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激痛点针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每组患者均干预4周,每周干预2次,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积分(SF-MPQ评分,包括PRI、VAS、及PPI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RI、VAS、P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痛点针刺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针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镇痛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中选择合适的疗法提供依据。方法: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针刺组(A组)、电鍉针罐组(B组),两组均取阿是穴、循经验穴(背部膀胱经穴、肩井、大椎、委中、委阳、悬钟、秩边等),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电鍉针罐、SDZ--Ⅱ型电子针疗仪,治疗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观察4周。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平均疼痛分数,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鍉针罐组(B组)较针刺组(A组)更能降低疼痛评分(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炎性疼痛程度,电鍉针罐组(B组)治疗肌筋膜炎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针刺组(A组);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总有效率为93.33%,说明两组对肌筋膜炎性均有良好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A组。结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每组42例。针刀组根据经筋理论采用针刀治疗,每3日1次,4次为1疗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评定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分值均有下降,且针刀组均低于针刺组,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刀组为95.2%,针刺灸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近期疼痛,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3%,对照组为83. 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苏小军  王海东 《新中医》2016,48(2):77-8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针刀组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外上区7点,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刀及针刺治疗。针刺组取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关节炎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针刀通督松筋法治疗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微针刀通督松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微针刀通督松筋组和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针刀通督松筋法治疗筋膜炎临床有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棱针挑刺筋节点放血治疗背肌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就诊的9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三棱针组30例,针刺组30例,双氯芬酸钠组30例,每组均治疗两疗程后,对其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A组总有效率89.65%;B组总有效率70%;C组总有效率60.71%。三组治疗前及1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疗程结束后,A组与B、C组的VAS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三棱针挑刺筋结点放血治疗背肌筋膜炎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注射与针刺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治疗本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8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注射组和针刺组,每组40例。2组均取疼痛部位的激痛点,药物注射组采用10%葡萄糖液12 m L、复方当归注射液6 m 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 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 L配制混合液进行激痛点注射,每次2-3个部位;针刺组采用毫针斜刺激痛点治疗,每次留针30 min,2组均2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2组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角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药物注射组和针刺组治疗后PRI、PPI、VAS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药物注射组总有效率97.50%,优于针刺组的87.50%。结论药物注射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优于针刺组,且临床痛苦小,操作更为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及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降幅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增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龙氏手法联合常规针刺相比,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更能有效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9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多裂肌刺激、神经根触激治疗,并辨证加减服用桃红四物汤合独活寄生汤,对照组应用牵引联合阻滞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量表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以及多裂肌横截面积和多裂肌萎缩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JOA评分、多裂肌横截面积、多裂肌萎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组多裂肌萎缩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临床改善率、多裂肌横截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通过改变多裂肌形态学活化多裂肌,达到调节和稳定腰椎的目的,可能系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刀触激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22%、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疼痛评分、下肢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针刀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下肢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复方白芥子油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针刺和白芥子油走罐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加温针治疗。每星期治疗2次,共治疗4星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4星期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中文版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星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星期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星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星期后两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星期和4星期后,观察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走罐及针刺加温针均可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腰背肌功能,而针刺加走罐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改良小针刀疗法穿刺治疗肩周炎致骨化性肌炎活跃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肩周炎致骨化性肌炎患者,骨化程度均达到骨化评级Ⅱ级标准,随机分为2组各26例。细针针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以18G/21G-PTC穿刺针刺入,利用针尖斜面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在肌腱和腱鞘之间用针尖的斜面做松解;普通针刺组采用针灸针进行压痛点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及彩超下骨化程度改善状况。结果:细针针刀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高于普通针刺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针针刀组在治疗1周后、2周后及3周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同期的普通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活动包括外展、前屈、后伸等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细针针刀组外展、前屈关节活动度大于普通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下骨化程度改善总有效率细针针刀组80.77%,普通针刺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细针改良小针刀法穿刺治疗肩周炎致骨化性肌炎活跃期临床疗效良好,能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骨化程度,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贴敷疗法治疗颈肌筋膜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颈肌筋膜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单盲方法分为3组。穴位注射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贴敷治疗,针灸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针刺结合贴敷治疗,基础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贴敷治疗。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P0.05),而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疼痛评分与针灸治疗组、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注射组下降明显。针灸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组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贴敷疗法可改善颈肌筋膜炎短期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4-2627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浮针温针灸组,每组33例。浮针温针灸组采用浮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温针灸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浮针治疗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选择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和治疗后30 d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疼痛评分。结果:浮针温针灸组愈显率81.8%(27/33),显著优于温针灸组的50%(16/32);两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改善(P0.01),并且浮针温针灸组在症状及疼痛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温针灸组(P0.05),且在随访1个月内仍保持较好疗效。结论:浮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温针灸,且长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下肢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针灸常规治疗,观察组另使用针刀触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灸结合针刀触激术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症状,降低患者的痛感,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董俊球 《新中医》2015,47(3):230-231
目的:研究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银质针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郝龙  高东梅 《陕西中医》2019,(8):1127-1130
目的:分析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16例腰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成常规组、观察组,给予两组常规针刺治疗、银质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酸软无力、肌肉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部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质针用于腰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腰部功能、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筋针结合运动训练治疗骨质疏松腰背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伴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筋针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的变化值。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定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结合运动训练治疗骨质疏松腰背痛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颈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部肌筋膜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质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压痛评分、症状评分。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压痛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以及压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筋膜炎患者联合应用活寄生汤以及银质针温针灸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压痛评分、症状评分,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