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冠脉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1].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仍有10%~30%的病例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reflow)现象.PCI后no-reflow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临床预后不良:心功能下降,心室扩大,重构明显,病死率增加等.因此,深入观察研究PCI后冠脉无复流现象,才能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使心肌组织获得再灌注,并进一步提高、完善PCI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再灌注的变化。方法2000-012005-01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06例ACS患者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定心肌再灌注后的心肌复活面积情况。结果PCI后心肌显像心肌缺损面积较PCI前缩小,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12·8±4·6)%对(26·7±4·9)%,P<0·05];PCI后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Ⅲ级者再灌注后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率明显大于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Ⅱ级者(43·4%对14·6%,P<0·05);PCI后预后不良组心肌缺损面积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25·81±5·7)%,n=19对(13·6±4·2)%,n=87,P<0·05]。PCI后开通二级以上冠状动脉2支以上血管的心肌缺损面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开通1支血管的患者(39·1%,n=31对23·7%,n=71,P<0·05)。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ACS无创性心肌再灌注疗效评价较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从溶栓时代进入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代,但研究发现,虽然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仍有10%-30%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reflow)现象。无复流的发生削弱了PCI疗效,影响临床预后。本文就无复流的分类、发生机制、评价方法、实验室检查和防治策略方面的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通过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供和心肌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但研究发现,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并不意味着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也不一定能够挽救缺血心肌组织。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指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经PCI成功再通后,由于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的无复流(NRF)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NRF的发生率可高达10%~30%。尽管NRF的防治方法众多,但临床疗效欠佳。已有的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和术前7d短期的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均可以降低AMI患者PCI术后NRF的发生,这为预防PCI术后心肌NRF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流灌注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8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治疗的147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72例)行急诊PCI治疗同时静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75例)直接行PCI治疗。应用心肌灌注分级(TMP)和心电图ST段变化(sumSTR)法评价急诊PCI时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可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治疗组有68例(94.44%)心肌灌注良好,4例(5.56%)心肌灌注不良;对照组中64例(85.33%)心肌灌注良好,11例(14.67%)心肌灌注不良,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STR评价结果:治疗组有68例心肌灌注良好(94.44%),4例心肌灌注不良(5.56%);而对照组中有62例心肌灌注良好(82.67%),13例心肌灌注不良(17.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是造成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可以帮助心肌血运重建,及时开通梗死动脉,改善心肌灌注。部分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成功开通阻塞的心外膜冠状动脉,但仍表现为冠脉无复流。冠状动脉无复流可能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对冠脉无复流的定义、机制、诊断方法、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措施之一———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及时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患者预后。但部分患者行急诊PCI后可出现无再流现象,使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住院病死率及远期病死率均增加,无再流发生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4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到择期PCI的时间为6±2(3~12)周,于PCI前选择性冠脉内注射声诺维(Sonovue),利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PS)进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冠脉开通后30 min再次行MCE检查,采用CUSQ软件进行脱机图像分析,计算心肌微血管血流量、最大造影剂充盈缺损面积和缺血心肌改善指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效果。随访患者心脏功能及PCI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事件(MACE)。结果(1)24例患者的“罪犯”血管完全开通,TIMI血流3级;(2)冠脉内注入造影剂即刻能够获得清晰心肌显影,所有患者均获得较满意左心室及心肌显影效果。MCE显示,24例于PCI术前“罪犯”左前降支血管对应心脏节段节段性充盈减低或无造影剂充盈,PCI术后30 min 92%(22/24)的患者心脏节段充盈较术前显著改善,局部血流量值较术前提高;(3)24例患者PCI术后72 h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增加(52%±10%比62%±6%,P<0.05),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本研究中2例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出现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1例术后2周出现劳累性心绞痛,均经药物治疗稳定。结论选择性MCE技术是一项简便、安全的评价冠脉介入术心肌组织灌注的有效方法;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行择期PCI术,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成为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1冠脉造影评价1.1TI MI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 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0级(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Ⅰ级(微前向血流,心肌无灌注)、Ⅱ级(血流缓慢,部分心肌灌注)和Ⅲ级(血流正常和完全心肌灌注),目前已广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血流评价。研究显示:它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相关,分级越高,其预后越好。一项包括5498例AMI患者的荟萃研究也显示,溶栓治疗90min后达到TI MIⅢ级的患者死亡率为3.7%,而TI MIⅡ级和TI MI0/Ⅰ级分别为6.1%和9.3%。由于TI MI血流分级应用简便,一些学者也用它来间接评价心肌组织灌注。冠脉开通后无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而血流...  相似文献   

11.
