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老年肥胖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30例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浆胰岛素,计算血浆胰岛素的敏感指数(血糖/胰岛素),与3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当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正常。EH组患者OGTT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下降(P均<0.05);氨氯地平治疗半年后,OGTT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上升(P均<0.05)。结论: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氨氯地平长期治疗后,在稳定降压的同时高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老年肥胖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30例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浆胰岛素,计算血浆胰岛素的敏感指数(血糖/胰岛素),与3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当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正常.EH组患者OGTT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下降(P均<0.05);氨氯地平治疗半年后,OGTT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上升(P均<0.05).结论: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氨氯地平长期治疗后,在稳定降压的同时高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Luo GC  Liang Z  Hu QH  Chai J  Li MZ  Yan DW  Li H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46-649
目的用那格列奈-静脉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NG—IVGIRT)评价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功能。方法8例新诊断的2型DM患者行NG—IVGIRT及普通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IVGIRT),8例正常对照行NG—IVGIRT。测定NG—IVGIRT及IVGIRT中服药前15min、注射葡萄糖前(0min)、结束时(2min)及后4、6、8、10min的胰岛素及血糖。结果2型DM患者0—10min胰岛素NG—IVGIRT明显高于IVGIR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值NG—IVGIRT明显高于IVGIRT;血糖AUC值NG—IVGIRT明显低于IVGIRT。NG—IVGIRT0~10min胰岛素及胰岛素AUC值正常对照均显著高于2型DM,血糖AUC值正常对照明显低于2型DM。结论(1)NG—IVGIRT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新诊断的2型DM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储备功能;(2)新诊断的2型DM患者NG—IVGIRT激发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储备功能与正常对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每组40例,均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相同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之前、手术进行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4 h抽取的静脉血进行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测定。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低切和高切还原黏度均比麻醉之前低;老年组患者麻醉后全血高切黏度比非老年组低。两组患者麻醉前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30 min、术毕、术后4 h空腹血浆胰岛素血糖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增高较明显。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可以使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对脏器的血液灌注有明显的益处,其中对老年患者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计算口服葡萄糖刺激后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第30min与空腹时胰岛素差值(△I30)和血糖差值(△G30)的比值(△I30/△G30)。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0.001),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而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和△I30/△G30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结论: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特别是早期相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完成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的49例肥胖患者(Obesity)及45例体重正常的对照组(Control),比较其静态血压(RBP)、运动血压(PBP)及空腹和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分析肥胖组中合并运动性高血压(PBP1)与运动血压正常者(PBP2)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静态下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负荷试验后达到运动性高血压标准者,肥胖组21/49例(42.8%),对照组8/45例(17.8%),P<0.01;运动后肥胖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特别是收缩压升高更明显;两组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肥胖组的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中伴运动性高血压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均高于不伴运动性高血压的肥胖患者.结论肥胖患者血压、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和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3例CHF患者6 min步行运动试验前、后血浆sICAM-1、sVCAM-1、sE-selectin水平,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18例患者运动训练一个月后进行了随访。结果:CHF患者基础状态血浆sICAM-1、sVCAM-1和s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sICAM-1、sVCAM-1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P<0.05);运动后即刻sICAM-1、sVCAM-1水平较运动前升高(P<0.05),而sE-selectin水平运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康复训练一月后,无论基础状态还是运动后,sICAM-1、sVCAM-1水平较前次实验明显降低(P<0.05),而sE-selectin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CHF患者血浆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较正常升高,6 min步行运动试验升高CHF患者血浆sICAM-1、sVCAM-1水平,接近日常生活活动强度的运动训练可降低该二者水平。  相似文献   

8.
