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BALB/c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可行性及异位病灶纤维化的发生情况。方法选用BALB/c小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20只作为实验组,余10只作为供体小鼠。实验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含供体小鼠子宫碎片的生理盐水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于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时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并取异位病灶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结果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时,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成功率分别为80%(16/20)、90%(18/20);大体观察异位病灶多位于小鼠左盆腹腔,呈单个或多房囊样;HE染色可见异位病灶中有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体;Masson染色可见异位病灶有大量纤维沉积生成。结论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法可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且操作简便、成模率高;异位病灶有纤维化生成,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机制和药物疗效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活血化瘀煎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腹腔液TNF-a的影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中药活血化瘀煎剂治疗观察,丹哪唑治疗对照,应用ELESA方法测定各组腹腔液TNF-a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经过中药活血化瘀煎剂、丹哪唑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异位病灶的大小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活血化瘀煎剂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腹腔液中的TNF-a水平抑制异位内膜的出长。  相似文献   

3.
中药内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内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对模型大鼠腹腔液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中药内异消治疗观察,丹那唑治疗对照,应用ELESA方法测定各组腹腔液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腹腔液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模型组,经过内异消、丹哪唑治疗后明显降低;治疗组异位病灶的大小显著小于模型组。结论:中药内异消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通过降低大鼠腹腔液升高的TNF-α水平来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化瘀方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手术移植法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模型。造模同时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每日予补肾温阳化瘀方61.67、15.42g/kg和戊酸雌二醇0.5 mg/kg,西药组每周2次予孕三烯酮0.4 mg/kg和戊酸雌二醇0.5mg/kg。于造模12天腹腔注射缩宫素后观察各组小鼠扭体反应,测量异位灶体积,检测小鼠血清血管舒缓激肽(BK)、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缓激肽B1受体(BKB1R)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BKB1R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第12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成功诱发扭体反应并见异位灶。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显著减少、异位灶体积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血清BK、PGF2α含量显著下降,子宫及异位灶BKB1R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异位灶BKB1R mRNA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方能有效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BK及PGF2α含量、抑制BKB1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将8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孕三烯酮(YT)组以及少腹逐瘀汤高(SFZY-H)、中(SFZY-M)、低(SFZY-L)剂量组,采用异体移植腹腔注射法诱导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后第14天起,SFZY-H、SFZY-M、SFZY-L和YT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少腹逐瘀汤和孕三烯酮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共给药14 d。比较各组小鼠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及热痛潜伏期、剥离的异位灶总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马松三色(Masson trichrome, Masson)染色对异位灶组织进行病理...  相似文献   

6.
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作用。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健脾益气中药灌胃。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Westem blot和Real time PCR等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的黏附因子ICAM-1(CD54)、CD44。结果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间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CD44、CD54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以2^-△△α”计算CD44、CD54 mRNA表达量(空白对照组为1),模型组、中药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6.34、2.06倍;CD5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3、1.15倍。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黏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温经汤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54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腹腔内注射子宫内膜碎片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温经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7.97 g/kg、15.93 g/kg、31.85 g/kg温经汤灌胃,西药组给予孕三烯酮0.5 mg/kg灌胃,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另取5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作为空白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21 d后处死,收集异位内膜病灶并称重,ELISA法检测血清和腹腔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异位内膜病灶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转录激活蛋白1(A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软坚散结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影响. 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药组给予软坚散结中药灌胃,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位病灶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透明质酸受体CD44进行检测. 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CD44、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中药组的CD44和ICAM-1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6.34、2.75和1.53、1.19倍. 结论 软坚散结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石见穿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的建立,从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和组织病理、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石见穿对EM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盆腔移植法改进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石见穿治疗组、丙氨瑞林组,另取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测量异位内膜体积,计算各组大鼠异位病灶的抑制率,并将各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石见穿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或萎缩,抑制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5),异位病灶细胞发生凋亡改变。结论:应用石见穿治疗后,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甚至萎缩,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并出现细胞调亡。可见,石见穿治疗EM具有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方血竭贴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酶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PGF2α水平,并对异位病灶进行体积和重量的测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PGF2α水平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复方血竭贴膏组和达那唑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PGF2α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复方血竭贴膏组和达那唑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和重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结论复方血竭贴膏能够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和降低血浆PGF2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宁心缓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辛性,体重18~22g,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2周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阳性对照组、宁心缓痛汤低剂量组、宁心缓痛汤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血清IL-1、TNF—α的变化并对异位病灶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宁心缓痛汤可不同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病理学改变并对其血清IL-1β和TNF—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宁心缓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34-139
