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云  张寒娟  贺海花  朱振华 《中草药》2009,40(7):1026-1030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a-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光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艳  秦海林  赵天增  王惠亭 《中草药》2009,40(11):1719-1723
目的 研究光叶淫羊藿全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光叶淫羊藿根、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1个木脂素类成分,1个甾体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7S,8R,8'R)-3,3'-二甲氧基-4,4',8'-三羟基-9-乙酰氧基-7,9-环氧木脂素(Ⅰ)、胡萝卜苷(Ⅱ)、淫羊藿次苷C(Ⅲ)、2"-鼠李糖大花淫羊藿苷A(Ⅳ)、淫羊藿苷(Ⅴ)、淫羊藿次苷A(Ⅵ)、朝藿定C(Ⅶ)和柔藿苷(Ⅷ);从光叶淫羊藿叶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2个黄酮类成分,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halictoside(Ⅸ)、sutchuenoside A(Ⅹ)、icariside D2(Ⅺ)和山柰苷(Ⅻ).结论 所有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朝鲜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郑训海  孔令义 《中草药》2002,33(11):964-96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控制淫羊藿药材质量,对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总黄酮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结构,结果:分别为宝藿苷-Ⅰ(Ⅰ)、淫羊藿次苷-Ⅰ(Ⅱ)、epimedosideC(Ⅲ)、淫羊藿定B(Ⅳ)、淫羊藿苷(Ⅴ)、金丝桃苷(Ⅵ)、hexandrasideE(Ⅶ)、脱水淫羊藿素(Ⅷ)、麦芽酚(Ⅸ)、去脱水淫羊藿素(Ⅹ)、肌醇(Ⅺ)、epimedoicarisosideA(Ⅶ)和(+)-cycloolivil(Ⅷ)。结论:化合物Ⅶ、Ⅺ、Ⅷ为首次从朝鲜淫羊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拣Ⅶ为首次从淫羊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SephadexLH-20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确定为黄酮苷类7个:淫羊藿苷(Icariin),淫羊藿苷Ⅰ(IcarisideⅠ),淫羊藿苷Ⅱ(IcarisideⅡ),淫羊藿定A(EpimedinA),淫羊藿定B(EpimedinB),淫羊藿定C(EpimedinC),Icaritin-3-O-D-rhamnoside;(口山)酮类(Xanthone)2个:1,3,5,8-四羟基(口山)酮,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其他醇类4个:对甲氧基苯酚(p-methoxyphenol),二十三烷酸(behen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Ⅳ、Ⅴ、Ⅶ、Ⅷ、Ⅸ、Ⅹ、Ⅺ为首次从心叶淫羊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程岩  王新峦  张大威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7,38(8):1135-1138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色谱分离朝鲜淫羊藿干燥地上部分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应用物理化学方法及1D和2DNMR方法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2个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11-三甲基-2,6-十二二烯-1,10,11-三羟基-10(S)-O-β-D-吡喃葡萄糖苷(3,7,11-trimethyl-2,6-dodecadien-1,10,11-trihydroxy-10(S)-O-β-D-glucopyranoside,Ⅰ)、淫羊藿苷C1(icarisideC1,Ⅱ)、淫羊藿苷A5(icarisideA5,Ⅲ)、epimedoicarisosideA(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苷F(icarisideF),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有促进UMR106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偏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偏斜淫羊藿(Epimediumtrunc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偏斜淫羊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偏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已知成分,分别为宝藿苷Ⅱ(Ⅰ),金丝桃苷(Ⅱ),淫羊藿苷-C(Ⅲ),齐墩果酸(Ⅳ),宝藿苷-Ⅲ(Ⅴ),宝藿苷-Ⅴ(Ⅵ),淫羊藿苷-A(Ⅶ)和山奈素-3-双鼠李糖苷(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脱水淫羊藿素(Ⅰ)、去甲脱水淫羊藿素(Ⅱ)、朝藿定B(Ⅲ)、朝藿定C(Ⅳ)、双藿苷B(Ⅴ)和双藿苷A(Ⅵ)。结论:万山淫羊藿的主要成分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硅胶柱及薄层色谱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金丝桃苷(hyperoside,Ⅰ) ,淫羊藿苷(icariin ,Ⅱ) ,朝藿定B(epimedinB ,Ⅲ) ,朝藿定C(epimedinC ,Ⅳ) ,肌醇(inositol,Ⅴ)结论:其中Ⅰ,Ⅲ,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Stear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thalictoside(Ⅰ),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l-icarisidⅡ(Ⅱ)],箭藿苷A[sagitatosideA(Ⅲ)],大花淫羊藿苷B[ikarisosideB(Ⅳ)]?