观察比较了18例未见血管并发症的NIDDM患者在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前、后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以年龄、性别、体重相对应的18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发观:NIDDM组运动前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及T/K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后血浆TXB_2水平显著下降,血浆6-酮-PGF_(1α)水平和T/K值有下降倾向,而对照组运动后血浆TXB_2和6-酮-PGF_(1α)水平及T/K值无明显变化。说明适当的运动不会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示运动疗法可能有益于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完成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的 49例肥胖患者 (Obesity)及 45例体重正常的对照组 (Control) ,比较其静态血压 (RBP)、运动血压 (PBP)及空腹和口服 75克葡萄糖 2小时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分析肥胖组中合并运动性高血压 (PBP1)与运动血压正常者 (PBP2 )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 静态下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 ,负荷试验后达到运动性高血压标准者 ,肥胖组 2 1/ 49例 (42 8% ) ,对照组 8/ 45例 (17 8% ) ,P <0 0 1;运动后肥胖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特别是收缩压升高更明显 ;两组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 ,肥胖组的空腹胰岛素、餐后 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肥胖组中伴运动性高血压者的餐后 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均高于不伴运动性高血压的肥胖患者。结论 肥胖患者血压、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及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我们对 8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浆胰岛素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45例、女 37例 ,年龄 45~ 69岁。均按1 999年 WHO制订的标准诊断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均无糖尿病史。患者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凡空腹血糖 <7.8mmol/ L、服葡萄糖 75g后 2小时血糖≥ 7.8~ 1 1 .1 mmol/ L诊为 IGT。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每次采血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 (IRI) ,观察胰岛素值与血糖值之间的相对关系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运动负荷对糖尿病病人血浆βTG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16例未见血管并发症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30分钟中等运动负荷前后血浆βTG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糖、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NIDDM组血浆βTG水平运动负荷前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后显著下降;血浆βTG水平的变动与血糖、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提示适当的运动不致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反应的治疗通常是口服糖、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肌内、皮下注射胰升糖素(glucagon)。但病人昏迷、躁动或抽搐时这些治疗就很困难。作者研究鼻腔喷雾胰升糖素对血糖的影响。以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0岁。6例胰岛素依赖型(Ⅰ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26.6岁。病人组先停用胰岛素12h 以上。试验前于受试者前臂浅静脉插入导管以便注射胰岛素及采血,临用前用1%去氧胆酸盐和蒸馏水配制胰升糖素溶液。先用正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至正常范围(5.5~7.7mmol/L)。试验开始先注射胰岛素0.2U/kg,当血糖降至3.8~5.5mmol/L 时,注射0.1U/kg,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肥胖和非肥胖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探讨在IGT患者中肥胖对胰岛素抵抗和1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共有99位受试者(包括正常对照者32名,肥胖IGT44例,非肥胖IGT23例)接受了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改良的减少样本数(采血样12次)的Bergman微小模型技术结合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T)。胰岛素抵抗由FSIGTT中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加以评估,而OGTT中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之比值[ΔI30/ΔG30=(I30 min-I0 min) /(G30 min-G0 min)]和FSIGTT中急性胰岛素分泌反应(AIRg)则用以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处理指数(DI =AIRg×SI)用于评价AIRg是否代偿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7.52±10.89)×10-4]相比,二组IGT患者之SI明显降低,而肥胖IGT组的SI[(1.72±1.11)×10-4]较非肥胖组[(3.15±1.49)×10-4]更低(均P<0.01); AIRg和ΔI30/ΔG30在正常组(412±191,14.45±8.47)和肥胖IGT组(378±235,17.02±11.3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大于非肥胖组(196±160,8.93±6.69,均P<0.01);与正常组(2 851±1 180)相比,DI指数在二组IGT显著降低(595±485,584±517),但后二组间此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与2 h胰岛素、体重指数、尿酸和胆固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校正r2=0.603,P<0.01);而AIRg与ΔI30/ΔG30显著正相关,与空腹血糖负相关(校正r2=0.479,P<0.01)。结论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异常。与非肥胖IGT患者相比,肥胖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更为严重,但胰岛β细胞胰岛素1相分泌相对充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胰岛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入选53例血压正常,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22例血压和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的人为正常组。测定所有对象的血脂,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后120min的血糖,口服葡萄糖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胰岛素水平明显的高于正常组(P<0.05~<0.01);多支病变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冠脉评分≥3分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2分组(P<0.05~<0.01)。结论: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6min步行运动试验,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运动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Fa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等因子的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50例CHF患和20例健康对照进行了6min步行运动试验,并于运动前及运动后抽取静脉血;血浆TNF-α、可溶性Fas和sICAM-1的含量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NO和MDA的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10例患运动1个朋后进行了随访。结果:CHF组的基础状态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MDA和N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运动后,对照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变,而CHF患运动后即刻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和NO水平较运动前显增加,血浆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增加达高峰。