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热带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毒力因子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热带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抑制作用(SMIC80),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热带念珠菌活菌数的动态影响;水-烃两相法测定BAEB对热带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BAEB对热带念珠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BAEB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AEB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菌丝及生物膜相关基因UME6,NRG1,ALST3的表达量变化。 结果:BAEB对9株热带念珠菌的MIC在64~128 mg·L-1,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80为256~512 mg·L-1,FLZ对热带念珠菌的MIC在1~1 024 mg·L-1,SMIC80为1 024 mg·L-1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256,512 mg·L-1BAEB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CSH实验显示128,256,512 mg·L-1BAEB均能够降低其表面疏水性,SEM观察到512 mg·L-1BAEB能够有效抑制热带念珠菌在硅胶导尿管上生物膜完整度,CLSM显示256,512 mg·L-1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在256,512 mg·L-1BAEB作用下,ALST3,UME6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NRG1无明显变化。 结论:BAEB可以抑制热带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等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 方法: 以过氧化氢(50~100 μmol·L-1)预孵PC12细胞2 h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探讨了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 mg·L-1)能明显改善H2O2氧化损伤PC12模型细胞的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14.7%(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40,80 mg·L-1)降低模型细胞LDH泄漏率分别为22.0%,29.3%,20.2%(P<0.01),明显提高细胞内T-SOD的活性(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80 mg·L-1)还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0.01)。 结论: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作用的活性,并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 方法: 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与流式细胞术以细胞密度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250,125,62.5,31.25,15.6 mg·L-1(流式细胞术药物浓度为62.5 mg·L-1),检测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甲醇部位)对结肠癌细胞 HCT116药物作用24 h后的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以IC50和总凋亡率作为指标衡量其各分离部位抑制肿瘤的活性效能。 结果: 石油醚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IC50 68.7 mg·L-1,总凋亡率为(43.4±1.1)%;乙酸乙酯部位:IC5043.7 mg·L-1, 总凋亡率为(56.2±0.9)%;甲醇部位:IC5059.6 mg·L-1,总凋亡率为(46.7±3.1)%。 结论: 新疆阿魏树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毒性作用较强并能促进其大量凋亡,初步确定为新疆阿魏树脂抗肿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对冠突散囊菌甲醇提取物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提取物,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测定法,对冠突散囊菌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冠突散囊菌石油醚提取物清除 DPPH和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8,0.083 g·L-1 ,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分别为0.21,0.13 g·L-1;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作用;3种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VC(IC50分别为0.032,0.024 g·L-1)弱。结论:冠突散囊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藿香与广藿香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藿香和广藿香的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并分析二者药理药效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方法: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r=0.609 9).通过比较藿香与广藿香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广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79.6±3.14) mg·L-1],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 (4.41±0.23) mg·L-1],广藿香石油醚部位Fe3+的还原能力最强[TEAC (1 822.99±1 141.13) μmol·g-1]. 结论: 广藿香与藿香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五味子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方法。