结论:化合物Ⅰ为苯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Ⅱ,Ⅲ,Ⅳ为8-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吉林产西洋参的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吉林产西洋参根中的皂苷成分。方法 :西洋参根的甲醇提取物用氯仿和正丁醇萃取 ,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和RP-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分离 ,得到纯化合物。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0个单体皂苷 ,分别鉴定为 24(R)-假人参皂苷RT5 ( 1) ,人参皂苷Rg1( 2 ) ,20 (R)-人参皂苷Rg3( 3 ) ,24(R) 假人参皂苷F11( 4 ) ,人参皂苷Re( 5) ,三七皂苷K( 6) ,人参皂苷Rd( 7) ,人参皂苷Rc( 8) ,人参皂苷Rb1( 9) ,以及人参皂苷Rb2(10)。结论 :对吉林产西洋参的皂苷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 ,分离鉴定 10个单体皂苷 ,其中 ,化合物 1为首次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缓释辅料对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考察由HPMC和EC 2种缓释辅料 ,不同黏度规格的EC ,以及EC的不同用量制成的缓释骨架片 ,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在这些缓释片中的释放度。结果 :缓释辅料的种类 ,规格及用量均影响人参皂苷Rg1,Rb1的释药特性 ,在各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间的释药行为也存在差异。结论 :中药有效部位缓释制剂研究中应当重视有效成分间释药特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低廉的半合成紫杉醇的途径。方法在可回收非支载型手性配体的催化作用下,通过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合成紫杉醇C13侧链,对侧链的羟基和氨基进行保护后生成(4S,5R)-N-苯甲酰基-2-(4′-甲氧基)苯基-4-苯基-1,3-氧氮杂戊环-5-甲酸,进而和7-三乙基硅烷巴卡亭-Ⅲ缩合、去保护获得紫杉醇。结果获得了高光学纯度的紫杉醇C13侧链(化学产率52%,光学纯度99%),紫杉醇的总产率为30%,光学纯度为99%。结论此方法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为紫杉醇的半合成开辟了一条新路线。  相似文献   

14.
李晓宇  孙蓉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9):3838-3844
目的 :对吴茱萸挥发油在胃寒证小鼠模型上镇痛作用的药效剂量范围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其伴随毒性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为阐明其"功效-证候-毒性"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胃寒证小鼠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灌胃不同剂量吴茱萸挥发油,观察其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检测血清ALT,AST,PGE2,NO,NOS,MDA,SOD,GSH,GSH-Px,BUN,CR及肝脏ALT,AST;并通过相关的毒性反应积分表,记录小鼠的伴随毒性症状。 结果 :吴茱萸挥发油在给药后30 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60 min达到峰效应,呈现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血中和肝内ALT和AST水平升高,血中PGE2,MDA,NO,NOS水平增高,SOD,GSH,GSH-Px水平下降,BUN,CR水平无明显变化,肝脏指数增加,肾脏比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 :吴茱萸挥发油发挥镇痛效应的机制与抑制疼痛介质释放、过氧化损伤及NO损伤有关;在发挥镇痛效果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毒性机制主要为氧化损伤,呈现与肝毒性损伤相并行的"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为对象,观察青蒿CQ-189对其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对昆明小鼠主要脏器毒副作用和半数致死量进行观察,旨在探讨青蒿CQ-189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青蒿CQ-189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台盼兰拒染法检测人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采用小鼠尾静脉给药物法检测半数致死量,组织形态学观察其对小鼠主要器官的毒性作用.结果:青蒿CQ-189在对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的有效用药剂量范围内(3.125~12.5 mg·L~(-1))对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毒副作用较低,其对小鼠的半致死剂量为550 mg·kg~(-1),并且在较高浓度作用下对小鼠主要脏器无明显损伤.结论:青蒿CQ-189的毒副作用较低,是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大然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治疗急性期风热型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急性期交替针刺健侧与患侧35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35例),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第7、15、25次就H-B分级和面部损伤程度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观察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阿立哌唑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疗效、安全性及对阿立哌唑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1例使用阿立哌唑治疗后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并苯海索安慰剂,对照组患者予天麻钩藤饮安慰剂合并