运动训练1个月后的随访表明,无论基础状态还是运动后CHF患血浆TNF-α、可溶性Fas、sICAM-1、NO、MDA的水平均较前次实验明显降低。尽管第2次实验运动后即刻血浆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高于运动前,但均低于或与治疗前的基础状态差异无显性。结论:CHF患较正常人运动耐受性降低,接近CHF患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将短时间增强血浆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新近诊断的118例(年龄33~73岁,平均56岁)成年型非酮性糖尿病病人,单独用饮食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的2个月和6个月期间作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 95%病人治疗后糖耐量获得改善,其中14%达到正常的糖耐量曲线。59%血糖降到140毫克%以下,尿糖定性一直阴性。在两次试验之间平均体重下降5.1±4.0公斤(P<0.001)。平均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轻度降低(P<0.00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行踏车运动试验前、后红细胞SOD和血浆LPO含量的测定,以探讨患者在急、慢性心肌缺血时自由基损伤的变化规律,为自由基清除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CHD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62±5(50~70)岁,符合WHO 1979年诊断标准;健康对照(NC)组34例,均为男性,年龄65±5(60~82)岁,均为正常老年人。1.2运动试验 卧位踏车运动试验采用Bruc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纳格列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NG-OGTT)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方法 对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NG-OGTT,测定各设定时间点(-15、0、10、20、30、45、60及120 min)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NG-OGTT中胰岛素释放的峰值,胰岛素释放倍增值(MVI),各设定时间点的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ns)、胰岛素释放速率(IRV)、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I/△G),筛选出NG-OGTT中最能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与储备功能的时间点.结果 (1) 正常人在NG-OGTT中反映胰岛β细胞早期相分泌功能的胰岛素释放峰值(90.50 mU/L)与IRV(2.75 mU·L-1·min-1)的达峰时间均在糖负荷后30 min;(2)其△I/△G的达峰时间虽在糖负荷后45 min(56 mU/mmol),但45 min时该值的升高主要由血糖的快速降低引起;(3) 反映β细胞储备功能的MVI(18.8)的达峰时间亦在糖负荷后30 min;(4) 其AUCIns在60 min时与120 min具有显著性相关(r=0.901,P=0.000).结论 糖负荷后采用-15、0、30和60 min 4个采血点,能反映β细胞早期相分泌功能及储备功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研究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冠心病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按空腹及服糖后30、60、120和180min进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实验,测量各时点血糖值及胰岛素值。同时测量其血压、身高、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按照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22.5;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BCI)=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0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的比值;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糖2h 血糖1h-2×空腹血糖)公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及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值。结果: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120min血糖≥7.8mmol/L)的发生率为43%,明显高于对照组23%,仅用空腹血糖这些患者将不能被诊断;冠心病组空腹及服糖后120min、180min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4±9.4)vs(5.3±3.1)mU/L,(71.6±48.5)vs(31.2±22.0)mU/L,(42.7±35.4)vs(8.6±6.9)mU/L,(0.62±0.32)vs(0.47±0.21),P<0.01],△I30/△G30、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1.13±0.65)vs(1.42±0.57),(1.03±0.35)vs(1.36±0.37),P<0.01],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120min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432、0.644、1.116,P<0.05)。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简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揭示血糖代谢状态,应常规用于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0.
[英]/Hanefeld M…//Diabetes Care. -2000,23.-202-207.   研究表明餐后2h血糖升高可增加总死亡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预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餐时血糖比空腹血糖更佳。Nateglinide是D-苯丙氨酸的衍生物,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刺激其分泌胰岛素,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本文旨在评价Nateglinide的作用剂量和安全性。   对象与方法 对516名年龄在30~75岁之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停用降血糖药3个月以上,仅以饮食和运动治疗)进行为期4周的安慰剂单盲筛选,筛选出289名高加索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2人至少患一种与糖尿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血症。入选者空腹血糖≥7.8mmol/L,两次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平均值在6.8%~10.5%之间;空腹血糖≥150mmol/L,有并发症或同时有其他治疗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者除外。分为30mg、60mg、120mg、180mg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所有受试者在三餐前10min分别服用Nateglinide30mg、60mg、120mg、180mg或安慰剂,共12周。除了试验开始时和试验后4、12周给予Sustacal流质饮食外(Sustacal流质在服用安慰剂或Nateglinide10min后饮用),整个试验过程均予以糖尿病饮食;试验前4、2周,试验开始,试验后2、4、8、12周测定HbA1c、空腹血糖、果糖胺。饮用Sustacal流质前和饮用后15、30、60、120、180、240min后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和Nateglinide,饮用前测定空腹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饮用后120min后测定甘油三酯。安全性评价包括体检、生命征、心电图、低血糖发生次数等。   结果 服用后胰岛素分泌水平迅速升高,30min达高峰,3~4h下降到服用前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60mg、120mg、180mg组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显著升高,各治疗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水平无变化。与安慰剂组相比,12周后各治疗组HbA1c显著下降(60mg组-0.45%,P<0.05;120mg组-0.62%,P<0.001;180mg组-0.64%,P<0.001);120mg治疗组空腹血糖显著下降(-1.14mmol/L,P<0.01);果糖胺浓度显著下降(60mg组-24.0μmol/L,P<0.01;120mg组-31.4 μmol/L,P<0.001;180 mg组-35.1 μmol/L,P<0.001)。试验前后血脂浓度无变化。安慰剂组6人、治疗组18人未完成试验。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9.3%和35.0%),发生副作用与剂量无关,副作用多为低血糖反应。180 mg组1人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心电图及生命征无异常。   结论 Nateglinide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餐时胰岛素分泌,耐受性好,副作用小,适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柳 林 隋国良摘 董砚虎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