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面神经炎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最直观表现为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2]。临床上普遍采用抗炎、抗感染辅以面部功能训练对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3];但是在应用中发现,该种方式治疗周期较长,增加了进展为顽固性面瘫的风险;因此考虑辅以其他治疗方式,以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发于面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肌群的一种多动障碍,常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无痛且不规则的抽搐,多为单侧发病。大部分HFS患者是由神经血管压迫所诱发[1],另有学者认为其亦属于心因性运动障碍的一种[2],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又称为"贝尔麻痹"。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吊线风"。中医学认为当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时,风寒或风热趁虚侵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肌肉失于约束,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则发为面瘫。西医学认为,由于风寒致面部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从而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1]。中医学则以针刺为主,结合拔罐、刺络放血、温针灸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2]。而刺络拔罐在周围性面瘫方面的疗效目前说法不一,故本文将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悦  马进 《湖南中医杂志》2023,(10):199-203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所有病例的60%~80%[1]。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0万AD患者,由于人口老龄化,预计到 2050年总患病人数将增加至目前患病人数的3倍[2]。A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炎斑块以及细胞外淀粉样斑块的积聚和沉积[3],随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如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突触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5.
<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由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关节突关节或椎间孔等骨性结构,及黄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退行性变引起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1-2]。临床以下腰部、臀部及下肢疼痛无力,腰部后伸受限,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表现为主的腰椎退行性、进行性疾病[3]。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4]。临床中33%~50%为轻中度DLSS患者[5],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传统中医治疗DLSS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手法、功法锻炼等在临床上良好疗效[6]。湖北省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是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1]。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为急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障碍和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2]。现代医学多主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常作为急性ON的首选用药。尽管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能够快速消除视神经的炎症及水肿,但有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等弊端[3-4],而中医药强调审因论治,整体合参,在治疗本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内服、针刺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可有效改善视神经炎患者的眼部症状、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面神经炎又称为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sis,RFP),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 palsy)反复出现在同侧或对侧面部2次或以上者。复发性面神经炎发病率低,有报道成人面神经炎复发率为2.6%~15.2%[1-2],超过2次较为罕见。复发次数愈多,恢复愈难。邹伟教授用调气和血法针刺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面神经炎疗效较好,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病理基础上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缓解,但复发率高达25%[1]。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或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症状,或疼痛剧烈,或处于强迫体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对轻中度无手术指征者也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症状[2]。手术远期优良率为60%~80%[3],部分患者在术后仍旧疼残留腰腿疼痛等后遗症,影响手术效果,使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质量下降。西医治疗包括营养神经、物理理疗、椎管内封闭、功能锻炼等干预措施[4];中药内服、熏洗、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疗法应用也十分普遍[5]。笔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腰腿痛患者55例,观察对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同侧面神经(第七脑神经)支配的面部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在情绪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1-2]。本病多于中老年人群中发病,且女性略多于男性[3-4]。  相似文献   

11.
<正>睛明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位,应用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是治疗眼病的要穴[1-3],也是治疗头面部疾病、呃逆、急性腰扭伤等病的效穴[4-6]。但因其位于眼眶内,所处位置特殊,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复杂,针刺该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不慎时极易发生血管损伤等针刺意外,所以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如何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畏声等,每次持续4~72 h[1]。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最为常见,约占偏头痛的80%[2]。目前西医对于偏头痛急性期止痛以非甾体抗炎药和曲坦类药物为主,但是长久应用具有耐药性和一定的不良反应[3]。针灸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长期针灸治疗可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4]。而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迫切需要即时止痛,笔者采用序贯三联巨刺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55例,观察其即时止痛效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病毒感染或炎症影响而引起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病变及轴突变性所致[1],常以单侧面部口角歪斜、闭眼不全、额纹消失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耳后疼痛,听力异常,味觉减退或消失[2]。其发病原因常与季节变化、受凉、劳累及情绪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14.
灼口综合征是以舌痒、舌麻、舌涩、舌痛、舌灼等异常感觉为主的综合症状群,其中以舌部灼烧样疼痛最为常见[1]。许多患者常同时伴有焦虑、抑郁及人格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巨大[2]。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因及生理病理学复杂。在治疗方面,西医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但总体疗效不佳[3]。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6.
<正>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的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死因和成人残疾主要原因。数据统计显示75%的中风患者会遗留后遗症[1],其中偏瘫最为常见[2]。中医针灸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3]。本研究笔者将针刺与中药中风贴联合应用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耳鸣是指原因不明、非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主观性耳鸣,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为“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叫铃声”[1],可伴或不伴有听力下降、睡眠障碍、烦恼、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2]。随着现代生存压力增大、饮食及生活作息失调、基础疾病增多,耳鸣发病率逐步升高。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及糖皮质激素等为主[3],但是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耳鸣已有数千年历史,而针灸治疗耳鸣因其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副作用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锺雪菱  李雯  唐韵成  王秋月  金珠 《中国针灸》2023,(12):1422-1424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迅速传播,部分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身体、关节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疼痛症状[1-3]。目前,潜在诱发疼痛的机制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前的疼痛经历、生理或心理的创伤等,而用于干预疼痛的类固醇药物有可能会影响疫苗的疗效或掩盖患者其他的相关症状[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5]提出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皆可根据情况进行针灸干预。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炎症和过敏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痒循环的特点[1]。神经性皮炎根据皮肤病变的程度分为播散或局部的皮肤病变。临床症状包括干燥,苔藓样(由过度抓伤引起)变厚的皮肤病变,伴有过度发痒。西医治疗神经性皮炎面临严峻挑战,采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控制病情[2]。上述疗法在短期内可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包括红斑、高发性、灼热和干燥性限制了治疗。神经性皮炎往往复发,因为困难阻碍痒刮循环[3]。  相似文献   

20.
<正>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人体脊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而发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人体腰部、胸部以及头面部,疱疹沿单侧周围神经呈条束样分布,以局部皮肤红斑、水疱以及剧烈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较高,存在全球性流行特征,在我国尚无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各地区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整体呈增长态势,且患病人群以老年人(60~80岁)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为主,春秋季易发,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西医对于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以口服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镇痛剂、预防感染药为主[2],虽然可使患者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但其疾病康复用时较长,患者遗留神经痛的几率较高。中药治疗带状疱疹,采用辨证施治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止疱、结痂、脱痂、止痛时间,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提高西药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3]。证候研究显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肝经郁热为常见证型[4]。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同病的经典方剂,临床应用广泛[5],笔者临床以大柴胡汤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