目的:基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K 2/STAT 3)信号通路,探讨三棱莪术配伍抗炎、促进内膜细胞凋亡,干预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配伍机制。方法:通过自体子宫移植建立大鼠EMS模型,B超检测异位病灶体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病灶体积均衡分为模型对照组、三棱20 g/kg组、莪术20 g/kg组、配伍组(三棱莪术等比配伍,20 g生药/kg)和阳性组(AG490 4 mg/kg),每组10只。另设10只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给药4 w后,分别以B超和卡尺测量病灶体积,吸取腹腔液后,取异位内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腹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内膜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Bax和Bcl 2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内膜组织中JAK 2和STAT 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B超检测腹壁下方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HE染色显示异位内膜形态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内膜组织中JAK 2和STAT 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相比,AG490 4 mg/kg、三棱、莪术以及配伍组异位病灶体积均显著减小(P<0.01),异位内膜组织萎缩,腹腔液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内膜组织中Caspase 3和Bax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Bcl 2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莪术组和配伍组的JAK 2和STAT 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三棱莪术配伍能够通过抗炎、促进细胞凋亡,使EMS大鼠病灶缩小,其作用与抑制JAK 2/STAT 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在位和异位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及P21表达的差异,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探讨莪术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机制,以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复方莪术散高、低剂量组,孕三烯酮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5组,以1 mL/100 g灌胃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给药后大鼠在位以及异位内膜组织中Cyclin A及P21的表达。结果:Cyclin 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其阳性表达率较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增高,P2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其阳性表达率较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降低,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复方莪术散在一定剂量关系上能显著抑制异位组织的生长,缩小异位病灶体积,抑制Cyclin A的表达,提高P21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莪术散可抑制Cyclin A的表达,提高P21蛋白的表达,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证实复方莪术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 48只动情周期正常的SD雌性大鼠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灌胃,给药4周。测量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与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组异位病灶体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1),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小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异位病灶中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缩小内异症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可能与减少了HIF-1α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多因素整合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为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药物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在自体内膜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药物加情志刺激等多因素干预方法造成气滞血瘀证候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的外部体征和行为学表现、在位和异位内膜的组织形态学表现、血管内皮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等的变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建模成功率为78%;病证结合组NO含量较疾病模型组、伪手术组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证结合组ET含量较疾病模型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疾病模型组相比,病证结合组血清DA、NE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因素整合方法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基本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特征和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腹腔液sICAM-1及异位病灶内膜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以观察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腹腔液sICAM-1及异位病灶内膜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大鼠腹腔液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液sICAM-1逐渐降低,呈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蠲痛饮中、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大鼠异位病灶内膜ICAM-1表达均明显下降,并且蠲痛饮中、高剂量组大鼠异位病灶内膜ICAM-1表达逐渐减弱,呈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大鼠血清sI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蠲痛饮能降低腹腔液sICAM-1水平及异位病灶内膜ICAM-1的表达,这可能是蠲痛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血清雌激素(E_2)、孕激素(P)含量的影响,探讨宫瘤消胶囊治疗EMT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宫瘤消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对应药物干预后,测量各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及其抑制率,并检测大鼠血清E_2、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异位病灶体积均小于模型组,抑制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瘤消胶囊各剂量组用药后异位病灶体积均小于桂枝茯苓胶囊组,抑制率高于桂枝茯苓胶囊组,血清E_2低于桂枝茯苓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抑制EMT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温经汤治疗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复制大鼠EMs模型,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异位病灶体积,依据体积均衡原则随机分为模型组、温经汤低、中、高剂量组(4.85,9.7,19.4 g·kg~(-1))及孕三烯酮组(0.25 mg·kg~(-1)),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药物治疗6周后,超声成像系统及卡尺分别测量异位病灶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腹腔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位或异位内膜组织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异位内膜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异位病灶生成,呈囊泡样结构,病灶内可见典型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IL-1β,TNF-α,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透射电镜可见异位内膜胞浆中线粒体数量增加,结构完整;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各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显著降低(P0.01),且超声检测结果与卡尺测量结果大体一致,HE染色可见异位内膜柱状上皮细胞破损或脱落、间质细胞疏松;温经汤各剂量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温经汤中、高剂量组IL-1β,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温经汤各剂量组还可明显降低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且温经汤治疗后异位内膜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甚至消失,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外膜破裂。结论:温经汤对大鼠实验性EM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机制与降低HIF-1α表达,改善异位病灶乏氧,诱导异位内膜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NF-kB、Caspase-3、Bcl-2、Bax、HIF-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内异方对EMs大鼠异位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 手术复制模型后结合人工干预刺激建立瘀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常氧内异方低剂量组、常氧内异方高剂量组、缺氧内异方低剂量组、缺氧内异方高剂量组、散结镇痛胶囊组。各组大鼠连续灌胃4周后,对比观察用药过程中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取异位组织采用HE染色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EMs大鼠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NF-kB、Caspase-3、Bcl-2、Bax、HIF-1α的表达及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①内异方能减少异位病灶的血供、减少腺体形成、降低炎细胞浸润等来缩小异位病灶,改善盆腔粘连。②与模型组相比,常中高组大鼠异位内膜中Hif-1α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常中低组、散结镇痛胶囊组Ems大鼠Hif-1α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常中高组显著降低(P < 0.01);④与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组Ems大鼠异位内膜中Caspase-3、Bax/Bcl-2水平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异方可能通过下调NF-kB、HIF-1α、增强Caspase-3、Bax/Bcl-2表达,促进异位细胞凋亡来阻断异位内膜的增殖,缩小异位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HYJD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粪便代谢物和异位病灶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子宫内膜异位症组(EM),化瘀解毒方组(CM),CO和EM组予生理盐水灌胃,CM组予HYJDP汤药灌胃。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小鼠粪便上清中代谢物,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筛选重要差异代谢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并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群之间关联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肠壁组织、血清及腹腔液中脂多糖(LPS)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HYJFD能够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代谢物水平,以homoveratric acid,melilotoside C和physapubescin 3种代谢物水平恢复为特征,homoveratric acid,melilotoside C和physapubescin EM分别与CO,CM比较时变量权重值(VIP)值均超过2且ROC分析中AUC值均>0.9。与EM组比较,HYJDP能够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菌群中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Blautia等物种丰度(P<0.05)。EM组腹腔液上清LPS水平明显高于CO组(P<0.05),并明显高于CM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灶Vimentin 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HYJFD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内环境,降低体内LPS水平,减轻异位灶纤维化,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