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心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对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常规使用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中西医组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5~7d.结果 两组≤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6~10min次之;中西医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1~15min对照组无复苏成功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中,中西医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2.50%(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之38.89%(14/36);心率、平均动脉压、最大氧耗指数、心肌酶谱、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中西医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 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和在后续生命支持阶段及早应用生脉注射液对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53例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建立(复苏成功)大于24h的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抢救措施及急救药物,试验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成功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观察复苏成功1、2、6、12、24h,及第2、3天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第1、2、3、5、7天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比较2组的病死率。结果:试验组5次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成功1h、2h、6h、12h、24h血氧饱和度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之后(不合心肺复苏成功24h)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初期血氧饱和度。试验组心肺复苏成功6h之后(不合心肺复苏成功6h)平均动脉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肺复苏成功1h、2h、6h平均动脉压,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可稳定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远期平均动脉压。病死率试验组为34.6%,对照组为59.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可能是一种新的协同用药,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并同时给予复苏常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复苏即刻应用参附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隔30 min再推1次,共3次;同时用参附注射液100 mL加生理盐水450 mL于第1次静脉推注后开始滴注,观察2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后10 min、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 h心肌酶学(AST、LDH、CK、CK-MB)的情况,并运用迈瑞床旁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复苏后心律失常及死亡等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学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复苏后均有心律失常发生,治疗组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使CK、CK-MB、LDH生成减少,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降低心肌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及参附注射液的预防机制。方法:选取10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分为5组,每组20只,其中4组实施心脏骤停(CA)后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模型对照组使用常规复苏方法;3组在常规复苏方法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对照组不实施心脏骤停试验,只实施动脉穿刺等基本手术步骤。分析5组大鼠实施心肺复苏后3h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心肌组织凋亡数目和微管蛋白平均光密度。结果:5组大鼠术前血清CK-MB和c Tn 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心肺复苏后参附注射液组和模型对照组CK-MB和c 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CK-MB和c Tn I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CK-MB和c Tn I水平逐渐降低。5组大鼠术前血清S100β和NE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心肺复苏后参附注射液组和模型对照组S100β和NE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血清S100β和NES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血清S100β和NES逐渐降低。5组大鼠术前血清TNF-ɑ和SO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TNF-ɑ和SOD水平均优于参附注射液组和模型对照组;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TNF-ɑ和SOD水平均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心肌组织凋亡数目和微管蛋白平均光密度均优于参附注射液组和模型对照组;参附注射液1ml/kg组、参附注射液4ml/kg组和参附注射液7ml/kg组心肌组织凋亡数目和微管蛋白平均光密度均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肌细胞会发生损伤,使用参附注射液进行预防,可降低大鼠心脏损伤程度,这可能与该药物减少心肌组织凋亡数、降低炎症水平以及调节大鼠体内免疫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效应,揭示其在临床CPR过程中的适宜用量。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肾上腺素组(A组)、肾上腺素加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B组)、肾上腺素加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C组),3组均行标准心肺复苏并予常规西药、肾上腺素及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组间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天存活率、心肺复苏成功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cTnT的差异。结果:B、C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天存活率方面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B、C组较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组较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且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脑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评价其对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家兔分为正常复苏组、假手术组、参附注射液组,正常复苏组、参附注射液组建立心肺复苏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每隔30min分别缓慢静注生理盐水、参附注射液1次,连续3次;假手术模型组不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均在8h取脑海马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正常复苏组脑超微结构广泛水肿、结构破坏,胶质细胞核坏死、空泡改变,胞浆内无结构、稀少、无细胞器,髓鞘、轴浆萎缩、空泡。假手术模型组超微结构完好,胶质细胞核、胞浆完整、胞质水肿不明显,髓鞘完整,轴浆无萎缩,血管内皮肿胀、管腔变狭窄。参附注射组:脑超微结构尚完好,胶质细胞核正常、胞浆完整、胞质突起肿胀,部分胶质细胞内细胞器少、空泡破坏(变性),见少量线粒体;髓鞘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完整。结论心肺复苏时应用参附注射液可以减轻脑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损害,对复苏后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2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后48 h和96 h患者存活率以及复苏0,5,10,20 min患者pET(CO2)水平。结果复苏后10 min和20 min,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8.41±4.79)min,较对照组(10.11±5.78)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复苏后48 h和96 h存活率均为72%,而对照组分别为53%和5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复苏过程中pET(C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复苏后5,10,20 min时观察组pET(C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提高ROSC率和稳定性,提高pET(CO2),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参附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ASAI~Ⅱ级、全身麻醉时间为3~4h的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入室后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ml/kg(加入生理盐水共100m1);对照组,入室后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双盲原则,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患者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并于用药前,用药后5、15、30min各采外周静脉血2ml测定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的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试验组的GCS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血浆β—EP随着患者逐渐苏醒其浓度逐渐升高,而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期血浆β-EP的含量比较,用药前与用药后5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用药后15min、30min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用药后5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用药后15、3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加快全身麻醉后苏醒,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浆β—EP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与常规复苏相比较的优势,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两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共3次,间隔30 min,同时予参附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7d.