伤GFN时,经由腰大肌显露腰椎侧前方可减少大血管、输尿管、交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汉族 ,32岁 ,工人。于 1998年 2月因颈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半年 ,进行性加重 ,时有午后低热 ,疲乏无力 ,来我院就诊 ,以颈椎结核收住入院。查体颈椎曲度变直 ,双侧颈椎旁肌痉挛 ,C5~ 6 棘突压痛 ,颈椎轴向叩击痛 ,双上肢桡侧麻木 ,颈段活动受限 ,双手背桡侧 3个半指皮肤感觉略减退 ,双腕背伸肌力 级。双桡骨膜反射略减退。下肢无异常 ,未引出病理征。化验检查血常规 Hb85 g/ L,白细胞 8.0× 10 9/ L,中性粒细胞 45 % ,淋巴细胞 5 5 % ,肝肾功能正常 ,血沉 6 0 mm/ h,抗 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 X线片显示 ,颈段曲度变直 ,C5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82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7周,4~99周);椎体前柱和中柱分别增高了4.6、3.9mm(P<0.05);Cobb′s角增加了3.4°(P<0.05);VAS评分增加了7分(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骨水泥外渗率为9.8%。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