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抗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阳性(AT1R )和阴性(AT1R-)患者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以合成的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高血压合并DN患者166例及正常人对照组60例,进行血清抗AT1R自身抗体检测后,给予口服:缬沙坦160 mg,1次/d,尼群地平10 mg,1次/6 h;阿司匹林100 mg,1次/d.观察降压疗效,1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蛋白尿的影响,6及12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 1)高血压合并DN组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60.8%,101/166),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0);2)经上述治疗后抗AT1R 组降压达标率为(85%),明显高于(AT1R-)组降压达标率(25%)(P<0.01);临床疗效总评定,抗AT1R 组,缬沙坦治疗总有效率为93.1%,AT1R-组总有效率为44.6%(P<0.01);3)缬沙坦对抗AT1R 组减少蛋白尿明显优于AT1R-组.结论 缬沙坦治疗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的疗效在高血压合并DN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阳性(AT1R+)和阴性(AT1R-)患者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高血压合并DN患者166例及正常人对照组60例,进行血清抗AT1R自身抗体检测后,给予口服:缬沙坦160mg,1次/d,尼群地平10mg,1次/6h;阿司匹林100mg,1次/d。观察降压疗效,1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蛋白尿的影响,6及12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行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1)高血压合并DN组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60.8%,101/166),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0);2)经上述治疗后抗AT1R+组降压达标率为(85%),明显高于(AT1R-)组降压达标率(25%)(P<0.01);临床疗效总评定,抗AT1R+组,缬沙坦治疗总有效率为93.1%,AT1R-组总有效率为44.6%(P<0.01);3)缬沙坦对抗AT1R+组减少蛋白尿明显优于AT1R-组。结论缬沙坦治疗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的疗效在高血压合并DN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观察组予双倍剂量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厄贝沙坦150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尿酸、血肌酐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P0.05);24h尿蛋白下降幅度(1.51±0.13)g/24h,明显大于对照组(0.04±0.01)g/24h(P0.05)。两组均未出现转氨酶异常、尿酸增高、血肌酐升高、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血压,显著减轻尿蛋白,在降压的同时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4.
唐勇  唐玉洁 《山东医药》2012,52(8):65-67
目的比较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使用药物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不同,将156例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缬沙坦80 mg/d治疗组(1 g≤24 h尿蛋白定量<3 g);B组:氨氯地平10 mg/d治疗组(1 g≤24 h尿蛋白定量<3 g);C组:缬沙坦80 mg/d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1 g);D组:氨氯地平10 mg/d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1 g)。治疗24周,比较各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及血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后各组eGFR、24 h尿蛋白定量升高(P均<0.01);各组C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组较D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1)。治疗12周后,A组与B组、C组与D组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在保护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功能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钙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差别.方法 根据24 h尿蛋白总量(简称为Pro)和使用药物的不同,将23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分为4组:A1组(1 g/24 h≤Pro<3 g/24 h,服用贝尼地平8 mg/d)、A2组(1 g/24 h Pro≤3 g/24 h,服用缬沙坦80 mg/d)、B1组(Pro<1 g/24 h,服用贝尼地平8 mg/d)、B2组(Pro<1 g/24 h,服用缬沙坦80 mg/d).各组均观察48周,比较应用药物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及血压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48周后各组GFR均明显升高(均P<0.01),但是各组之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1组比较,B2组治疗24、48周后Pro明显减少[24周:(0.39±0.06)g/24 h比(0.27±0.07)g/24 h,P<0.01;48周:(0.30±0.05)g/24 h比(0.18±0.01)g/24 h,P<0.01].A1组与A2组比较,治疗12、24和48周后Pr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24和48周后,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间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尼地平和缬沙坦在保护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功能方面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的短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尿微量蛋白水平,给予患者缬沙坦80 mg/d,治疗8周后观察血压相关指标、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分别为(141.31±8.94)mm Hg、(87.03±8.51)mm Hg、(53.31±3.84)mm Hg、(22.64±9.26)μg/min、(15.68±4.67)mg/24 h;治疗前分别为(149.33±10.41)mm Hg、(94.06±9.25)mm Hg、(60.14±5.31)mm Hg、(30.14±9.11)μg/min、(40.35±2.84)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治疗后为(6.64±1.27)mmol/L较治疗前(9.11±2.31)mmol/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可自行缓解。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大多存在明显肾损害,缬沙坦可显著改善机体糖代谢异常,提高血压控制率,并可降低微量蛋白尿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5mg/d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5mg/d氨氯地平联合80mg/d缬沙坦。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UAER及24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用药时间4 w,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降压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BG) 、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 h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4 h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能降压疗效确切,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相关指标、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16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所有纳入者先采用缬沙坦80 mg/d导入治疗,2 w后对照组继续缬沙坦8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缬沙坦(160 mg/d)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血压控制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电解质〔血钾(K~+)、血钙(Ca~(2+))、血氯(Cl~-)、血磷(P~(3+))、血钠(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BUN、Scr、Cys-C、β2-MG以及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时控制血压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肾功能、保护肾组织,且不引起电解质紊乱,临床可尝试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片复方制剂(SPC)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与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治疗24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已使用单药治疗但血压未达标的老年(60~80岁)高血压患者19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98例换用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B组98例换用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随访24周,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生化指标;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进行尿蛋白检测。结果 181例完成了24周随访研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在用药后第4周开始明显下降[与入组时同组相比,A组收缩压(147.5±9.3)比(159.5±5.6)mmHg、舒张压(83.5±7.7)比(90.6±7.9)mmHg、脉压(62.5±7.6)比(68.3±7.2)mmHg;B组收缩压(145.8±10.1)比(158.7±6.3)mmHg、舒张压(83.7±8.8)比(91.3±6.5)mmHg、脉压(61.7±7.3)比(69.2±8.5)mmHg;均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时期达标率为90.0%,B组时期达标率为91.2%;入组24周与入组时同组相比,两组LVMI、颈动脉IMT及斑块总积分、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指标组内及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血钾有所下降,B组心率有所升高。