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中医药对痛风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众医家对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痛风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痛风的发病机制不确切,治疗方法有限。近年来采用中医药及其相关疗法治疗痛风取得良好疗效,副作用小、治疗方法的多样化让中医药治疗痛风有着独特的优势。作者查阅痛风相关文献,从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以及近些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探索作一概述,以其为临床对痛风的治疗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除关节损害,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中药单体、单味药、中药复方和中医外治法,其具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通过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并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中医辨证论治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有较好的综合疗效,但临床上对痛风的辨证论治,分型较多,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对痛风辨证论治的经验加以综述,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痛风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统计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引起医家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力求探寻中医药治疗用药中的共性,以提高临床辨证效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约有1亿病患深受痛风的困扰,目前主要使用降尿酸类药物和抗炎镇痛类药物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急性发作。中医药在防治痛风方面有着近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涌现出大量治疗痛风的有效方剂。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并总结了近年来临床使用和研究频次较多的经典方剂(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四妙方、萆薢渗湿汤、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和竹叶石膏汤)的抗痛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痛风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旷惠桃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2):79-80,83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在21世纪,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本病中医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颇多,显示一定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长期的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中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为主要特征.目前还没有根治痛风的有效药物,而且治疗痛风的西药毒副作用大,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医药对痛风治疗的研究,已经从临床探讨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剂,随着动物实验研究的不断展开,现在不少临床工作者开始对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痛风患病率约为1.1%,且逐年呈增高趋势。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西医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相关的新型制剂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期痛风方面独具特色,具有个体化、安全性高等优势。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几年来中西医治疗痛风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瑞竹 《中医药导报》2012,18(3):117-119
从降低尿酸水平、抗炎、镇痛等角度,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痛风有特色疗效,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正痛风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临床特点[1],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西医对痛风迄今尚无较完善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将近年来临床治疗原发性痛风的思路与方法简介如下,以期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所获益。1西医诊断与治疗典型痛风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分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慢性痛风石性痛  相似文献   

12.
痛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臻  邱联群 《新中医》2007,39(10):101-10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血尿酸水平过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沉积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肾脏损害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本病的常规药物是秋水仙碱、别嘌呤醇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为显著,消化系统及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中医药治疗痛风由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痛风证型分布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揭示痛风辨证规律,以利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计算机编程程序及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在辨治痛风过程中临床用药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目前中医治疗痛风临床经验的资料,用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后得出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用药规律。结论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临床用药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痛风的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痛风发病率有所升高,中医药治疗痛风成为中医临床科研的重点之一.现结合近年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种类的丰富,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发现本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西药治疗虽有效,但会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诸多的限制。而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明确,方法多种多样,且无不良反应,显示出了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并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常以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中医痹病范畴,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它的发生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人体,阻滞经脉,不通则痛。近年来,临床上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的临床报道较多,不仅有中药内服治疗,还有中药外治、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综合治疗等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痛风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出减少,使血中尿酸浓度增高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现代医学常用别嘌呤醇、丙磺舒和秋水仙碱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故中医药治疗痛风显示出一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痛风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临床上取得令人乐观的成果,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强调临床上对各类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决策,要以最新、最好和最确切的证据为根据,以人为本.如何运用循证医学指导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AL),文章从运用循证医学指导小儿AL的辨证论治、科学分析治疗小儿AL方剂的综合疗效及中药有效成分、帮助明确评价小儿AL的临床疗效、规范小儿AL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多...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从中药外用、针刺、放血等方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文献做了整理和总结,以期有助于临床治疗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