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9月收治的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完成分组,分别设为A组(肝气郁结型46例)、B组(瘀血阻络型52例)、C组(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58例)以及D组(脾气虚证52例),对每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测定,并且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与A组以及B组原发性肝癌患者AFU水平以及AFP水平对比,C组以及D组患者呈现出显著提升(P 0. 05);与C组以及D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对比,A组以及B组患者呈现出显著提升(P 0. 05);与A组以及C组原发性肝癌患者γ-GT2水平对比,B组以及D组呈现出显著提升(P 0. 05);对于A组患者,DCP水平占有较高比例;对于B组患者,γ-GT2水平以及DCP水平占有较高比例;对于C组患者,AFU水平、AFP水平以及γ-GT2水平占有较高比例;对于D组患者,AFU水平、AFP水平占有较高比例。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临床对其完成中医辨证分型后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测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对于肝气郁结型患者,DCP水平与其表现出较高相关性,对患者实施AFP+γ-GT2水平联合检测,对于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可以有效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P、γ -GT、CEA、AKP、SF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 (P <0 .0 1) ,且脾气虚证、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AFP、CEA高于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 (P <0 .0 5 ) ,说明AFP、γ -GT、CEA不仅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依据 ,而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P,γ-GT,CEA,AKP,SF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且脾 气虚证,肝郁脾虚瘀血阴阻络证患者血清AFP,CEA高于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P<0.05),说明AFP,γ-GT,CEA不仅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依据,而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定20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研究发现各中医证型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高病毒栽量)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最高(占82.5%),与湿热中阻证组(占5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中医证型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占77.2%),与肝肾阴虚证(占27.3%)、湿热中阻证(占34.3%)、瘀血阻络证(占53.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及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肝癌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60例肝癌切除标本,利用MTT法测定不同证型肝癌患者对6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脾气虚组、肝气郁结组、瘀血阻络组之间各药敏感性有逐步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各药在肝瘀脾虚阻络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肝癌,就是要根据具体患者药敏实验结果结合辨证论治设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7.
毛果  蔡光先  陈斌  廖亮英 《河南中医》2016,(11):1931-1933
目的:分析近五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涉及CHB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进行特征评价与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胆湿热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辨证分型基本一致。结论: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初步规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六种,人体体质的多元性与CHB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型标准难以囊括所有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临床病理参数、肝功能Child分级、靛青吲哚绿清除试验(ICGR15)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5例肝癌患者治疗情况,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检测各证型血液甲胎蛋白(AFP)、α-L岩藻汤糖(AFU)、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乙肝病毒感染(HBV)、肝功能Child分级、ICGRl5、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肝肾阴虚型患者肿瘤大小、数目、包膜、肝外转移和脾亢明显较肝郁脾虚严重(P〈0.05),气血瘀滞型、湿热蕴结型门静脉高压和脾亢发生率则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4种辨证分型中肝功能Child分级和ICGR15变化最为明显,随辨证分型演进而变差,肝郁脾虚型肝脏储备功能较好,肝肾阴虚型最差。而ICGR15其他3型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热蕴结型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AFP、AFU、TSGF等肿瘤标志物在各种辨证分型中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AFP、AFU、TSGF等肿瘤标志物关系不大,与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密切相关,与肿瘤大小、数目、脾亢有关,而且随着病程演进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0例,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含量,设健康对照50例,并将上述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湿热中阻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脾肾阳虚外,其余证型均存在明显的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水平依次为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其中湿热中阻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更易于脂肪变。结论:湿热中阻是慢性丙肝的主要证型,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可以作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尝试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并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①资料来源。电子检索在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进行,鉴定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②纳入标准。纳入所有的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③评价方法。2人独立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等方法学质量评价。④分析方法。对涉及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5种证型的文献,有临床异质性者以95%可信区间进行描述性评价,临床同质性较好者作meta分析。结果:①资料收集。检索发现中文文献377篇,无英文文献,最后纳入35篇。②meta分析:9篇文献采用了相同的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有较好的临床同质性,进行meta分析。各证型之间的各指标升高情况不同,LN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HA为除湿热中阻证略高于肝肾阴虚证外,在各证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CⅣ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PCⅢ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证。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组HA、PCⅢ、CⅣ、LN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各项95%可信区间均在右侧(P〉0.05,I2〈50%),各研究95%可信区间彼此重叠,说明这些研究未见明显不同。结论:①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可以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合并。②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5种研究证型中,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程度最轻,瘀血阻络证肝纤维化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甲胎蛋白的相关性,笔者选择慢性乙肝瘀血阻络证和非血瘀阻络证患者各40例,观察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甲胎蛋白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IL-2、IL-10、IL-12)、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补体C3水平(C3)。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高于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P〈0.01或P〈0.05);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细胞因子及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C3水平明显低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思路。方法:对13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肝功能、血清HBV-DNA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其中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ALT、TBil)水平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HBV-DNA在湿热中阻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郁脾虚型次之,在瘀血阻络型中最低;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宜作为划分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中阻型与肝功能水平及HBV-DNA载量正相相关,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在病程、年龄方面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对临床资料进行调查,进行肝功能检测,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病程越长,中医证型多趋向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瘀血阻络型(P〈0.05)。ALT、AST在湿热中阻及肝郁脾虚型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TBIL,DBIL值异常主要见于湿热中阻型,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湿热中阻型及肝郁脾虚型ALB,A/G明显高于其他三型,而GLO显著低于其他三型(P〈0.05)。结论:本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核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关系.方法:对260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BV-DNA定量检测,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中医证型的HBV-DNA水平有一定规律性,按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顺序呈递减趋势.结论:CHB患者HBV-DN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舌下脉络曲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下脉络的观察,据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型间舌下脉络曲张程度各有差异,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型舌下脉络迂曲扩张程度均低于瘀血阻络型(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说明舌下脉络迂曲扩张可作为血瘀证辨证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差异和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揭示"证"的实质及其与客观指标的内在规律。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收集152例确诊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辨证分型、辅助检查(如ALT、AST、HBV-DNA、肝纤4项)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肝郁脾虚证112例,占73.68%,湿热中阻证20例,占13.16%,瘀血阻络证16例,占10.53%,肝肾阴虚证3例,占1.97%,脾肾阳虚证1例,占0.66%。肝纤4项各项指标的阳性人数均以肝郁脾虚证患者占大多数,PCⅢ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阻证;Cl-Ⅳ的次序为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LN的次序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HA的次序为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但肝纤4项中各项指标中,各证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肝郁脾虚证最常见,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是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随着病情的加重,肝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增高,肝纤4项的阳性人数随着中医病机演变而逐渐减少,但PCⅢ、Cl-Ⅳ、LN、HA的水平随着中医病机演变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慢乙肝患者129例,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32例,湿热中阻型32例,肝肾阴虚型23例,脾肾阳虚型20例,瘀血阻络型22例。全部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各证型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疗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改善方面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疗效与慢乙肝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