苯海索片,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评估锥体外系副反应(RSESE)、不自主运动(AIMS)、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对RSESE的影响不存在交互效应(F=1.270,P=0.284);两组患者RSESE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8,P=0.410),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RSES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17,P<0.001),即存在时间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对AIMS的影响不存在交互效应(F=0.653,P=0.522);两组患者AIMS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40,P=0.102),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IM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49,P<0.001),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患者在基线水平、第4周末、第8周末的阿立哌唑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阿立哌唑浓度的时间因素、不同干预措施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两组均有震颤、静坐不能、活动减退、便秘、流涎、口干、失眠、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治疗组患者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可以替代苯海索片达到治疗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作用,同时副作用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思密达控制大剂量顺铂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97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为恩丹西酮组 ,化疗 2 4小时后口服恩丹西酮片 8m g,1次 / 8小时 ,连服 5天 ;B组为思密达组 ,化疗前一天至化疗后 5天口服思密达 3.0 g,3次 /日 ;C组为胃复胺组 ,化疗 2 4小时后肌注胃复胺 10 m g,1次 / 8小时。结果 :对延迟性恶心呕吐控制 A组与 B组相比 P>0 .0 5 ,两组差异不显著 ,B组与 C组相比 P<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思密达控制大剂量顺铂引起的延迟性恶心呕吐可以替代恩丹西酮片 ,疗效优于胃复胺 ,而且无任何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对比针灸和药物治疗顺铂类化疗患者的疗效及进一步探索针灸改善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隔姜灸组、温针灸组、对照组(格拉斯琼),然后根据组别进行对应治疗。在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并根据严重程度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及观察评分后统计分析。结果胃肠不良反应方面,化疗后第1天,对照组患者积分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在第3天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对照组积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针刺组胃肠不良反应积分高于温针灸组及隔姜灸组(P<0.05),温针灸组与隔姜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疼痛方面,化疗后第1、3天3组分别与对照组积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针刺组及温针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及隔姜灸组。在患者体质状态及畏寒怕冷方面,从第1天的各组无差异(P>0.05),到第3、7天随着治疗量的增加,3组患者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艾灸及隔姜灸均能改善顺铂类化疗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体质状态及畏寒症状,但是其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肾生血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6月-2020年3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血液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肾生血汤。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治疗期间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注射次数及输血量,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Ⅳ度骨髓抑制出现时间[(5.07±0.87)d比(3.83±1.15)d,t=4.695]晚于对照组(P<0.01)、持续时间[(7.20±0.76)d比(10.03±1.30)d,t=10.305]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重组人G-CSF注射次数[(7.2±0.8)次比(10.0±1.3)次,t=10.305]少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悬液[红细胞(2.5±1.5)U比(4.7±1.5)U,t=7.749]及血小板[(1.70±0.54)U比(3.13±0.86)U,t=5.879]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2周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208、15.129,P值均<0.01);观察组化疗后感染、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00、10.000、4.286,P值均<0.01)。结论益肾生血汤有助于延缓骨髓抑制的发生时间,可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减少骨髓抑制期的不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