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联合上肢机器人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恢复期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信号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常规康复训练),B组34例(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醒脑开窍针"联合上肢机器人),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功能独立性(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差异。结果:经过系统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A组总有效率为70.6%(24/34),B组明显优于A组(P 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FIM、FMA、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B组更加明显(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均显著下降,且B组较A组更加明显(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上肢机器人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田丙生  王军涛 《四川中医》2020,38(1):120-122
目的:观察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 7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评分差异。结果①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MBI、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仍降低,MBI、SF-36评分增加,远期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语丹加减联合温热蜡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改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语丹联合康复训练对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服用解语丹,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FMA、MB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语丹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风痰瘀阻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56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50例,均每日针2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对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治疗海岛居民中风恢复期更有效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迎  常玉莹  刘蓓 《天津中医药》2017,34(8):528-530
[目的]探讨丹芪偏瘫胶囊联合臭氧自血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入住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恢复期伴下肢功能患者2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科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即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丹芪偏瘫胶囊结合臭氧自血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共14日,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症状、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联合臭氧自血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且患者接受度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徐国强 《新中医》2016,48(6):20-21
目的:观察丁苯肽胶囊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2组均酌情予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治疗。中西药组加用丁苯肽胶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西药组单纯予以丁苯肽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量表、画钟试验(CDT)、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0.01),且中西药组各指标值均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胶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组118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的改善醒脑组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评定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E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ESS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针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循环、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治疗,观察组辅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循环指标,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Fugl-Meyer评分、ALD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辅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指标,提升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阳化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醒脑开窍汤口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arthel评分、血清NO、SOD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 86%,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78. 58%(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Barthel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SOD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NO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温阳化瘀汤可以有效缓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NO、SOD水平及神经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点穴治瘫十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基础治疗+针灸康复+点穴治疗,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针灸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 NIHSS 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FMA 积分、BI 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前后对比,治疗组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NIHSS 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 FMA 积分、BI 积分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点穴治瘫十法配合常规针灸能较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肢体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通痹活络汤治疗,试验组采用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肢体恢复状况、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ADL)评分、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03%)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平衡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更高(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选取124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对照组77.42%(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NIHSS评分、CSI评分、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因子CGRP、NO高于对照组,BK、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能有效改善神经肌肉功能,降低肌张力,平衡机体阴阳,濡养筋脉肌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易筋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习练易筋经功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I量表和QOL量表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量表、BI量表和QOL量表积分均明显增加(P0.05),改良Rankin量表积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量表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措施基础上习练易筋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独立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30例,加用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加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疗程15天,治疗后行疗效评定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高达93%,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FMA与BI评分,其疗效确切。[结论]加味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NIHSS,BI,GCS评分为评定标准,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青年组、老年组两组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脑出血恢复期意识障碍患者53例,中青年(60岁)组27例,老年(≥60岁)组26例,治疗均按脑出血常规药物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前均用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三个量表进行评定,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分别再次进行以上3个量表评分,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中青年组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与老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中青年组N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改善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NIHSS、BI、GCS评分,中青年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较老年患者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头体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及对脑梗死的防治。方法:收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对Hcy及脑血管危险因素与脑梗死TOAST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血浆Hcy水平在TOAST1型和TOAST2型脑梗死中明显升高。Hcy与传统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头体针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Barthel指数,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头体针疗法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能够减轻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塞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以及NIHSS、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NIHSS、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显著缩短脑梗塞软瘫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