结论 2种SPC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安全,都可以改善靶器官亚临床病变,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水平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老年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老年1级、2级高血压患者138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水平分为对照组35例、轻度升高组33例、重度升高组40例及临床蛋白尿组30例,皆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mg/d、氢氯噻嗪12.5mg/d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轻度升高组[(93.51±30.17)mg/24hvs(119.38±35.76)mg/24h,P0.01]和重度升高组[(199.63±21.85)mg/24hvs(237.64±17.09)mg/24h,P0.05]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9.89±5.26)mg/24hvs(20.35±4.52)mg/24h,P0.05]和临床蛋白尿组[(319.16±15.71)mg/24hvs(334.24±17.05)mg/24h,P0.05]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轻度升高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变化率较重度升高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4.78)%vs(-15.63±2.63)%,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减少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对较低程度蛋白尿及临床蛋白尿短期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合并微量蛋白尿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和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微量蛋白尿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依那普利10mg/d加左旋氨氯地平2.5mg/d~5.0mg/d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5.0mg/d加美托洛尔25mg/d~100mg/d治疗,观察20d。收集包括血压、心率、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和尿微量蛋白,且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合并微量蛋白尿的EH病人不但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还具有显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老年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7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单一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血肌酐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尿素氮(5.08±0.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9±1.63)%、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124.52±14.33)μg/min、血肌酐(68.38±0.45)mmol/L、舒张压(103.28±10.35)mm Hg、收缩压(136.54±10.23)mm Hg的降低水平均劣于观察组[血尿素氮(4.22±0.30)mmol/L、糖化血红蛋白(4.35±1.31)%、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105.15±14.28)μg/min、血肌酐(60.12±0.05)mmol/L、舒张压(78.32±10.10)mm Hg、收缩压(121.32±10.28)mm Hg],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而言,予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其血压、血糖水平,而且还对其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其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氨氯地平5mg qd;B组68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联合氢氯噻嗪12.5 mg 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w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 h、白天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DBPV);24h、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8周A组与B组24 h、白天、夜间SBP、DBP、SBPV均下降(P<0.05),A组下降幅度均大于B组(P<0.05).A组治疗8w后,DBPV均有下降(分别地,P<0.05),而B组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具有更佳的血压达标率和更低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慢性肾病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在慢性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缬沙坦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口服,联合用药组在缬沙坦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Scr、BUN、24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肾功能明显改善,联合用药组Scr[(286.37±84.72):(327.52±92.63)μmol/L]、BUN[(8.35±5.24):(9.46±6.14)mmol/L]、24h尿蛋白[(0.89±0.71):(1.52±0.84)g/L]、血脂均较缬沙坦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轻肾病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其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符合条件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98例,将其按就诊顺序分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组(A组)35例、缬沙坦组(B组)32例和氨氯地平组(C组)31例。A组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B组口服缬沙坦,C组口服氨氯地平,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时血压降幅、血压达标率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尿微量清蛋白(mALB)水平,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A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及血压达标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及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尿m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A组患者尿mALB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尿mALB,缓解早期肾损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缬沙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与大剂量单药(缬沙坦或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将119名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10mg/d,n=42)、缬沙坦组(160mg/d,n=37)和联合用药组(贝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n=40)。半量治疗4周后能耐受者增加至目标剂量,随访4周。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时测定MAU和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降压幅度为:贝那普利组〔n=35,(15.8±3.4)/(10.0±1.8)mmHg〕,缬沙坦〔n=35,(14.7±3.7)/(9.8±1.6)mmHg〕,联合用药组〔n=38,(15.3±3.6)/(10.2±1.4)mmHg〕,3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U降低幅度为:贝那普利组〔(65.4±9.5)mg/24h〕,缬沙坦〔(67.8±11.5)mg/24h〕,联合用药组〔(95.8±12.2)mg/24h〕,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效果显著,P均〈0.01。结论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较加大剂量单药治疗的血压控制无差异,但对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8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5 mg,晨服,每日1次,缬沙坦40 mg~80 mg,每日晚上服用1次,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8周末,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4±2.5)/(7.8±2.6)mmHg(、11.2±1.8)/(7.5±2.8)mmHg(、9.6±1.5)/(7.5±2.0)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程度降低(14±2)/(11±3)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4.4%,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86.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 h血压,而且能降低晨峰程度,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的逆转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病人,停服原用药1周再服用安慰剂1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服用缬沙坦80mg/d;第二组服用缬沙坦160 mg/ d。疗程12周,监测血压每周1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第一组根据血压情况可加用氨氯地平2.5 mg/d。用药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浓度均下降显著(P<0.01),缬沙坦160mg/d 组的比缬沙坦80mg/d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上述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缬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及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水平作用。缬沙坦160 mg/d的疗效更明显优于缬沙坦80 mg/d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