方法:探讨了缓冲溶液、添加剂、分离电压、温度和进样条件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10 mmol·L-1 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35%乙腈,37.5 mmol·L-1 SDS,pH 8.0)、分离电压为28.0 kV的优化条件下,9 min内可实现五味子样品溶液的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25.5~1 020,25.75~1 030,12.0~480,25.5~1 020,24.25~970,19.75~790 mg·L-1;检出限为0.5,0.8,1.0,1.0,1.0,1.5 mg·L-1结论: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在分离效果、柱效和分析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银杏叶培养基经过冠突散囊菌发酵不同时间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冠突散囊菌接种于银杏叶培养基中分别发酵4,7,11,14 d后,真空抽滤得到滤液,利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提取液,以未发酵银杏叶乙 酸乙酯提取液作为对照。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 自由基,以及铁还原能力,比较不同发酵天数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 测定了不同天数银杏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1 d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105.60 mg·L-1,ABTS IC50 102.09 mg·L-1更接近维生素C(VC)的IC50值,同时,11 d组铁还原实验的吸光度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均为最大值。 结论: 初步确定银杏叶培养基发酵11 d后,发酵液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波叶山蚂蝗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波叶山蚂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波叶山蚂蝗3个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酶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远远大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103.01 mg·L-1),其中以石油醚部位(DSPE)活性最好(IC50=45.16 mg·L-1)。乙酸乙酯部位(DSEA)和正丁醇部位(DSME)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浓度依赖性。结论:波叶山蚂蝗3个提取部位有较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源性荷脂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类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1(SREBP-1)蛋白表达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以THP-1源性荷脂细胞为模型,洛伐他汀(80 mg·L-1)做阳性对照,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不同浓度(0,40,80,160 mg·L-1)作用于细胞24 h以及80 mg·L-1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 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的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THP-1源性荷脂细胞中脂滴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细胞内SREBP-1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明显降低THP-1源性荷脂细胞中脂滴含量,细胞内TC,FC,CE水平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同时 SREBP-1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 菝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引起THP-1源性荷脂细胞TC,FC,CE含量下降,且这种作用与SREBP-1蛋白表达上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G)对白念珠菌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QS)及相关毒力基因的影响. 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AG干预白念珠菌不同时间后法尼醇和酪醇的含量变化;qRT-PCR检测QS调节的相关毒力基因CHK1,PBS2,HOG1的表达. 结果: 白念珠菌生长2 h时法尼醇和酪醇分泌量较少,AG作用后变化不明显;12 h后分泌量最高,24 h回落.不同浓度AG干预后,法尼醇含量降低,酪醇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1 000 mg·L-1 AG效果均最明显.qRT-PCR结果显示,1 000 mg·L-1 AG在2,12,24 h时分别使CHK1下调2.375,3.330,4.043倍;PBS2下调2.010,4.210,4.760倍;HOG1变化不明显. 结论: AG可抑制法尼醇的分泌及促进酪醇的分泌,下调QS相关的毒力基因CHK1,PBS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在碱性条件下对白念珠菌VVC(vulvovaginal candidiasis)临床分离株酵母-菌丝形态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白头翁汤不同溶剂萃取物对VVC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p H环境下VVC临床株形态;采用XTT还原法评价在p H 8.0时菌丝活性;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代谢活力;固体培养基上观测菌落形态;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丝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菌丝特异性基因ALS3,CSH1,SUN41,HWP1和Ca PDE2的表达量。结果: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AEB)对VVC临床株的MIC为64~128 mg·L-1,低于总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MIC;p H 8.0时VVC临床株的菌丝形成能力最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512,1 024 mg·L-1的BAEB明显抑制VVC临床株的形态转化,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1 024 mg·L-1的BAEB可以降低VVC临床株的代谢活性;512,1 024 mg·L-1BAEB浓度的固体菌落未出现褶皱,1 024 mg·L-1BAEB浓度的半固体培养基内部未见菌丝侵袭;qRT-PCR检测显示1 024 mg·L-1时,ALS3,CSH1,SUN41,HWP1分别下调4.26,3.2,2.74,5.12倍,Ca PDE2上调2.38倍。