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即刻、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h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复苏后4,12,24,48 h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分别为74.2%,72.7%,对照组为52.8%,58.3%)(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可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稳定血压,保持有效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跳骤停模型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气管法致家兔心跳骤停模型,12只家兔随机分为参附组及对照组,造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分别静推参附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6 h内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参附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91.38±31.47)s,对照组为(179.85±27.82)s;参附组自主循环恢复后6 h内MAP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缩短缺氧型心跳聚停家兔模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同时对MAP具有积极的提升和稳定作用,能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心肺复苏是救治心脏骤停的重要措施。临床上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复苏后期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有效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降低中枢神经损伤,是增加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关键。参附注射液由古方参附汤改制而来,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在2018年的专家共识中被推荐用于多种急重症的救治。参附注射液机制复杂,至今仍值得进一步研究。现将近年来参附注射液在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小俊 《光明中医》2011,26(12):2451-2452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血压。方法对5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血压进行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3)和治疗组(27),治疗组静脉持续泵入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2∶1混合,20~40ml/h)。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0min、60min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出现的心律失常。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上升,治疗组用药后30min、60min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减慢,治疗组用药后30min、60min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使用可解决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血压,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亚低温西医综合治疗)28例,观察组(亚低温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28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FI)、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评定;比较两者心肺复苏有效率、存活率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CS、NFI和QOL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对不同程度,不同分型厥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厥脱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在常规的基本治疗方法相同基础上,分别以生脉洲央求认和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7d为1个疗程并和比较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及对不同程度休克的治疗效果基本相仿,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辨证分型治疗上,对气阴耗伤型2组有效率分别为96.2%和96.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阳怕暴脱型参附组显效率为56.2%,有效率为93.8%,而生脉组分别为28.6%,7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真阴衰竭型生脉组显效率为40.0%,有效率为90.0%,参附组分别为0,55.6%,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症总体疗效相仿,但真阴衰竭型以生脉注射液疗效较好,阳气暴脱型则以参附注射液疗效为优,提示使用中药注射剂也不要忘记辨证论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应用时机。方法: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C,D,E5组。各组分别采用窒息法制成心搏骤停动物模型,进行心肺复苏。A组为常规复苏组;B,C,D和E组分别在常规复苏同时及复苏5min,10min,15min时缓慢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SMI)5ml。分别在窒息前、复苏30min和复苏60min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及心肌细胞的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加用生脉注射液的B,C,D和E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加用生脉注射液早者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较加用晚者缩短(P<0.05或P<0.01)。自主呼吸恢复率A组66.67%,B,C和D组均为100%,E组为83.33%。复苏成功率各组均为100%;SOD活力在窒息前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过程中SOD活力逐渐下降,复苏60min时,B,C,D和E组SOD活力均高于A组(P<0.01),加用SMI早者高于加用SMI晚者(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和E组比较P<0.01)。窒息前各组动物血清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60min时,加用SMI的B,C,D和E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与A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加用SMI早者低于加SMI晚者(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和E组比较P<0.01,C组与E组比较P<0.05)。复苏后各组心肌细胞一般结构及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各组之间病变程度不同,A组病变最严重,B组病变最轻,C组、D组、E组病变依次加重,但都比A组轻。结论:加用生脉注射液辅助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复苏兔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呼吸恢复率,减少血清MDA的产生,提高SOD活力,延缓SOD活力的下降,减轻复苏兔心肌细胞一般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生脉注射液的上述作用与应用时机有明显的关系,应用越早,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兔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素红 《河南中医》2005,25(4):26-27
目的:通过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复苏兔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方法:健康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常规复苏组;B组:在常规复苏同时加入生脉注射液5ml;C组:在常规复苏开始5min后,加入生脉注射液5ml;D组:在常规复苏开始10min后加入生脉注射液5ml;E组:在常规复苏开始15min后加入升脉注射液5ml。采用窒息法制成心脏骤停动物模型,进行心肺复苏,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复苏后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甚至呈空泡。但各组之间存在差异,A组病变最严重,B组病变最轻,C组、D组、E组病变依次加重,但都比A组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减轻复苏兔心肌细胞超微的病理改变,且与应用时机有一定的关系,应用越早,损害越轻,故生脉注射液辅助复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评估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将92例心脏骤停后出现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复苏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在自主循环恢复后0. 5、2、6、12、24 h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在心肺复苏后24、48、72 h记录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自主循环恢复后,两组S-100B蛋白、NSE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自主循环恢复后2、6、12、24 h,治疗组S-100B蛋白、NSE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P 0. 05);心肺复苏后12、24、48、72 h,两组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 0. 05),且在心肺复苏后48、72 h,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同期水平(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 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 30%(P 0. 05)。治疗组存活率为30. 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 86%(P 0. 05)。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效降低心脏骤停后早期脑复苏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符合入选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参附注射液组15例(A组),参麦注射液组15例(B组),空白对照组22例(C组)。A组以参附注射液1mL/kg的剂量加适量5%葡萄糖稀释成100mL静滴;B组以参麦注射液1mL/kg的剂量同法静滴。C组仅以5%葡萄糖100mL静滴;3组均在手术结束,停止静脉麻药和吸入麻药时(T0时刻)开始静脉给药,5min内滴完。分别记录用药后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时间、出复苏室时间、用药30min后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以及在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用药后30minGCS评分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之间各项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较参麦注射液更可以促进全身麻醉术后复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参附注射液中的乌头碱可能是其促进麻醉后复苏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9.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5 3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 2 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71% ,对照组为4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为 93% ,对照组为 88%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参附注射液有多种药理作用 ,在综合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参附注射液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A组(大剂量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200mL/日,参附注射液100mL/日;B组(小剂量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60mL/日,参附注射液50mL/日;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