<正>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P)即为心外膜冠状动脉已开通,缺血心肌却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择期PCI,NRP的发生率为2%5%,直接PCI可达30%。临床上,NRP可作为患者再发心肌梗死、院内病死率及长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NRP分为介入治疗引发和再灌注引发的NRP,前者易发生在大隐静脉桥血管PCI后,后者发生在由直接PCI及溶栓开通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与直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首次ST段抬高AMI(STelevationmyocarial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组(直接PCI治疗)和联合PCI组(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直接PCI治疗)。PCI术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观察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测定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计算冠脉造影灌注积分(APS)和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评估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对两组患者介入术前IRA通畅率、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进行比较。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联合PCI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68.8%比37.6%,P<0.05),其中完全再通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联合PCI组心肌再灌注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71.9%比37.4%,P<0.01),其中完全心肌再灌注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PCI术后两组IRA的TIMI血流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6%比87.5%,P>0.05),但比较TM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比75.0%,P<0.05),其中TMP3级有明显差异(65.6%比37.5%,P<0.05);联合PCI组APS10~12分(心肌完全再灌注)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出院前联合PCI组的LVEF值明显大于直接PCI组。联合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1,P<0.001),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联合PCI术较直接PCI术可获得更好的IRA开通、心肌组织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明显改善。APS结合TIMI血流分级和TMPG可较好地完整评价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并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有效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恢复心外膜灌注最有效的血运重建方式,其可快速恢复心肌血供,有效实现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被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推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选治疗策略~([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即使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仍有30%~37%的STE MI患者心肌组织微循环无法有效灌注,  相似文献   

14.
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85%的患者可恢复正常冠脉前向血流,少数心肌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者则未完全恢复血流,即无复流.无复流预示心肌再灌注不良和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1].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进行了心功能指标检测,以探讨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使发生梗死的心肌得以再灌注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1]。然而急诊PCI术使冠脉再通后,仍有不少患者并发无再流或慢再流现象,表现为心肌水平再灌注不良,结果使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罪犯血管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能降低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但在1年内仍有7%的死亡率和22%的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当高风险的STEMI发生心源性休克时,1年内的死亡率会更高,可达12%[1,2]。虽然心肌再灌注是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此过程的早期阶段又造成了心肌的额外损伤,比如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其主要目标是:1.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发病至开通时间;2.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然而,AMI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供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无再流现象(myocardial no-reflow phenomenon),发生率高达37%。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灌注疗法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使病死率大大下降,已成为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但再灌注后会出现心肌无再流、再灌注损伤和冠状动脉术后再狭窄等临床问题。尽管中医不可能替代西医的再灌注疗法,但利用中西医的互补性可以解决上述难题,从而使再灌注疗法的疗效进一步提高。1无再流及中西医结合对策再灌注疗法可快速疏通冠状动脉,但Ito等使用心肌声学显影(MCE)发现,AMI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后,心肌组织却无再灌注,称为无再流现象,其发生率高达37%[1]。有研究[2]显示AMI经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梗)(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91例患者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TMPG0~2级,n=30)和心肌灌注正常组(TMPG3级,n=61),比较2组基本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以及介入结果,并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o回归分析,总结急性心梗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91例患者中男76例,女15例,年龄38~84(62.3±11.8)岁,心肌灌注不良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更高(80.0%比54.1%,P=0.0163),心梗部位以非前壁心梗居多(70.0%比29.5%,P=0.002);造影结果中,心肌灌注不良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右冠状动脉(RCA)更多见(63.3%比18.0%,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