结论:BAEB在碱性p H条件下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形态转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AHD)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Z)对耐药白念珠菌生物膜麦角甾醇的影响。方法:采用CLSI M27-A3的微量稀释法测定EAHD与FLZ对白念珠菌FLZ耐药株的MIC与SMIC80;棋盘稀释法测定EAHD与FLZ联用对白念珠菌的协同效应;稀释涂布平板法考察EAHD与FLZ联用不同时间对菌体的杀伤作用;分别用HPLC和qRT-PCR法检测耐药白念珠菌生物膜麦角甾醇含量及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对于9株白念珠菌FLZ耐药株,EAHD对其MIC介于156~1 250 mg·L-1,FLZ对其MIC介于256~2 048 mg·L-1以上,二者联用后MIC显著降低,FICI(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最低达0.066;EAHD单用对其SMIC80均高于1 250 mg·L-1,FLZ单用对其SMIC80均高于512 mg·L-1,最高可达2 048 mg·L-1以上,联用组除个别组具有相加作用外也均有协同效应。时间杀菌(time kill,TK)实验显示当作用12 h,二者联用杀菌效应最强。HPLC结果显示联用组、EAHD组与空白组麦角甾醇量相比,分别降低了近85%,50%。qRT-PCR检测FLZ组ERG1,ERG2,ERG6,ERG7,ERG11均上调,ACS1,ACS2,MET6均下调;EAHD组所有基因均下调;联用组ERG2,ERG6,ERG11均显著上调,ERG1,ERG7,ACS1,ACS2,MET6均显著下调。结论:EAHD协同FLZ抗白念珠菌耐药株,可能与抑制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麦角甾醇的合成有关,造成细胞膜损伤,抑制菌体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白念珠菌的防治成为当前抗真菌感染的重点。该研究拟探讨中药单体穿心莲内酯(AG)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的影响。实验以微孔板结合医用导管片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模型,分别通过XTT减低法和平板法发现1 000,500,250 mg·L-1AG能不同程度的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细胞的活性;以扫描电镜观察导管片残余生物膜形态结构,发现1 000,500,250 mg·L-1AG能剂量依赖性的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分散,且分散出的细胞以酵母相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发现AG使HSP90表达上调,使UME6和PES1表达下调。该研究表明AG能一定程度的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houttuyfonate sodium,SH)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黏附的清除作用及对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影响。方法:用96孔板孔建立铜绿假单胞菌黏附生物被膜,MTT法检测膜内菌的代谢变化、评价药物对黏附菌的最小清除浓度(minimum eliminateing concentration,MEC)及最小抑膜浓度(sessile 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SMIC);菌落计数法观察药物对黏附、膜内菌量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药物对受试菌黏附作用及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影响。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EC80为500 mg·L-1,MEC50为125 mg·L-1,对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和成熟生物被膜SMIC80均为500 mg·L-1,早期生物被膜、成熟生物被膜SMIC50分别为31.25,1.95 mg·L-1。250 mg·L-1药物浓度使载体上黏附的及初步生物被膜、成熟生物被膜内的活菌数明显减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载体上的细菌明显减少,连续用药后,成熟生物被膜阶段载体上未见有生物被膜结构,菌量明显减少并且细菌形态发生变异,由杆状变为球杆状。结论: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有较强的清除活性,通过连续给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水提物对软骨细胞G1期的影响。 方法: 取4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第3代软骨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独活寄生汤水提物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空白组、独活寄生汤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L-1)软骨细胞Cyclin D1,CDK4,CDK6及P21 mRNA的表达。 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在一定的药物质量浓度范围内(50~800 mg·L-1),软骨细胞活性显著上升(P<0.01);干预24 h后,Cyclin D1,CDK4及CDK6 mRNA表达量各剂量组明显增加(P<0.05),200 mg·L-1表达量最大(P<0.01);P21 mRNA表达量降低,且200 mg·L-1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 结论: 独活寄生汤水提物通过影响软骨细胞G1期调控因子mRNA的表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育魏实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方法: 以阿育魏实为材料,通过乙醇提取得到总提取物即醇提物,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相应的提取物。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和NaOH裂解法研究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效应和黑色素上调率。 结果: 所得阿育魏实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较明显,对黑色素生成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与对照品补骨脂和驱虫斑鸠菊相比,阿育魏实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为(13.64±7.78) g·L-1,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优于临床治疗白癜风药物补骨脂[IC50 (21.18±2.88) g·L-1]。 结论: 阿育魏实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酪氨酸酶激活及促进黑色素生成作用,可为临床治疗白癜风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